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玥)《基于语文要素的小古文教学研究》个人计划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一)本课题背景
如何使有着几千年历史渊源的文言文精华不被悠久的历史长河淹没?如何让生动有趣的小古文在小学生的学习中呈现出来、鲜活起来?如何使这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字真正成为修身养性、提升人格、传承文明的有效载体?我们认识到:
1、白话文以文言文为语言根基:文言文不仅是中国文化、民族精神的宝库,更是语言的宝库。文言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数量巨大的极富表现力的典故、语汇、辞章,白话基本源自文言,它的基本语汇几乎依附于、脱胎于文言,白话的辞章文法也并没有超脱文言。
2、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向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文言文教学的相关目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理解古诗文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3、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对文言文一无所知。教师虽深知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但苦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实乃憾事,无能为力。可以说,文言文教学在小学是一片空白。
(二)本课题研究意义
今天的学生为什么还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我们认为,这是由教育的育人本质决定的。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课程,担负着培养具有中国民族文化之根的现代公民的使命。我们认为,学好文言文对形成小学生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具有重大意义:
1.拯救国宝,培养小学生对文言文的鉴赏意识:
2.夯实文言根基,培养汉语言文字素养;
3.增强文化意识,传承中华文明:
4.启迪智慧,提升听说读写语文基础学力;
5.开发精神宝库,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6.汲取精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7.陶冶性情,完善人性,净化灵魂,提升人格:
8.探究方法,巧手翻新,化为终身受益的语文财富。
四、研究内容
(一)趣味小古文教学内容的研究
小古文教材要有趣味化。从内容到形式能够吸引刚孩子,至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为此,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取小古文,形成趣味小古文教材。达到读起来朗朗上口,学起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取小古文,形成趣味小古文教材。达到读起来朗朗上口,学起来轻轻松松,笑起来开开心心。
(二)趣味小古文教学方法的研究
小古文教学要有趣味化。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要遵循“读是关键”,保护孩子的兴趣是第一位,尽量做到“好玩”。教学目标降低,教学方法灵活,学习方式多样,尽量简单易行。达到读起来朗朗上口,学起来轻轻松松,笑起来开开心心。
1.“读一一咏结合式”教学,做到读、诵、唱三结合。
诵读是文言学习的基本手段。文言文的教学,应强调熟读、背诵。最好让学生能拉着腔调、摇头晃脑地来读,出声有感情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直接与古人“对话”。
4.除了上述几种方法外,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状况,进行一些其他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如“读写促进式”等。
(三)趣味小古文学习积累运用的研究
孩子们通过趣味小古文的学习,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展示平台,从而进一步营造趣味小古文学习的浓厚氛围,利用今后的学习发展。
(1)开展“1234趣味小古文运动”:即要求学生每人每周有机地诵读积累1篇小古文、2句古代名言、3首古诗词、4个成语。“有机”意谓所积累的名句、名诗和成语要求围绕一个主题(或一个材料)。主题类可以分为读书、惜时、理想、爱国、友谊、思乡等栏目,材料类可分为人物、景物等栏目。然后,根据一星期来积累的内容,可以连词造句、连句造篇,最好完成一篇运用好词、好句、好诗的“练笔”。
(2)出版“趣味小古文”专版黑板报。
(3)建立“趣味小古文”专题网站。
(4)排演“趣味小古文”课本剧。
五、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 2021.2—2021.5前期学习准备,完成课题方案论证
第二阶段:2021.6——2021.11开展研究
第三阶段: 2021.12—2022.5总结,推广
六、预期成果
1.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成长,不断积累自己的古文知识,与学生共同成长。
2.让学生喜欢上小古文,为今后的学生学习文言文奠定基础。
3.形成小古文成熟的教学范式,整理成册,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