江阴晨光实验小学听课学习体会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武进区潘家小学 徐向东
星期六,有幸聆听江阴市晨光实验小学提供的三堂优质课,颇有感触,在对照自己不足的同时也略有所思,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我教了好多遍,可是每次教完后的感觉都不那么妙,学生掌握的不那么熟,每次“解决问题的策略”上下来,都感觉学生学得云里雾里的,基本上都是我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学生似懂非懂,总得得另外安排课时帮助学生巩固相应的知识点。听了张叶青老师的这堂课,给了我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一、课前热身,预伏“转化” 。张老师上课前用了一个脑筋急转弯游戏和一个小魔术,既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又预设了“转化”的思想,在创设情境中,让学生初步感知“转化”。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果我自己平时上的话,我只会按照教材上所编排的内容按步就搬的上下来,却不会把练习进行整合,对照张老师的这堂课,感觉收获很大,思路很清晰。教学设计很独特。
三、让学生观察交流,让学生感悟策略。通过例题的教学让学生联系实际感悟“转化”的含义,体会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转化”都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使学生明白在平时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都在不自觉中经常使用“转化”策略,这些都是感悟策略的宝贵资源。
四、让学生回顾“转化”的实例,感受“转化”价值。张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回顾在过去的学习中,曾经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的问题,从策略的角度重新建立相关知识的联系,从而使学生逐步深化对“转化策略”的认识。再通过设计丰富的实例,帮助学生更清晰地体会以前解决一个新问题时,通常都是想办法把它转化成熟悉的、曾经解决过的问题。从策略的高度引导学生认识相关知识的联系,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深化对“转化策略”的体验。
五、设计有梯度的数学问题。在学生探索解决问题时,张老师根据数学知识发生形成的过程,设计具有内在联系和一定梯度的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沿着“问题系列”拾级而上。灵活“转化” ,借助直观图,启发学生发现“转化”的具体方法,为具有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了必要的台阶,也充分反映了化抽象为具体的解题策略。张老师问题的设计有助于学生体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可以灵活变换思考问题的角度,从而找到更简洁的解题方法
六、运用策略,体验“转化”。教学时张老师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办法,为更多的同学提供观察和自主探索的空间。在经历了大量的回顾和讨论之后,学生可以发现:通常我们可以将新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能够解决的问题,把非常规的问题转化为常规的问题等。既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又便于学生实实在在地掌握转化的策略。
正如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姚剑强老师所说的,“转化的策略”确实不单单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更是蕴涵了一种数学思想。我想以上这些大概就是我的学习体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