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基于语文要素的小古文教学研究”课题活动小结2022.6
发布时间:2022-06-1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许建云

“基于语文要素的小古文教学研究”课题活动小结2022.6

许建云

一、研究缘由

1. 新课程标准

2011年版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重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自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课程的“总目标与内容”要求学生“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明确提出诵读古诗文的要求:第一学段要求|“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第三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不难看出,这些句子中的“格言警句”“优秀诗文”“优秀文化”就包括文言文我们常说的小古文)。

2. 弘扬民族文化的需要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祖先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文化。然而古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然而,近几十年来,对传统的东西抛弃较多,传统文化传承的断层现象显得日益严峻,弘扬民族文化迫在眉捷。其中,小古文是指篇幅比较短小的文言文,以其不朽的魅力流传了下来,称为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一部分。为了让具有悠久历史的小古文不被现在浮华的网络语言所掩盖,为了让小学语文教学和初中的教学衔接的更紧些,为了让学生传承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成为修身养性、提升人格有效载体。王荣生教授认为:“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文言文中'文言''文章''文学’和'文化’一体四面,相辅相成。”小学文言文教学还要重点关注小学生的语文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关注到这是学习文言文的起始阶段。要让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逐步积累文言学习经验,进而感受文言之雅趣,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逐步种下文化自信的种子,这是对统编教材中文言文教学价值的充分实现。所以,我们有责任引领学生去学习,去探索,去传承其精华。

3. 教材编排特点

目前全国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使用的教材都是统编本的语文教材,简单地说,中国内地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们学的是同一本语文书,同一本书,体现了国家意志,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国家的文化战略,当然也包括教育振兴战略,虽然文言文编排的占比不是很大,我们能从这种编排的特点当中,感受到文化自觉,教育振兴,从三年级上册开始,统编教材出现了文言文《司马光》;三下文言文《守株待兔》;四上出现两篇文言文《精卫填海》、《王戎不取道旁李》;四下也出现了两篇文言文《囊萤夜读》、《铁杵成针》;五上也是两篇《少年中国说》、《古人谈读书》;五下两篇《自相矛盾》、《杨氏之子》;六上两篇《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六下两篇《学弈》、《两小儿辩日》。这里有一个备注说明,从一年级下册开始《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当中已经出现了文言语文园地七《论语》《荀子》、董遇、董其昌的言语但是它不属于课文,我们就统计在内,作为课文的文言文,我们的统编教材一共编入了14篇文章。

这样的编排有什么特点?这样的编排透漏着怎样的消息?我们语文老师应该有这样的敏感,也应该有这样的思考,我们讲的特点,主要跟人教版课标本相匹配,比对一下发现,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上至少反映了这样几个特点:

1学段特点:最早出现的文言文,在人教版教材的第三学段五年级的《杨氏之子》。而现在,出现在了第二学段三年级。文言文的学习整整提前了一个学段,出现的第一篇文言文《司马光》,选自《宋史•司马光传》,这篇文言文很短,但是很有趣文言文所有的特征在《司马光》这篇课文当中都体现出来了,这是统编教材出现的第一篇文言文,三年级就出现了。有人说其实文言文出现的学段更早,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日积月累”当中其实已经出现文言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荀子》;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董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董其昌。这是广义的文言文,其实文言文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了,当然它不是课文,是有区别的,它的定位,它承载的使命,我们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还是有差异的。但不管怎么说,无论是广义的文言文,在一年级出现,还是作为课文的狭义的文言文,在三年级出现,都发出了一个重要的信号,那就是传统文化在统编语文教材当中被越来越重视,这是一种国家意志,国家战略。

2数量特点:原来人教版教材文言文一共是4篇,出现在第三学段《杨氏之子》、《伯牙绝弦》、《学弈》、《两小儿辩日》四篇,现在增加到14篇,增加了10篇,差不多翻了三翻多,虽然总量不多,但是从增加的角度来看,那是惊人的,这同样在传递和透漏着一个消息,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课文,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比例在明显的增加,我们来看看许多新出现的文言文,比如:《古人谈读书》,很有意思,这是编者创编的文言文,因为它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来自《论语》第二个部分,来自朱子朱熹读书法,我们语文老师,应该好好读一读朱熹的读书法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几乎都在朱熹读书法当中,最后一部分来自曾国藩家书沪教版五年级教材里有,这本书里面有很多我们这个民族积淀下来的人生智慧,处世智慧。编者创编的文言文,以前没有,现在新出现的,这是数量上的增加。  

3跨度特点从文言文所选的时间跨度和历史跨度上来讲拉长了,从先秦一直到民国,之前在人教版的教材当中,从先秦到南北朝的《杨氏之子》,现在是从先秦一直到民国。入编的14篇文言文当中,从时间定位的角度上来说,最早的就是《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在诸子百家当中,属于道家这一派,列子出现的比较早,在战国早期,这篇文言文我曾经上过。从时间的角度来看,最迟的就是梁启超先生的作品节选《少年中国说》,这篇文言文被很多学校作为国学经典诵读作品,不断地出现在各种比赛各种演出当中。它处于民国初年。这个跨度,那是上下两千年啊,跨度拉长,喻含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从文言文选文的时间跨度和历史跨度当中确实是可以窥一斑见豹。

4体裁特点:神话、寓言、传记、议论体裁上形式更多样了,有神话、有寓言、有传记、有议论。比如说出现了《精卫填海》是神话,选自《山海经•北山经》,这个故事很熟,但是它的出典,到底在哪里?原文到底是怎么写的?可能很多孩子不一定知道。课文很简练很值得玩味,这就是统编小学语文文言文教材所体现出来的主要的编排特点。出现了这些特点,对于文言文的教学究竟意味着什么?无论是在价值取向上,还是在实践智慧上,我想这对我们小学老师来说既是一种殷殷期待,又是一种强有力的挑战,不知道我们的语文老师准备好了没有? 

1 统编版教材中小古文篇目

册次

篇目

体裁

三年级上册

司马光

传记

三年级下册

守株待兔

寓言

四年级上册

精卫填海  王戎不取道旁李

神话  传记

四年级下册

囊萤夜读  铁杵成针

传记  叙事

五年级上册

少年中国说  古人谈读书

语录

五年级下册

自相矛盾  杨氏之子

寓言  叙事

六年级上册

伯牙鼓琴   书戴嵩画牛

叙事

六年级下册

学弈  两小儿辩日

寓言

与人教版相比,统编教材文言文有以下变化:

1学段提前:由第三学段(五年级上册)提前至第二学段(三年级上册)。

2) 数量增加:由4篇增至14篇。

3) 跨度变大:从先秦到民国。

4) 题材更广:涉及神话、寓言、传记、语录等。

统编教材编排的14篇文言文,篇幅短小,符合小学生的阅读水准;形式多样,符合小学生的阅读需求;内涵丰富,每篇都富有教育意义;人物形象典型,从冷静机智的孩童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智者圣人,每一个历史人物都深受小学生喜爱;文化精神深邃,这些经典之作积淀着中华五千年的民族精神、历史文化、生活经验和语言精华,渗透着文化的传承和品德的滋润;难易适中,既着眼于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又立足于中小学文言知识衔接。

4.教学困惑

提到文言文,我们首先想到地是初中高中,文言文与小学关系似乎不那么密切。一直以来在不同版本里的小学教材中出现的文言文数量非常有限。老师们接触的很少,有一种生疏感,所以文言文教学也就研究的不够深入,或者根本没怎么研究,种种困惑让老师们更觉得文言文不好教,甚至产生了为难情绪。首先文言文比较难读,一要合理地断句,而要读准字音,做到这两点很不容易,别说是小学教师,就连大学教授都有可能误读某些字音。其次文言文字义较难理解,很多古今字义并不相同,加上通假字较多,因此要理解课文真有一定难度。再者当前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因循守旧,教法模式化,很难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无趣味可言,面对堪忧的现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言文的教学,探索统编教材视域下小古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就以上背景,我们拟定了以下研究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2探索构建高效益的学习小古文的教学策略。3.有效展示小古文的魅力,彰显小古文学习的意义,构建小古文积累运用的平台4帮助教师积淀古文化,丰富教师的学科底蕴和文化涵养。

二、研究概况

2021年3月份常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申报以来,《基于语文素养的小古文教学研究》这个区级课题就开始探究起来,我们部分低中高语文老师成立了课题小组,然后安排了实施步骤,进行了具体分工。在2021年春学期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课题组成员人人阅读申报书,熟知课题概念及研究价值,收集小古文教学研究的文献资料并发布在校园网分享;对三至六年级学生进行小古文学习的调查问卷,统计数据并形成报告,再对语文老师进行小古文教学现状进行调查问卷,也统计数据并形成报告;观摩了名师关于小古文教学的讲座及视频,并撰写了观后感;由五位老师执教了探究课《学弈》(2位老师执教)《铁杵成针》《司马光》《王戎不取道旁李》(2位老师执教)《荷》,上完课大家进行集体讨论,提出改进意见。

 

潘家小学“基于语文要素的小古文教学研究”课题组

阶段活动安排

20223—20226

时间

姓名

日期

主题

内容

拍照

报道

三月

 

周沂蕾

?月 ?日

 

年级

小古文100

探究课

 

  

陆雪梅

 

?月 ?日

主题讲座

或观摩

统编教材文言文该如何教

四月

 

  

区级

由上级定

小学高年级语文情境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课

杨氏之子

 

4 26

主题讲座

或观摩

中年段小古文这样教

五月

 

施春红

5 10

年级

15古诗二首

探究课

古诗二首其一

陆雪梅

?月 ?日

主题讲座

或观摩

《》

六月

 

张勤仙

6 2

年级

册《古诗二首

探究课

古诗二首其一

 

?月 ?日

主题讲座

或观摩

《》

备注


 

 

至于学生在小古文学习方面的活动也较为丰富,低年级主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中高年级主要开展“情境读演”“创意连环画”“古文新编”等活动,老师们也用各种方式记录下了这些活动各种活动不仅丰富了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感受古文的韵律美,培养其对古文的情感,更是为以后阅读其他文言文打下基础,让学生在小古文的世界里领略中华文化,激发学生热爱汉语的情感。

(附件学生活动照片组图)

目前成效:基于教学实践,以及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及以上工作的落实,我们最终选定朱文君老师的《小学生小古文100课》作为文言文拓展阅读的读本,学生慢慢地开始喜欢文言文,对文言文也不再恐惧,课文的多样化诵读及课本剧的编演让故事情景再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文言文,学生的积极性也显著提高。教师的公开课也不局限于常规课文,开始把小古文教学放到常规公开课中,对小古文教学也是胸有成竹。

参考书籍:

《口袋里的小古文》(朱文君 编著)

《新课标小学观止读本 古文》(陈利娟 主编)

《统编教材这样教更有效》(王林波 著)(王荣生 王崧舟 作序推荐)

《让课文遇见小古文》1.2(朱文君 编著)

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的国学功底不够深厚,文言功底,文言知识体系水平参差不一,亟需提高。文言文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民族的文学瑰宝。而我们每一位研究人员都有必需完成的教学任务,有限的时间制约了教师的阅读量,影响了教师的阅读水平。

2学生关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指导与研究不够。既然文言文已经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生学习的必要内容,那么相应的教学研究、教学探讨就应该更好深入开展下去去。

3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文言知识展示平台,常开展文言知识竞赛,文言情景剧表演有条件的创建文言文刊物,给学生创建更多机会和展示舞台。

后期计划:

1.继续探索小古文教学实践的策略,拓展小古文阅读实践,使活动向纵深发展,增强文言文阅读实践的内涵。

2.认真听取专家、老师们地意见及建议,优化课题研究地成果。

3.从课题组成员推广到全校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成长,不断积累自己的古

文知识,与学生共同成长。

4.全校学生喜欢上小古文为今后的学习文言文奠定基础。

5.形成小古文成熟的教学范式,整理成册推广运用。

6.完成低中年级和中高年级《小古文拓展读本》一本,适合学生阅读,也适合老师教学使用。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潘家兴政路200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