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年级 备课组活动记载(十)
时 间 | 12.28 | 地 点 | 四办 | 活动内容 | 研讨 | |
参加对象 | 四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 |||||
活动目的 | 学习研讨《新课标(2022版)》。 | |||||
活动过程: 陈丽锦:今天下午,我们又一次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我感受到这次课改绝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在教育模式上的又一次重大改革。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我感受最深的一点:育人要有新理念。新课程标准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切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吴晶:教学要有新方法。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要“听数学"为"做数学”。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检,从中感受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验自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自学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形式走向实质。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这些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段凌颖: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在应试教育面前,我们的数学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看重尖子生,无视“学困生”的现象。这既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严重影响着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一直要面向全体学生,重心下移,从最后一名学生关注起,才能做到“水位渐高”。学生能力存在着差异,这是客观的。我们要分层要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取得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