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学科建设>>数学
走进名师课堂 学习名师“风采”
发布时间:2012-09-2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唐飞云

 

走进名师课堂 学习名师“风采”
——“长三角名师大课堂数学专场”听课有感
武进区潘家小学    唐飞云
2012922,秋风悄悄地吹,秋雨轻轻地下,但阻止不了我们兴奋的心:走进名师课堂,去领略名师的风采。这一次“长三角名师大课堂数学专场”在江阴市晨光实验小学举行,我听了三节精彩的数学课,分别是三年级的《认识分数》(金雯)、四年级的《认识平行》(缪宏敏)、六年级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张叶青),那教师精彩深入的引导、师生有效的互动、学生深度探究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深深吸引着我、震撼着我,让我深刻地感觉到:这样的课堂是真正有效的课堂!
接下来我将我学到的肤浅的见解和大家一起分享吧。我以四年级的《认识平行》为学习榜样,共同来学习、体验缪老师的教学风采。
首先精彩有效的课堂来自于对教材的正确理解和深度把握。缪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体现了三个环节:初步认识平行——解决“同一平面内”的问题——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巧妙破难、设计精致细腻、教学有深度与广度------
第二,精彩有效的课堂来自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精彩巧妙的有效构思和多次磨练。
一开始媒体摄取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直线关系,老师归纳出5种两直线的关系并图示在黑板上,接着让学生根据自身生活经验自主分类,初步体验两直线有两种关系:相交和不相交。随后老师着重介绍了“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让学生结合图示说一说()和()互相平行,()是()的平行线,判断并用不同的手势表示平行与不平行及其理由,进一步感受平行。
第二环节,缪老师巧妙质疑,制造矛盾冲突,突破难点,深入理解平行。老师巧设问题:“是不是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一定互相平行呢?是不是世界上有两条直线既不平行又不相交呢?”试着让学生小组合作,用两根小棒摆一摆,发现没有一个学生摆得出。这时老师利用教具在学生面前变戏法似的摆出了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两直线,让学生见证了,这种关系只有在不同平面内才能发生。反过来也强化了学生的认识:只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才互相平行。这样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中,不断深化体验、不断完善和促进学生对“平行”的理解。
在“画平行线”这一难点的突破上更是独具匠心,精彩纷呈。缪老师先让学生尝试画出一条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展示了学生的3种方法:“描”、“量”、“移”,对每一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然后老师在一条直线外点上一点,要求通过这一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让学生想一想:你还能用“描”、“量”、“移”吗?学生摒弃了前两种方法,觉得用“移”的方法是可行的。于是老师让学生到黑板上用“移”的方法画一画,发现学生移歪了,怎么办?这时老师用“移窗”、“拼图”等生活原型,启发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灵感。启示学生移窗两边的竖线不管怎么移总是平行的,是因为有轨道。那么,我们是不是也为画平行线找一个“轨道”呢?于是再次让学生尝试借助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经历了“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同桌检验”的过程,总结了“贴——靠——移——画”四步骤。在第三环节中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得到了深刻体现,轻而易举地突破了难点,赢得了全场听课教师的喝彩。
最后,教师应变课堂生成的智慧与艺术为有效的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我想扎根于平时的教学课堂,仔细研读教材、新课标,舍得花时间备课、磨课,在课堂上关注随时生成的资源进行反馈,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总会有些许进步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潘家兴政路200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3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