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记载(4)
时 间
|
13.04.15
|
地 点
|
教科室
|
活动内容
|
研讨、学习
|
参加对象
|
全体高年级数学教师
|
||||
活动目的
|
1、重点研讨六年级组督导课。
|
||||
2、课题组活动。
|
|||||
活动过程:
一、听六年级三位老师试上。
4月8日 蒋 芬 《平面图形的复习》
4月9日 张 文 《数的运算3》
4月15日 陆品荣 《数的运算3》
二、小组讨论再次确定《平面图形的复习》这堂课复习流程。
(一)复习流程
1、什么是面积?
2、这是平面图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字母表示?并写在纸上。
3、这些平面图形计算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小组回忆交流)
4、交流:
新图形 旧图形
剪、拚、移、旋转、化曲为直
5、归纳。
6、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是有联系的,用手中的图形摆出它们之间的这种联系。
7、展示。
(二)练习
三、评议《数的运算3》
1、这堂课流程清晰。
2、交流运算定律时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要作比较。
3、生活连线中的数据可否采用简便运算。
四、课题组学习 主讲:陆品荣
怎样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所谓“审题”就是审清题意,其一是弄清题目内容,其二是理解题目列举的数量关系。所以“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和依据,是正确解的根本保证,不认真审题就无法进行分析推理。虽然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我觉得经常拿出来讨论还是很有实际意义的。在实际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一、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 读题是审题的第一步。读题时要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把题目读顺。通过读题,让学生正确地找出条件和问题,对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总括的了解。 二、培养学生抓住重点字词,理清数量关系的习惯 抓住重点字词句是理清数量关系的重要途径。比如看到“多”或“少”就要想到什么跟什么比,哪个大哪个小,是求大数还是求小数或是求相差数。又如看到“倍”就要找出谁是谁的几倍,题目中是把谁看作是“一倍数”,谁看作是“几倍数”等等。用这样的方法审题,不仅把题意真正弄清楚了,而且题目里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也就显而易见了。 三、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示意图的习惯 示意图比较具体形象,直观性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的关系。在教学中,通常指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图,讲图,或根据线段图编题等。虽然画线段图已经不作为教学的重点,但是我在教学时还是坚持让学生画图来分析,避免教师把图画好后让学生看的现象,变“挽着学生走”为“让学生自己走”。 四、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在弄清每个条件时,我都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想的。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明白了题意及数量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在启发学生动手动脑。我还习惯于提问,相邻的两个条件有无联系,它和问题有无直接关系。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又使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