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小古文教学期末总结
发布时间:2022-01-1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周沂蕾

现代汉语源于文言,经典的文言是汉语言的源头活水,是汉语言的言语典范,它质朴中不乏温文气质,简洁中散发优雅风貌,并且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本学期,我在与学生的你来我往的教学过程中我对小古文教学有了一些经验,如下:

一、“粗知大忘 培养语感”。

于永正老师对古诗文教学有一句话说得好:“粗知大意,背下来再说。”粗知大意,一来是节省时间诵读记忆,二来,也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儿童对音律天生的敏感,使得他们首先感受到的,不是意义,而是扑面而来的节奏和音律。所以我教小古文,开篇即读,先读通,再读顺,粗知大意,对难词、生词通过上下文间揣摩去理解它们,《小古文一百课》中有许多故事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可以利用儿童对白话故事的熟悉,最大限度降低理解难度,关注语言。通过形式活泼的诵读,达到熟诵或熟背的程度。熟读之后,反过来又可以“其义自见,不待解说。"

二、“注重情趣,激发兴趣”。

怎么做到有情趣呢?教学要关注教材的特性,寻找儿童的兴奋点。那些有故事情节、语句特别有韵味的,儿童最意读,例如《小古文一百课》上册里的《猫斗》《五官争功》《狐假虎威》等等。教学的形式要多种多样,让儿童喜闻乐见。教《五官争功》,可以模拟对话,来个“辩读”,教《孤假虎威》、《猫斗》可以想象情境,来个“演读”。总之,让学生觉得这古文学起来是有趣味的

三、“文化补遗,繁茂精神。

《小古文一百课》中有许多神话传说,如《盘古开天地》《夸父逐日》《共工触山》《刑天舞干戚》,这些古文讲述的都是上古的神话人物,学生很感兴趣,但是了解得很少,老师可以用图文结合,或动画故事播放的形式带领孩子走进瑰丽神奇的远古神话世界,帮助他理解人物的精神,触发孩子的想象力

而小古文下册中对古典名著红楼、西游、水浒、三国的片段呈现,也是为学生打开古典文学大门的一把钥匙,老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片段去渲染名著中动人的情节,个性鲜活的人物,在课堂里,让孩子遇见传统文化,在他们心中埋下一颗小小的种子,生根发芽,等待其长成繁茂的大树。

由于孩子们的领悟力、理解力参差不齐,所以本学期的小古文教学以读为主,没能进行文白对写,这是我下学期的努力方向。总之,我们既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也要最大限度地给他们拓展更广的更实用的空间。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多种有利因素,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掌握的不仅是知识,同时在精神上也能获得熏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潘家兴政路200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