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学科建设>>数学
中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记载(1)
发布时间:2014-02-2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陆品荣

 

中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记载(1)

  
2014.02.15
地 点
四办
活动内容
业务学习
参加对象
全体中年级数学教师
活动目的
11学习区教研室数学教研工作计划,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2011版)。
2根据学校备课要求,进行集体备课,完成第一单元备课任务
活动过程:
一、学习武进区教研室2013-2014年度第一学期数学教研工作计划。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数学教研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本学期小学数学教研工作将紧紧围绕“提升学科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这一中心目标,坚持以深化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落实教学常规为基础,以加强教学研究为重点,以教研组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强化研究、指导、服务和管理的功能,努力提升全区新课程实施水平,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
一、改善学习方式,增强课程实施意识。
1.学习新课标,提升理论素养。帮助教师理解、内化、践行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仍然是本学期教研工作的重要任务。教研室将在去年组织区级培训的基础上,这学期还将通过专题研讨、课堂观摩等形式,继续引领教师把握新课标的目标要求和实施建议。一线教师在学习新课标时,要重视核心概念的解读,在正确把握概念的基础上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能力;要重视新课标的案例式解读,使教学理念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得到落实。各校可借助于省“小学数学教学网”“武进小数QQ群(315349300)”等平台,积极参加互动交流,实现问题研讨、资源分享的目的
2.研读新教材,把握教学内容。今年秋季,全省小学数学各年级都将使用新教材。为了做好新旧教材的顺利衔接工作,这学期一方面要继续做好低年级下册的教材分析(一下、二下的“教材修改说明与实施建议”PPT已放在“武进小数QQ群”的共享里,建议相关老师直接下载)。期初一、二年级的教材分析,继续由各校组织落实,学校要进一步改善教材分析活动的内容与方式,要以单元教材分析为切入口,帮助教师认真领会苏教版数学教材的修订说明与实施建议除此以外,其他年级也要关注教材调整变化情况,以使教材使用能顺利过渡。
3.借鉴新经验,提升学科品质。努力构建数学课程特色,打造数学学科品牌,是当前我们的重要目标之一。各校要立足实际,借鉴先进学校经验,认真制定学科发展规划,不断总结提炼新课程实施中一些好的做法,尤其是一些基础较好学校要积极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的新路子,要努力形成校本经验。区教研室也将通过专题研讨、课题研究、市新课程实施成果展示活动等形式,帮助学校总结课改经验,展示课改成果。
二、落实学科常规,夯实课程实施基础。
1.以教学调研为方式,提升常规的执行力。为使教学常规成为教师的教学习惯,成为学校的教学常态。本学期将继续引导教师在实践中认真执行学科教学常规,并努力实现教学常规校本化。本学期的研讨活动、教学调研将切实关注教师教学常规的落实、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等,以此了解该校数学教学的整体现状,数学课程的实施情况,以总结经验,寻找差距,推进全区数学教师执行教学常规的能力,为深化数学课程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2.以教研组建设为载体,推动校本教研的落实。为进一步发挥教研组作用,区将以示范、优秀教研组的评选为抓手,积极推广先进教研组的经验,将通过常规调研中对教研组的解剖、教研组工作经验交流、学科基地示范等多种措施,引导学校加强教研组建设,科学规范校本教研活动内容,提高活动的针对性、系统性、有效性,真正实现教和研结合,让教研组成为提升学业质量的中坚力量。以使全区各校教研组得到均衡发展。
3.以学业质量监测为契机,促使教学质量的均衡化。本学期,我区将参加常州市小学数学学业质量常规抽测。由于这样的监测不是综合性的,而是以学科关键能力为主要考测内容。常州市把“运算能力”作为小学数学学科核心能力。所以各校要认真组织教师把握《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运算能力的要求,认真阅读《2012年常州市小学阶段学业质量常规抽测质量分析报告》,并以此为契机,积极倡导广大老师将“运算品质”(准确性、合理性、简捷性、灵活性)贯穿计算教学全过程,鼓励教师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运算能力
三、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课程实施能力。
1.开展教学专题研讨。本学期我区研究主题将与市教研室统一,以“线段、直线、射线”为研究主题,各校可围绕主题,展开充分调研,围绕教师的困惑,学生的困难,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并积极组织课堂教学实践,特别是就“如何引导学生想象,建立几何概念”形成研究经验或成果。四月份,常州市将围绕这一主题开展同题异构活动。区教研室也将择优推选优秀课堂或优秀文章参与观摩交流活动。
2.开展课题研究。本学期,区教研室将以省教研课题《基于教师专业发展构建教学过程性评价机制的研究》和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小学数学课例研究》为抓手,认真做好开题工作及研讨活动,建好课题网站,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不断积累资料与经验,取得预期成果。
3.开展珠心算实验研讨。珠心算教育是省教育厅开展的一项重要实验项目。本学期,市教科院将举行珠心算教育实验项目成果评比。我区鸣凰中心小学将承办此次活动。因此,学校一方面要认真做好课堂观摩等各项准备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对开展珠心算实验以来的校本化经验和创新举措进行总结、提炼,参评项目精心选择,精彩展示,力争取得优异成绩。
四、培养青年教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活动引领促发展。本学期我区将通过各层面的研讨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如组织新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毕业班复习研讨活动,积极承办市珠心算实验研讨活动,积极参与沿江七县市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组织参加市课程成果展示活动等,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各教学协作片召集单位也要重视数学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切实制定好数学教研活动的计划,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学研究。特别要重视提高每次活动的有效性、专题性。
3.团队打造促成长。本学期将继续通过专题研讨活动、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等形式,一方面宣传推广先进学校的数学课改经验,展示课改成果,另一方面为广大教师搭建专业发展的平台,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本学期将进一步强化我区小学数学优秀团队的打造,对优秀教学骨干团队和基本功集训团队采取跟踪培养,强化训练,为下学期参加省优质课评比活动、市基本功选拔比赛作好精心准备。
 
二、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2011版)   主讲:陆品荣
一、数与代数
(一)数的认识
1.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 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参见例23)。
3. 会运用数描述事物的某些特征,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参见例24)。
4. 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5. 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6. 了解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素)数和合数。
7.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意义,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参见例25);会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8. 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和分数的大小。
9.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
(二)数的运算
1.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2.认识中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3.探索并了解运算律(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会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4.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5.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和分数(不含带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6.能解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7.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8.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9.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参见例26、例27)。
10.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规律(参见例28)。
(三)式与方程
1.在具体情境中能用字母表示数。
2.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
3. 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如3x+2=5,2x-x=3),了解方程的作用。
4.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四)正比例、反比例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比及按比例分配的含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3.会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图,并会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参见例29)。
4.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关系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五)探索规律
探索给定情境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参见例30、例31)。
三、集体备课,完成第一周备课任务。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潘家兴政路200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3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