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课题公开课《杨氏之子》教案
发布时间:2022-04-2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秦英芳

21.杨氏之子

:故事导入,感受风趣幽默

1周总理故事导入。

2.交流体会

3介绍出处:有部记录名士言谈轶事的小说集《世说新语》,就记录了许多能言善语、风趣幽默的故事。《杨氏之子》就是其中的一篇。四年级学过的王戎不取道旁李也选自这本书。

4.板书课题:知道课题是什么意思吗?“杨氏之子”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那么,你姓什么?可以怎么说?

:初读课文,感受杨氏之子

活动1.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阅读文言文的?

2.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相机总结。

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尝试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会读的地方、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

(2)老师来考考大家。

“诣”:读“”,这里是拜访的意思。“孔君平//其父”怎么读?这句话的意思能读懂吗?

“为”:读“wèi,“为设果”,这里是谁为谁摆设果品?

儿子怎样回答?“应”:读“yìng,“儿应声答曰”,

文中说杨氏子甚聪慧,“聪惠”:“惠”是会意字,由“心”和表示金文上部像纺线的纺缍,合起来表示专心。这里是通假字,同“慧”。

“孔指以示儿曰”:“示”是“给……看”,这里是谁给谁看?看的是什么?这句怎么读?意思读懂了吗?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里的“家禽”和我们现在说的“家禽”意思一样吗?这句应该怎么读? 

活动2:读懂课文,说说课文大意

1.字音读准了,难理解的字词也弄懂了,让我们来读读课文,注意读好停顿。(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说说课文大意。先前后同学说,再指名说,最后全班说。

3.那么课文主要写了谁和谁之间的故事?

4.文章中有哪些字词是表示孔君平这个人物的?表示杨氏之子的字词呢?

5.让我们再读课文,体会人物的不同称呼。

:细读课文,体会杨氏之子

活动1:细读课文,体会杨氏之子

1.文中写到杨氏之子“甚聪惠”,默读课文,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的聪慧。

2.学生默读课文,自主探究。

(1)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

①当孔君平说“此是君家果”时,“儿应声答曰”,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从杨氏之子几乎不假思索就很快做出了应答,可以看出他虽然年幼,但思维敏捷。

(2)体会杨氏子的聪慧。

①从杨氏之子的回答,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②杨氏之子很快听出客人话中有话,即孔君平将这姓氏与水果联系起来了。于是,想到了对策,将姓氏与家禽联系起来。可见杨氏子才思敏捷,应对自如。

③根据孔君平的话,杨氏之子应该怎么回答-一儿应声答曰:“孔雀非夫子家禽。”他实际上又是怎么回答的一-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你有什么发现?

3. 他的回答你可以用什么词来夸一夸?

4. 老师忽然想到:如果来的是梅君平,杨氏子会怎么回?黄君平呢?李君平呢?

活动2:品读课文,体验杨氏之子

1.让我们分角色朗读对话。,女生孔君平,男生杨氏子,其它的话一起读。

2.同学们,孔君平听了杨氏之子的回答,会怎么说呢?你能用文言的方式表达吗?说一说,演一演。

:研读课文,体会文言特点

1.同学们,这篇文言文一共多少个字?55.你读了以后,有什么发现?

2.交流。

(1)将文言文和译文相比,你有什么发现?

(2)再读读这篇课文,这篇言文言写的是一件事情,个画面“聪慧”“设果”“答曰”。请同学们课后据此提示背课文。

:延读课文,品味风趣幽默

1《世说新语·言语》收录了许多这样充满智慧、风趣幽默的故事,读后,在哑然失笑之余又令人回味无穷。我们再来读一篇这样的故事(徐孺子赏月)

2.出示故事原文、注释、译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潘家兴政路200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