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学科建设>>数学
《解比例》教学设计与反思
发布时间:2012-03-2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徐向东

                              《解比例》教学设计与反思

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徐向东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十二册第45页的例5和“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的第5-8题。
教材简析:
解比例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比例的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学习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教材中例5继续利用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作为素材,引导学生把照片放大后的宽设为x,根据图形放大和缩小确定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求出未知数。“试一试”和“练一练”都是让学生应用比例的性质解比例。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和过程。
练习十的第5题还是让学生应用比例的性质解比例,巩固解比例的方法和过程;第6-7题结合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让学生应用解比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8题让学生用比例的意义和解比例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思考题把解比例的知识和倒数的知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进一步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的应用价值,体验数学知识和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在解比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和过程。
教学难点:确定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校园图片1张。
教学流程:
一、思维热身,引入新课
投影出示“填一填,想一想”,你为什么又快又对地得到答案的呢?
4:2= 7.2 :(   )
=
2.5:0.8=(    ):0.4 
引入新课
二、呈现情境图,解决实际问题。
1、呈现情景图。
呈现校园景色图片一张,长6厘米,宽4厘米;我打算在电脑上把照片按比例做适当的放大,你能帮张老师放大一张吗?你的理想尺寸是多少呢?
2、学生说自己放大后的尺寸。你怎么会这么快得到放大后的尺寸的呢?依据是什么?
(理解“按比例放大”,放大前后的相关线段的厘米数一定可以组成不同的比例。)
3、出示例5,理解题目的意思。
现在老师需要把这张照片的长放大到13.5厘米,那么宽该是多少厘米呢?
理解“按比例放大”的意思:每条边放大的倍数是一样的,都是2.25倍;放大前后对应边的比是一样的,是2.25:1;按一个比放大的,这个比是2.25:1。
思考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放大后长的倍数和放大后宽的倍数是相等的。
4、尝试解答。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
5、学生交流,形成方法。
展示学生试做的作业,并修正到如下的格式。
解:设放大后照片的宽是x厘米。
13.5:6=x:4
     6x=13.5×4
     6x=54
      X=9
答:放大后照片的宽是9厘米。
引导学生交流思考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1依据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确定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写出相关的两个比,组成比例式;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
教师指出: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板书:解比例。
三、完成练习,巩固新知。
1、看我试一试”。
试一试与练一练,分小组完成,比较不同之处:分数形式的比例。
2、瞧我用一用。
完成练习十第8题。口答;重点理解第二问中“照第一杯蜂蜜水中蜂蜜和水的比计算”这句话,引导学生利用列表法解决实际问题,注意对应量是否相对应。
3、听故事,学数学。
放牛娃量树
从前,有一个放牛娃,他每天都要去给地主放牛。他自家只有一头牛,是他家最值钱的东西。他给地主放牛的时候,也总是带上自家的牛。放牛娃和牛的关系最好,牛也最听他的话,他很喜欢这头牛。
    一天,放牛娃放完牛,把地主家的牛送回牛圈,牵着自己家的牛回家,刚走到家门口,就看到很多人围在自己家,还吵吵闹闹的。走近一看,放牛娃知道了,原来是地主来收租。自己家穷得叮当响,哪有钱交租啊!可地主不愿意,放牛娃的父亲正在苦苦哀求地主宽限几天,地主不答应。
这时,地主看到放牛娃牵着牛,就打起了牛的主意。地主过来就夺放牛娃手中的绳子。牛是放牛娃一家的命根子,也是放牛娃的好朋友,放牛娃怎么合得松手呢。
地主看放牛娃不肯松手,就又有了坏主意。他停下来,对放牛娃一家说“看到这棵大树没有,在一个时辰内,不许锯倒树,把树的高度量出来,我就不要你们的牛,不收你们今年的租了。要不然,你家的牛我就牵走了。”
人们一看院子外面的一棵参天大树,那么高,怎么去量啊,这不是难为人吗?大家都想不出办法来。地主看难住了大家,就又来牵牛,一边牵牛一边说:“没办法,我已经给你们机会了,你们做不到,不要怪我。快把牛给我!”放牛娃很生气地喊道:“慢!我有办法。”大家都有些不相信。   
放牛娃找来一根笔直的棍子和一把尺子。他把棍子立在地上,然后测量出棍子的长度是六尺,而棍子的影子是一尺。然后他又拿起尺子量大树的影子,大树的影子是二十五尺。这时,放牛娃大声说:“树的高度是一百五十尺。”地主不相信,让人把大树锯倒,用尺子测量一下,果然是一百五十尺。地主一下子哑口无言,灰溜溜地走了
(1)把故事提炼,用学到的知识来完成理解和解决。
棍子的长度是六尺,而棍子的影子是一尺;大树的影子是二十五尺。大树有多高?
(2)想一想,放牛娃是怎么完成测量的呢?
4、智慧挑战
(1)将2、5、8再配上一个数组成比例,这个数可以是(       ),
组成比例是:(                 )。
(2)你能说出什么样的数互为倒数吗?说出思考过程;师生互动,教师说一个内项,学生说出另外一个内项。
四、全课总结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上完后,我感觉自己课前对于这一课时的学习内容钻研还不够,所以课堂上教学效果不是很好。上完这堂课感觉时间不是很充裕,一些练习来不及完成,让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在上这课之前,阅读了《教师教学用书》后,我感觉现在的新教材与老教材截然不同,使用的教材在这一课时的编排上与以往有很大不同。我个人认为,例题5并不单纯是教学如何根据比例基本性质来解比例,还蕴含着根据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而这实质上又可以说是用解比例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认真反思一下,觉得在例题5的教学这一环节上,处理的有些粗糙,或者说没有很好地让学生结合图形的放大时的比来思考放大前后照片的对应边的关系。虽然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地写出比例来,但仍有不少学生没有体会到因为照片是按一定比例放大的,所以两张照片的对应边的比是相等的。这一点很重要,在以后学习比例尺时仍要用到这一知识。准备下次再教学这一内容时应该多让学生体会按比例放大的意思,不用急于学习解比例。
我想,教学例题5时要很好地把握两点:一是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然后根据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知识正确写出比例。(可以写出不同的比例)。二是引导学生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并认识什么叫解比例。三是还应引导学生运用比例基本性质进行检验。
本课讲解中时,大概由于紧张的原因,造成了一些口误;幻灯片制作时不细心,把一个单位名称写错了;学生板演的结果有错误也没及时发现。还有在练习的设计上,层次不突出,坡度不明显,练习的内容上有些重复,应在以后的教学中,合理选择练习,不能让学生重复机械的练习。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潘家兴政路200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3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