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陆雪梅
教学目标:
1、会认“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庭、司”等7个生字。
2、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3、能初步感受小古文的特点,简单说出小古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4、通过小古文学习司马光身上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三字经,引出文言
1、对对子游戏,老师说上句,你们说下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2、 读二年级学过的句子,这些是古时候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我们把它称为文言,那么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因为比较短,又被称为“小古文”。
3、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小古文,他的题目是《司马光》,书空课题,齐读课题。
4、 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主持编写了著名的《资治通鉴》。司马是他的姓,光是他的名。司马是由两个字构成的复姓,你还知道哪个复姓?
课题部分和我们以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司马光的光后面多了一个圈1。)你知道这是干什么的吗?你看课文下面这个部分,就是注释。我们学习小古文,就要学会看注释,注释会帮助我们理解小古文。
这个故事发生在几百年前的宋代,我们来看看,古时候的人是怎么把这个故事写下来的。
二、各种形式读
1、听读这个故事。
2、跟老师一起读。
(1)“群儿戏于庭”,指名读,齐读。
(2)“一儿登瓮”,开火车,注意“瓮”的后鼻音。
第3句:足跌没水中
这一句字数比较多,有两个停顿呢,换一列火车开,哪里开,这一列火车开起来,齐读
(4)“众皆弃去”,停顿划在“众”的后面。
(5)“光持石击瓮破之”,几处停顿,听出来了吗?先练习,分组读。
(6)“水迸,儿得活”,这句话是这个故事的结局,结尾处,我们可以读慢一点,指名2人读。男女生比试读。
3、指名2个全文读
4、分层次再读。
层次一:现在老师把拼音和停顿去掉,你还会吗?指名2人
层次二:古时候的文言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没有标点的司马光谁来挑战?
层次三:竖着写怎么读
三、揭示文言文特点,理解意思
这篇文言文和我们以往学的课文,在句子上,在字数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句子字数都比较少,区区只有30个字,但是这个30个字却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有趣的故事,给人留下了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所以,言简义丰,就是我们文言文的第1个特点。你看,言简就是话很少,语言很简单,但是它所表达的意思却很丰富,这就叫言简义丰。
为什么这么少的字,就能够把这个故事说完整呢,你知道原因在哪里吗?一个字可以代表一个词语,甚至是一句话的意思。
不信,我们来看,这一句,群儿戏于庭,群的意思就是一群,非常好,儿的意思是。。。儿童,戏呢,游戏,玩耍都可以,庭指的是庭院,连起来说,就是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耍。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时,为了使语句通顺、内容连贯,需要加入适当的内容。
你们真聪明,已经发现了文言文的第2个特点,那就是单字成词。
认识“庭”字。注意观察它是什么结构,半包围结构,所以先外后内。
一群孩子在庭院中玩耍,我们称为群儿戏于庭,那如果一群孩子在花园中玩耍呢,谁会说古文?如果一群孩子在树林中玩耍,我们说什么?一群孩子在学校里学习呢?
一儿登瓮,这个瓮是什么意思?瓮,口小肚大的陶器。那个孩子登到了哪里?然后呢,“足跌没水中”:什么意思?这个瓮,一次可以贮存300到500公斤的水,孩子跌没水中,那是多么紧张危险时刻啊。
这样一个水缸,被击破之后,水会怎么样啊,看图,你能说一说吗,水不是简单地流了,是涌出来,三点水的涌。很多很多水从水缸里(迫不及待)涌出来,这就叫水迸。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读出水的气势,一起读,再来一遍。
瞧,我们通过观察这幅图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的意思,这就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第2个方法,叫看插图,板贴。
四、说故事的意思
1、老师把这整个故事用图画的形式,出示在了大屏幕上,你能先说说图画的内容,再来找一找它在文中对应的句子吗?
2、现在看着这5幅插图,然后再结合我们文中的注释,你能不能把整个故事完整地讲给大家听呢?先同桌之间互相讲一讲,下面再单独讲。
3、现在只有一幅插图,结合注释,你还能说一说整个故事吗?
五、再读故事,理解人物精神
1、现在我们已经充分理解了这个故事,让我们带着对故事的想象再次读好这篇文言文,听着音乐,男女生比赛读。
2、此时此刻,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别人怎么做的?板书:众 弃。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板书:光 持、击、破。一连三个动作,写出了司马光救人时的勇敢。
3、你看,这篇文言文我们是通过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不仅理解了文言文的意思,还知道了司马光是一个非常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人,这就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第3种方法,就叫反复读。板贴。
4、你能试着背下来吗?背的不错,个别人跟不上,课后再结合插图,多读,多背。
六、拓展
在我们古代悠久的历史上,有很多很多这样的小古文,有兴趣的回家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