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学科建设>>数学
中年级数学教研活动记录三
发布时间:2012-03-1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吴新民

时间  

201237  

地点  

支部会议室  

内容:  

李敏老师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研讨。如何上好这节课  

参加人员:  

一至四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主持人:翁惠琴  

活动内容:  

一是:既要尊重学生的各种算法 ,又不片面追求所谓的“多样化”一方面学生人人动手动脑,独立解决新的计算问题,这种学习的主动性必须得到保护。另一方面学生的各种算法仍处于新算法的感知阶段,离最终得出计算法则还要走很长的路,还要进行许多活动。如果与新算法密切相关的知识经验被唤醒了,学生进入了新知识的最近发展区,教学仍然留连于形式上的“多样化”就 没有意义了。  

  

二是:要在学生的各种算法中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培育计算法则。 三年级下册的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材中呈现的几种算法,都是学生联系已有经验可能得到的。“番茄”的算法与步骤与新知识密切相关,经过整理加工就是竖式的 算理和步骤。“蘑菇”的 算法是新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已经写出的 竖式,既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这一旧知,也是新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第一步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法则,应该从“番茄”“蘑菇”的算法中得出。    

  

三是:要对学生的直接经验进一步“数学化”超越算法在现实情境中得具体含义,抽象出本质的数学内容,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计算法则。“番茄”的思考依赖于具体的数量关系,先要抽象成三步计算,再把三步计算有序 地组织成竖式,并联系28028个十,理解竖式的一般写法。。这样,就较好的处理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吧计算法则融于个体的认知结构之中,教材不需要另外写出法则,学生也不需要专门记忆法则。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潘家兴政路200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3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