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学科建设>>数学
低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6
发布时间:2015-01-2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唐萍仙

时 间
2014.12.10
地点
二办
活动内容
教学研讨
参加对象
一、二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活动目的
 
通过听课、评课活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活动过程:
一、 听课:
1、 钮丽英执教《9的乘法口诀》 
2、 唐萍仙执教《乘法口诀表》
    二、评课
唐萍仙:《9的乘法口诀是学生在学习的前面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应该说学生对于9的口诀已经有一定的认识,老师也是让生自主编口诀,利用知识的迁移作用,在编的同时还让学生去动手圈出星星图,加深对口诀的理解。并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说自己的想法,完全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精神。
李敏:在课堂的主要部分:编写乘法口诀和寻找乘法口诀表格中的规律,都是通过合作学习进行的。一方面发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从学生汇报交流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来看,学生不仅很好地归纳出9的乘法口诀,而且对于每句口诀的意义表述也非常清楚。课堂上老师是因为留给了他们的足够时间去思考,又给予了他们充分展示发言的机会。学生在自主探究、汇报交流中学到了新知识,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钮丽英:《乘法口诀表》一课引导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整理、归纳所学的内容,有助于促进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整理课的教学设计体现出整理过程。一是回忆再现。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的。整理出乘法口诀表之后,教师组织学生有序观察,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寻找口诀的排列规律,发现积的内在联系,进而帮助记忆乘法口诀,培养探究能力。
段凌颖:《乘法口诀表》这一课,课堂上老师能充分利用时间组织学生探究规律。给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全班汇报的策略。组织学生有序观察: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寻找口诀的排列规律,发现积的内在联系,学生很快发现每种排列都有一定的规律,学生在交流中相互补充、相互启发,促进了知识的内在建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潘家兴政路200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3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