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耐挫折能力的几点建议
同学们、老师们!
今天我要讲的主题是心理健康,《提高耐挫折能力》!挫折哪里来的。“挫折”就是当你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遭遇种种干扰和障碍,致使无法实现目标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1.学习方面。没有考到理想的分数;没有机会显示自己的才能和兴趣;求知欲得不到满足等。2.人际关系方面。不受老师喜爱,经常受到批评;经常受到同学的排斥、讽刺;交不到可以讲心里话的朋友;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等。3.愿望方面。自己的兴趣得不到成人的支持,而受到过多的限制和责备;或由于生理条件的限制,不能达到自己的愿望等。4.自我尊重方面。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常受轻视和委屈;自感多方面表现都很好而没评上优秀,如:三好生、班干部;个性、学习成绩不如别人等。
面对挫折,同学们的表现往往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即心理学上所称的“挫折忍耐力不同”。有些人若无其事;有些人痛苦万状;有些人百折不回;有些人一蹶不振。由于现在的生活方式和不当的家庭教育,大多孩子具有争强好胜、个性十足,却又经不起任何挫折和于扰的脆弱的“蛋壳心理”。因此,一旦遇到挫折的环境,或受到批评,往往会采取过激的行为。因此,接受挫折教育,提高耐挫能力,对同学们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以下是几条建议:
1.意识到挫折的存在性。挫折是客观存在的,人生并非处处美好、舒适,在心理上做好准备。如读书、社会生活、与人交往等活动中可能出现挫折。
2.意识到挫折的两重性。挫折的结果一般带有两种意义:一方面可能使人产生心理的痛苦,行为失措;另一方面它又可给人以教益与磨练。同学们应该看到挫折的两重性,不应只见其消极面,而应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挫折。
3.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大家在学习和生活中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可行的目标,保持中等期望水平,同时注意不可轻易否定自己。
4.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挫折可成为弱者巨大的精神压力,也可成为强者勇往直前的动力。要意识到坚强的性格需要个人有意识的磨练,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的。
5.创设条件,改变环境。改变情绪挫折引起的环境,转移注意力。
6.合理的宣泄。在遭受挫折时产生的紧张情绪,必须经过某种形式得到发泄,否则积累过多,容易导致失常。
7.寻求心理咨询。寻求心理工作者的帮助。通过个别交谈,排除心理障碍,达到摆脱矛盾,稳定情绪的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