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课题背景
如何使有着几千年历史渊源的文言文精华不被悠久的历史长河淹没?如何让生动有趣的小古文在小学生的学习中呈现出来、鲜活起来?何使这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字真正成为修身养性、提升人格、传承文明的有效载体?我们认识到:
1、白话文以文言文为语言根基:文言文不仅是中国文化、民族精神的宝库,更是语言的宝库。文言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数量巨大的极富表现力的典故、语汇、辞章,白话基本源自文言,它的基本语汇几乎依附于、脱胎于文言,白话的辞章文法也并没有超脱文言。
2、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向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文言文教学的相关目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理解古诗文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3、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对文言文一无所知。教师虽深知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但苦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实乃憾事,无能为力。可以说,文言文教学在小学是一片空白。
二)本课题研究意义
今天的学生为什么还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我们认为,这是由教育的育人本质决定的。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课程,担负着培养具有中华民族文化之根的现代公民的使命。我们认为,学好文言文对形成小学生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具有重大意义:
1.拯救国宝,培养小学生对文言文的鉴赏意识;
2. 夯实文言根基,培养汉语言文字素养;
3. 增强文化意识,传承中华文明;
4.启迪智慧,提升听说读写语文基础学力;
5.开发精神宝库,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6.汲取精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7.陶冶性情,完善人性,净化灵魂,提升人格;
8.探究方法,巧手翻新,化为终身受益的语文财富。
四、研究内容
(一) 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1)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开展文言文的诵、背、讲、写的训练。
(2)学生和老师共同进行对学习内容相关知识的搜集和整理,课外学习与课堂深化相融合。
(3)以小组为单位,以学生自学为基础,学生探讨为主要方式,旨在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从而加强文言文的自学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4)老师尽可能充分地向学生展示古代文化、古代优秀作品以及古代人物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效果的评价与测试
(1)学生预习情况
(2)学生复习旧课过程中的表现
(3)学生阅读、理解以及参与课堂讨论的情况(4)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过程的情感投入情况
五、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 2021.2—2021.5前期学习准备,完成课题方案论证
第二阶段:2021.6——2021.11开展研究
第三阶段: 2021.12—2022.5总结,推广
六、预期成果
1.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成长,不断积累自己的古文知识,与学生共同成长。
2.让学生喜欢上小古文,为今后的学生学习文言文奠定基础。
3.形成小古文成熟的教学范式,整理成册,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