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稿
第(12)周
主讲人
|
秦旭峰
|
时间
|
2014年11月17日
|
主题
|
让运动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轻体育抵抗亚健康
|
||
主
要
内
容
|
“池塘的水满了,雨也停了,田边的稀泥里到处是泥鳅。天天我等着你、等着你捉泥鳅;大哥哥好不好,咱们去捉泥鳅。”这是一首很久以前的经典儿歌《捉泥鳅》,到现在还有传唱,但今天我们大多数已经找不到歌词中所说的情景了。最重要的原因是现在的生活环境变化快,以至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历来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过去的十多年,学生体质下降明显,国家从上至下颁布了一系列条例,甚至是法律来强制实施。我们学校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法规,尽可能为增强学生体质而努力。比如:积极开展阳光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校园体育吉尼斯、体育课时的增加、校园体育设施的开放、学校大力开展好体育节、田径运动会、以及各类小型体育比赛等,从统计数据上看,学生体质已有稳步回升的迹象。
亚健康是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灰色状态”等称谓,在我国称为“亚健康”。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出现精神活力、适应能力和反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非常容易引起心理和生理疾病。
其主要成因是
1.饮食不合理。营养过多或过少,导致身体功能失调。过量烟酒、缺少运动、情绪低落、心理障碍以及大气污染、长期接触有毒物品,也可出现这种状态。
2.休息不足,特别是睡眠不足。起居无规律、作息不正常已经成为常见病因。大人或小孩,或多或少在电视、网络、游戏、跳舞、打牌、麻将等上面化了大量时间,常打乱生活规律。
3.心理过度紧张,压力太大。过度疲劳造成的精力、体力透支。
4.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的前期。发病前,人体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出现器质性病变,但在功能上已经发生了障碍,如胸闷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等。
5.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即使是健康人,也会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处于亚健康状态,例如生理期、长期操作电脑者,易引发很多电脑病等。
如何防止出现“亚健康”,我们就要了解什么叫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规定:“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不虚弱,而且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好状态。”有规律的体育活动+合理的营养,是达到健康标准的最重要的保证。有规律的健身运动一般是指根据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确定不同的中等强度运动,被称为“轻体育”。美国专家在对8000余名中年人进行为期12年的跟踪调查后发现,坚持从事轻体育的人比不参加运动或偶尔运动而且运动剧烈的人死亡率低1.5倍,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癌症、早老性痴呆的发病率减少35%,其寿命延长4-6年。
每天保证一定量的体育锻炼,能帮助人们摆脱亚健康的困扰。通过此次主题“爸爸妈妈去哪儿”体育节调查发现,以我校学生家庭参与锻炼为例,参与并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相对较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还是体育健身意识不强,特别是在35-50岁这一个年龄段,由于家庭负担重、工作压力大,要他们坚持锻炼比较困难。有些人则对体育健身不感兴趣,不懂锻炼方法,生活习惯不良,或者干脆就以“运动健身固然好,可惜工作太忙”为借口为自己开脱。不过,我们也了解到,参加体育节的家庭中,其实也有不少爸爸妈妈是坚持锻炼的楷模,所以我希望同学们,为了你爸爸妈妈的健康,为了家庭的幸福,用你们的小手拉动爸爸妈妈的大手,走向健身广场。跳绳、打球各种各样,参与运动不是竞技比赛,方式很多,就看自己有没有坚持的意识,哪怕就是在家10分钟,也可以活动一下,比如我们的全家总动员项目,同学们在学校做的素质练习,趣味游戏,健身路径,散步等等等等。所以我们准备把这次“爸爸妈妈去哪儿”体育节全家总动员项目常态化,成为体育节的常规项目,重要的是家庭成员平时多锻炼,让体育运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倒是来学校参加比赛是次要的,而是一场家庭、学校体育锻炼的经验交流会。体育节比赛重在参与运动的过程,如:各班的集体队列的训练,跳长绳的一次次磨练,参加校园吉尼斯挑战的选拔,家庭总动员的选拔都只是过程,而且运动永远没有结束阶段,体育锻炼只有开始。
希望大家积极参加身体锻炼,用运动预防疾病,不花钱、还有趣味。做到“生命不止,运动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