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汇集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通过听课学习,我对小古文教学的目标定位、教学内容、教学策略都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整体入手,导入课文
《司马光》是部编本三上第八单元的首篇课文,是该单元唯一的一篇小古文。在揭示课题后,教师先让学生回顾学过的《姓氏歌》中提到过的复姓,然后让学生简单讲述自己知道的《司马光砸缸》故事,接下来让学生观察书上的插图,引导学生猜测课文里的故事讲的可能就是之前知道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顺利地导人了文言文这种新的课文形式。
二、跟读课文,读好停顿
古时候学习的方式主要是诵读,起初教师可以读得慢一点,便于学生跟读。如果学生跟读时停顿的情况比较好,可以鼓励学生试着自己朗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通过教师“扶”着朗读,学生初步感受到朗读文言文的形式,消除了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
三、理解词意,了解大意。
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与现在的语言表达形式有所不同,教学《司马光》时,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课文中的注释、插图、前后语境等有利条件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借助注释,练讲故事
课文非常简短,但是用了很多贴切的动词,在讲故事的时候提示学生不能照搬课文中的句子,而是要把课文中的文言词语根据注释转化为现代汉语来讲述,还要按照一定顺序讲。
五、比较差异,感受特点
文言文与现代文,无论是在语言特征还是在表述方法上都有明显的差异,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只要初步感受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即可。
小学初学文言文,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时要采用与三年级学生学习能力相适应的策略去教,实现新课程所倡导的“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的要求,达成“让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