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记载(2)
时 间
|
15.09.09
|
地 点
|
六、办
|
活动内容
|
学习、培训
|
参加对象
|
全体高年级数学教师
|
||||
活动目的
|
1、学习《潘家小学情智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
||||
2、集体备课,确定各单元重点与难点,把握教材的特点。
|
|||||
活动过程:
一、传达教研组、备课组会议精神。
二、学习《潘家小学情智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一、问题提出
1、改变学习现状的需要。
2、课程改革的需要。课程理念。新课程提出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认为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属于智慧教育的范畴,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情感教育的范畴。甚至认为三流教师教知识、二流老师教方法、一流老师教态度。把课堂定位于“情智课堂”与课程提出的理论是完全一致的。
3、基于学校文化的思考。潘家小学提出“雅”为学校文化,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文雅的现代人,我们认为一个文雅的学生必需要有丰富的情感和文明习惯,同时又是一个智慧的,善于学习的人,鉴于此,我们提出“情智”课堂,构建适合各学科的情智课堂的理念和目标。
二、关于“情智”的理论思考
情智课堂是学校实施生命教育核心,实现课堂以知识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变。它着力于唤起学生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1、理论依据
⑴、当代教育的呼唤。当代教育呼唤两大精神:一是科学精神,二是人文精神,这是从五四以来就高举的两面大旗。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智慧,人文精神的核心是文明。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健全的人,潘小课堂文化定位于“情智课堂”,是为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和率发展的现代人打基础,是着眼于社会,面向未来。
⑵、心理学研究成果。人的情感和智慧有密切的关系。当人在平行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灵动,智慧的火花会不断的闪现。
⑷、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相差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的四大要素。该理论倡导在教师的主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活动。而老师的作用更多地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⑸、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者认为,学生是知情合一的人,他们渴望用自己的情感经验和认知方式做事。教学就要提供令人愉悦的环境氛围,在使学生的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有效地统一起来。
三、关于情智课堂教师的要求。
1、以境激情。教师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是情智课堂的土壤和空气。
2、以情唤情,用自己的情感唤醒学生的情感。
3、以智启智,用自己的智慧点燃学生的智慧。
4、以评促智,教师用积极的评价促进学生强化学生的情感。
四、关于情智课堂的一般结构(因学科而异)
一般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流程,启动情智、生成情智、展现情智、发展情智。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可作修改和调整。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智
课堂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影响学生主动发展的诸多根据学科的特点,采用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状态。
操作要点:
1、利用新旧知识的冲突创设情境。把学过的知识用于新的情境,或者用新的视角去审视旧的知识,便会有不同的收获。在数学的学习中,每一个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可以说数学知识是一环套一环的。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设置障碍,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创设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质疑,从而产生对问题刨根问底的欲望,来吸引学生层层深入地进行探究。
2、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 数学教学要善于把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结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观察、体验、操作、思考,从而理解数学的价值,掌握数学知识。
3、利用童话故事创设情境。童话故事是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最爱,把数学问题用童话故事的形式描绘出来,能够给数学问题赋予情节,甚至赋予生命,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老师可以用语言描绘、画面再现、音乐渲染三者有机结合来创设情境。
4、利用生活实践创设情境。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问题,然而,小学生关心、易于探究的往往是那些贴近他们日常生活的问题。因此,数学情境应更多地关注他们所关心的内容以及他们在生活中所获得的经验,这样才能促使儿童的经验数学化。
(二)、自主探究,生成情智
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学科的过程,
操作要点:
1、明确探究目标和任务。老师应提出简明扼要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探究目标,也即目标导学法。
2、指导探究方法和路径。提出数学问题后,大部分学生习惯听老师或学生讲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会自己去探索解决。教师适时适度地给予学生探索方法和探索途径等方面的必要指导,或者给学生指出探索的方向,帮助学生探索成功。
3、设计探究方式和活动。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是课堂设计的核心环节,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为学习活动决定了学习的效果和学习的品质。
4、给予探究时间和空间。学生探索解决数学问题,有时占用的时间相对较长。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尝试,去讨论,去经历,去体验,去感受。
(三)、合作交流,展现情智
操作要点:新课程语,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1、让学生充分表达和分享学生自己的思考,要建立学生间的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其他学生学会倾听,学分对他人的发言进行思考和补充。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和提倡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选择合适的策略,做到方法的多样化与最优化的统一,丰富学习活动的经验 提高思维水平。
3、在交流的过程上,老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碰到障碍时,适时地引导,有时要追问,把问题引向深入。有时要提升概括,引发学生思考。
(四)、练习提升,发展情智
学习离不开练习,科学的练习是学生理解、巩固和灵活运用知识的重要途径。
操作要点:
1、每节课确保学生练习时间,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有效的训练。
2、注重练习层次的设计,发展学生的智能。
3、加强练习的结果反馈,强化知识巩固和技能的掌握,让学生有成就感。
4、发挥教师的主导任用,进行练习的点评,上升到对知识的理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智能。
三、集体备课,确定各单元重点与难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