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材的主题式小学英语阅读体系的研究》个人小结
潘家小学 鲁秋兰
一、读懂对话是发挥“小学英语阅读”交际功能的前提
“小学英语阅读”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学生获取英语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扎扎实实过好这一关,能使学生循序渐进地积累英语素材、提高英语能力、增加英语素养。所以,教师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忽视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及意义的实在性。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的。
1、理解对话发生的情景状况
英语这门语言对我们初涉此学科的小学生来说,真是太遥远、太神秘了。没有语言环境的氛围和熏陶,没有点滴学习的经验和方法,要对一段段陌生的对话心领神会,体会其当时发生的对话背景,谈何容易。就是作为英语教师的我们,说实话,真正用外国人的思想去体验真实的情景,(当然,我指的是内容较深奥的对话或者是对话中风俗习惯与我们不同的内容)也并非是轻而易举之事。虽然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对话内容浅显,语句短小,但他们毕竟是孩子,思维单纯、生活经历简单,同样,理解对话发生的情景也是一件困难的事。
我们都知道,小孩子都特别喜爱观看动画片、卡通画。有时成人们都很难看懂其中的意思,而他们却能做到一目了然,这并非夸张。在教学过程中,我就充分抓住儿童这一点优势,让他们先细细观察教材对话中的图片,并猜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然后安排同桌互相交流各人的观后感,并有选择地推荐几位学生在全班交流、展示。运用学生们自己的智慧去发现结果,既使学生参与了学习过程,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使学生品尝到了学习的乐趣,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学习热情,并保持了学生难能可贵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另外,更重要的是还达到了我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的真正目的,也使学生在学习乐园中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明白了对话发生的情景现状。
2、注重语音、语调的培养
说得通俗一点,对话是人们口头交际的语言材料,较课文句子更加突出口语化程度。所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是重中之重。我们的孩子朗读英语对话,往往缺少抑扬顿挫的感觉,直来直往,缺乏使用正确、合理的语调的基本功。当然,这不是孩子们的错。教师若不去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的正确性,孩子的英语口语仍是打折的,今后可能会成为口头交际的障碍。
在小学生刚接触英语的起步阶段,我就很重视对他们语感、语调的培养,并且准备常抓不懈。这是无可厚非的。于是,在新授对话之前,听录音,让学生模仿对话中每一个句子的朗读是连教师示范性也不能取代的。因为,教师的对话朗读也是以录音为蓝本的。让学生最先接触纯正、地道的英语是非常重要的。有个词语说得好,先入为主,不是吗?在此基础上,对学生易忘记或读错的句子,教师再加以强化训练,效果会好一些。
还有的光凭听录音模仿朗读来培养孩子的语音、语调还不行。意群的把握,升、降调的转换,这些真正能够成为学生内在的能力和技能,或许,这是千日之功啊!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学生受益匪浅的真谛。从句子的一个个词组着手,试着比较My name is Tom.的两种不同读法(name 和is组成连读、my和name组成连读),再到屡次比较一个句子不同的语音、语调的朗读对比,再到不同句子形式的比较朗读,让学生发现使用得体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的意义所在,体会其语言的美感,真正用情、用心读好一段段对话。
二、口头操练是发挥“小学英语阅读”交际功能的基础
新教材按“功能—结构”体系编写,其充分体现了英语教材中对话安排的生活化、活动化和口语化。每一段对话都是很好的口语会话材料,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利用好这段对话有其非凡的作用;反之,置之于一边。真是好可惜。
授完“Learn to say”之后 ,我总会抽出五分钟时间给学生进行对话模拟训练。戴上Tom, Helen的头饰,准备好一些自制的简单道具,这就是学生们充分发挥表演艺术天赋的时候,也是他们尽情徜徉于欢乐世界的瞬间。那时的师生关系极其融洽,课堂中充满了欢声笑语,整个教室完全变成了快乐的海洋。不管演得是否很滑稽,动作、表情是否很到位,只要你把对话表演完整,随之而来的便是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学生们你也争着上,他也抢着演,气氛一下子升华至高潮,可爱的孩子往往对此乐此不疲,我也会在每堂课的尾声阶段尽量满足他们的愿望,如今,我们班的学生特别喜欢对话表演,上课时轮不到的,下课后还会争先恐后地表演给老师看,着实有一点“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
三、情景表演是发挥“小学英语阅读”交际功能的保证
1、让英语走向学生的学习生活
学校生活中处处需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一个很简单的问候语,一句致谢的话语,都可以让学生使用英语。不过,或许这很难。但是不成问题,教师可先起示范作用,走在校园中,主动对学生亲切地说一声“Good morning.”“How are you?”,学生会很自然地回答你一句“Good morning.”“Fine , thank you.”迈出了这第一步,其余的会很顺利,慢慢就会有水到渠成的一天。要开展这项工作,也许,只有教师先去带动学生,否则,学生的拘束,缺乏开口说英语的自信等不良因素,都会成为绊脚石的。
2、以活动为契机,抓住真实语境,让英语走进学生世界
语言的学习最终要落实到真真切切的实际运用上。尤其对小学生来说,更有时间、有意义去进行尝试。小学阶段组织的活动频繁,而且学生有充裕的时间、精力开展“生活化”语言材料的组编、排练以及表演。这既使英语走到学生身边,走进了孩子的真实世界,又使得英语真正成为一种语言工具,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很值得提倡。
例如,结合学校举行的秋游活动(去动物园),有一位学生编写了这样一组对话。(当时,这段对话还在现场表演过)
A:Hello, B B:Hello A
A:Look at the animals. B:Oh,(走近了小动物展示的地方)
A:What's this? B:It's a dog.
A:How nice it is! B:What's that in English?
A:It's a rabbit. B:Let's go there, The monkeys are over there
A:Good ! Let's go.
在真实情景中进行英语口语交流,这可能是一种英语教学中新的思想和理念,我仅作一一点尝试,开了一个头而已,从中也使我更加看清了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所在。学以致用,也许说的就是这样一回事吧!
正确把握、使用好教材中“小学英语阅读”的教学,并且,有组织地运用到学生实际学习生活中去,这既符合了语言本身的特点,也符合了学习语言的规律,值得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