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记载(2)
时 间
|
2015.3.12
|
地 点
|
六办
|
活动内容
|
教学研讨
|
参加对象
|
全体高年级数学老师
|
||||
活动目的
|
1、研讨韩英老师执教的区教研室常规调研课《比例的意义》
|
||||
2、布置下一阶段教学重点。
|
|||||
活动过程:
(中心发言人 韩英)
一、研讨韩英老师执教的《比例的意义》。
(韩英老师说教学思路)
教研室马伟中校长点评:本课教学思路清晰,是一堂实在有效的常规课。
存在不足:还可以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思考,要学会更大程度的放手,学会等待,等待学生思考后的回答。
(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5页的例3,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六的第3—6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在学生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预设:
(一)、回忆导入 。
1、什么是比?
2、化简比。
3、求比值。
(二)、教学比例的意义。
1、教学例3
(1)观察、分析:
师:你能分别写出每张照片长和宽的比吗?
(2)比较、发现:
比较写出的两个比,提问:这两个比相等吗?你有什么办法证明?
学生证明。
(3)明确概念:
这两个比相等,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
6.4:4=9.6:6 6.4/4=9.6/6
问:这两个等式表示的是怎样的式子?
揭示:像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
(4)你能说说什么叫比例吗?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比例的意义)
揭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5)学生读一读
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或化简后的最简整数比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或化简后的最简整数比相等。
2、学以致用
分别写出照片放大后和放大前的长的比,宽的比,这两个比也能组成比例吗?
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是怎样想的?由此可以使学生对比例意义的丰富感知。
3、想一想:怎样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4、练习
做练一练1,学生独立完成,再逐题说说判断的思考过程。
5、比较。
与以前学过的比进行比较,有什么区别吗?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六第3题。
先写出符合要求的比,再说清楚相应的两个比是否能够组成比例的理由。
2、做练习六第4题
独立审题,说说解题步骤,在独立完成。同时找两个同学板演。
3、做练习六第5题
4、做练习六第6题。
(1)什么是“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如240米是4分钟走的路程,所以240米与4分钟是相对应的两个量。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你理解比例的哪些有关知识?能和同学做个交流吗?
(五)、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的相应练习
二、布置下一阶段的教学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