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要素的小古文课题研究》个人总结
现代汉语源于文言,经典的文言是汉语言的源头活水,是汉语言的言语典范,它质朴中不乏温文气质,简洁中散发优雅风貌,并且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我对小古文教学有了如下经验:
一、"粗知大意,培养语感”。
学古文有句话说得好:“粗知大意,背下来再说。“粗知大意,一来是节省时间诵读记忆,二来,也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儿童对音律天生的敏感,使得他们首先感受到的,不是意义,而是扑面而来的节奏和音律。所以我教小古文,开篇即读,先读通,再读顺,粗知大意,对难词、生词通过联系上下文内容揣摩去理解它们,可以利用儿童对白话故事的熟悉,最大限度降低理解难度,关注语言。通过形式活泼的诵读,达到熟诵或熟背的程度。
二、“注重情趣,激发兴趣”。
怎么做到有情趣呢?教学要关注教材的特性,寻找儿童的兴奋点。那些有故事情节、语句特别有韵味的,儿童最愿意读。教学的形式要多种多样,让儿童喜闻乐见,让学生觉得这古文学起来是有趣味的。
三、图文结合,感悟品质。"
在读熟读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注释和上下文的内容试着去理解分析每句话的意思。课文中的插图也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好方法。而后,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感悟人物品质,首先要善于抓住人物的特点。比如《王荣不取道旁李》中,要引导学生抓住诸儿“竞走取之”与“唯戎不动”的区别,层层深入剖析出王戎的冷静思考、善于观察、善于推理,而不仅仅是让学生明白浮于表面的“聪明、机智”等。
总之,我们既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也要最大限度地给他们展现更广的更实用的空间。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多种有利因素,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掌握的不仅是知识,同时在精神上也能获得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