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6-12-0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惠云

 

语文新课程标准将小学语文教学分为三个学段:1-2年级为“识字”学段、3-4为“阅读”学段、5-6年级为“写作”学段。然而语文教学是一个多方面教学内容有机统一的过程,以识字为重点的低年级学段,也不可能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完全排除在外。相反,低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是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关键,一方面,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是促进和巩固识字教学的最重要手段;另一方面,低年级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习普通话、学习书面语言的重要途径,直接影响学生写作(写话)能力的形成。同时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也是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铺垫和前奏,直接影响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下面就谈一谈本人在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些简单做法和思考: 
一、朗读技能的培养 
 提起朗读这个词,可以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然而培养学生的朗读技能并不容易,非从低年级抓起不可。尤其要从一年级就开始培养,在一年级有一些学生几乎是从“零”开始的,他们没有说过普通话,甚至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还比较混乱(有的学生吐字不清晰)。对此,我们一定要有心理准备,对这部分学生要有一定的耐心,要在课内、课外对他们进行一定的辅导,确保他们能够正确、比较流利的朗读课文。 除了正确、流利的朗读,还需要学生读出感情,要有感情地朗读。要让学生读出课文的感情,教师首先要有丰富的感情,以带动学生的感情,让学生的情感投入到课文中的情感中。此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配乐朗读等多种手段创设一定的情景,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文朗读中。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关键,本人认为在低年级教学中应该主要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阅读习惯: 
1、在阅读课文时标出自己不会读的地方、或不认识的字的习惯。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中是比较盲目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他们学会在读课文时标出自己不会读的地方或不会读的字。这样学生就会知道哪些地方自己读会了,哪些地方自己还没有读会,孩子们就会有一个比较明确的阅读学习目的。 
2、认真朗读的习惯。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的课本比较破旧,原因是他们在朗读时,注意力不集中,往往拿课本作为自己的“玩具”。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并不能硬性强迫学生一定要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地朗读课文。如果我们改变课文朗读的方式,比如可以进行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朗读竞赛等,就能将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的朗读上来,让他们认真朗读。 
3、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朗读的习惯。现在的孩子在课堂上关注的往往是自己,对别人不够关注,在朗读课文尤其是指名朗读课文时,一部分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不能够认真倾听他人的朗读。对于这种情况,一方面老师要告诉学生倾听他人朗读是一种良好的品质,是尊重别人、尊重自己的表现,一方面也要让学生在别人朗读时有事可干,比如可以设计指名学生所朗读课文部分的相关问题,让学生边听同学读课文边思考。这样慢慢地学生就会养成认真倾听他人朗读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的习惯。低年级学生读课文,有时候纯粹是为了读而读,并没有其他的目的,为此教师应该在学生朗读时就对学生提出有关课文内容的一些问题,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如此一来在阅读中既培养了学生解决相关的问题能力,学生也学会了用思考的方法去阅读,这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十分有益的。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而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一项十分系统的工作,本人也只是谈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思考,相信只要我们相信学生、尝试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去指导低年级学生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就一定会得到提高。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潘家兴政路200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