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12年常州市小学阶段学业质量常规抽测试卷》
的分析与思考
高年级数学教研组 韩 英
这份2012年常州市对五年级数学抽测的阶段试卷,考查的是五年级上半学期的内容:小数乘除法。共七大类型:1、口算;2、竖式计算;3、简便计算;4、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5、改错;6、填空;7、生活中的数学。因为这是计算单元,所以自我感觉有些与我们每学期进行的计算比赛相类似。于是仔细研读后,我把它跟我们的试卷在考查形式上做了比较,分析,发现这份试卷的以下几个特点:
1、考查内容虽单一,但考查形式多样。
虽说只是考查一下小数乘除法,最多夹杂了一些以前学过的小数加减法,但考查形式丰富多彩。这样避免了计算的枯燥乏味,又能考查学生更多的与计算有关的知识,比如第4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这不仅考查学生扎实的计算能力,更考查了学生的判断能力,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不同题目的水平。
2、考查重计算结果,更重计算的思考过程。
大家都知道,计算小数乘法,是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方法来计算,最后点上小数点。而这份试卷在填空中考查了小数乘法的思考过程:小数乘法如何变化成整数乘法,结果又如何再变回小数的。通过这一题型的考查,能明白学生对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的关系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份试卷,考查得更多的是学生想的过程,考查学生是如何思考的。在我们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3、考查重计算过程,更重答案的多样性。
在填空中,还有一题很有特点,就是写出()×()=0.45,再有序地写出更多的答案,总结出规律。这样考查的知识就加深了。就是要学生通过举例,逐步发现积不变的规律。需要学生全面运用所学知识,积极动脑,灵活思考,自主探索出积不变的规律,有难度,更有挑战。
4、考查了算,更考查了“写”。
我所说的“写”,是指写数学小论文。第7题,把故事编写完整,我觉得就是写一篇数学小论文,把数学知识通过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既能看到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又能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处理前后逻辑关系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5、让数学走进生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学生在解题中,必须运用所学知识大胆运用于生活实际,表达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比如第7题,把学生处于一个生活场景,让学生更多地思考与遐想。
纵观整份试卷,感觉清新流畅,自然舒心。它打破了计算考查的常规模式,题型丰富,灵活多样。不仅考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细心计算的能力,更多地考查了学生有条有理、有根有据的思考过程。在考查中,学生能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与魅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达到了考查的真正目的。值得我们借鉴与更多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