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过程材料>>教师活动>>文章内容
《乘法分配律》教案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23日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段凌颖

       《乘法分配律》 

一、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探索乘法分配律,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能用字母表示出乘法分配律。 

2.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正确表述乘法分配律,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复习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哪些运算律?这些运算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2、揭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今天我们要继续来探索乘法的运算律。(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 课件出示教材第62页例题5情境图。

 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信息。

2. 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2)小组讨论,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师参与个别小组交流,了解学生的解题情况。

3. 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然后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 汇报预测: 解法一:先算出四、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个班。 6+4)×24 =10×24 =240(根) 解法二:先算出四、五年级各领多少根跳绳。 6×24+4×24 =144+96 =240(根)

4. 观察比较。

(1)以上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它们计算得数相同,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这两个算式连起来? 板书:(6+4)×24=6×24+4×24

(2)比一比,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发现:等号左边先算6加4的和,再算10个24是多少;等号右边 先算6个24与4个24各是多少,再求和。

5. 探索规律。

(1)提出假设:是否任意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都会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呢

(2)举例验证。 让学生独立举例验证,验证后把自己举的例子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 全班交流,可以分两个层次:一是交流所举例子是否符合要求;二是交流不同算式的共同特点。

(3)总结规律。 仔细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生交流后小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结果不变。教师指出这就是乘法分配律。

6. 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数,乘法分配律可以写成a+b)×c=a×c+b×c

(三)、反馈完善

1. 完成教材第63页“练一练”第1题。 这道题是运用乘法分配律改写算式,通过改写准确把握乘法分配律。其中有顺向的改写,也有逆向的改写。学生在逆向  改写时可能会有困难,教师在组织练习时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

2. 完成教材第63页“练一练”第2题。 这道题呈现了学生初学乘法分配律时可能出现的错误,如40×50+50×90与40×(50+90)让学生辨析,从而进一步明晰概念。还选择了比较特殊的情况,如74×(20+1)与74×20+74,有助于学生从本质上而不是形式上理解乘法分配律。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潘家兴政路200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