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学科建设>>英语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3-01-0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鲁秋兰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策略研究

个 人 小 结  

姓名  

鲁秋兰  

时间  

20131  

个人研究重点:如何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阅读前,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句话隐含的意思不言而喻,读书读得多了,自然会明白它的意义。它强调了朗读对语感培养的重要性。但这句话应该加一个前提,即正确的朗读。试想一个人如果他本身的发音就不正确,他又如何能听懂别人正确的发音?如何进行口语交流?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语感,首先就要指导好学生的朗读,使学生正确的读,有效的读,使他们掌握好正确流利自然的语音、语调,为语感的培养打好坚实的基础。  

1. 正确地读。正确的读指教师要指导好学生英语发音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能够准确的读清楚,读流利,读自然。我们的阅读教学一般都会由听导入,由听原文导入到课文的正式学习。那么教师就应该利用好这一原文的录音材料,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尽量多地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录音进行朗读。教师要强调全班同学模仿他们所听到的录音等,这样学生在这个过程钟才会认真仔细地听,从而最大可能的进行正确的发音。  

2. 大声朗读。很多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口语比较好,反而到了高年级口语能力下降。这除了由于教学从听说慢慢转向读写的改变以外,还与学生由于年纪增长,不敢像低年级一样大声开口读,开口说有关。因此,教师要多给学生以鼓励和肯定,引导他们大声的朗读。在这个过程中,也应让其他学生一起帮忙听,看看他读得是否与课文内容相符,他的语音是否正确,语调是否自然。这样一个大声朗读的过程中,帮助全班同学一起进行语音的熏陶。朱熹曾说过: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他说的字字响亮正是我们指导学生在进行朗读训练时应该遵循的。  

3. 有效地读。指导学生有技巧的读,即有效的读。有些学生读书时虽然声音很大,但往往读完以后什么印象都没有,没有什么收获。这时,教师应该多指导语调语气的变化,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模仿中体味朗读材料的意思,用心感受,边读边体会其中的意味,这样读完以后才能体会出课文的感情色彩,在思维上为自己摩画出想象的翅膀。  

4. 语音渗透。在朗读的过程中,采取phonics教学法等,逐步培养学生见词能读的能力,使学生体会不同字母组合发音的规则等,也是提高朗读效果所必需的。  

二、阅读中,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精读材料。  

学习一门语言,如果缺乏一定量的词汇、句型的积累,很难谈到形成语感。我们的阅读课上所采用的课文一般都是综合运用了本单元的重点词汇与句型的语篇或对话等。其中不乏新的词汇、句型、表达方式等。在精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好好利用这些,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积极学习并积累培养语感所必需的词汇知识、句法结构知识、语法知识等,使学生学会运用这些语言材料。  

另外,我们在指导精读的过程中,也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注意相关的语法知识。如名词的单复数的变化,人称的主格和宾格的不同运用,单数第三人称动词的变化形式等。小学阶段不提倡教语法,但到了高段的阅读时,随着语言材料的逐步丰富,语法知识显得无可避免,相关语法知识的渗透则有其必要性。老师在阅读课上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可以让学生自己形成总结规律,引导学生准确的使用语言,从而形成语言的系统性。同样以刚刚我们所举的这篇课文为例,很明显,课文中出现了大量的单数第三人称的动词变化,如goes, makes, plays, reads, watches等。如果老师在指导精读的时候一带而过,学生必然也会忽视这些变化。相反,如果老师能够适时的引导学生默读、比较、分析等,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其人称的不同。老师再帮助学生一起总结,学生就理解了其规律,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再多加以重复,慢慢学生对这样一知识形成习惯,从而内化。  

三、阅读课后,指导学生进行泛读训练。  

专家黄源深说过大量阅读对英语学习至关重要,如今的学生一个通病,是阅读量太小,拘泥于课文的精耕细作产生不了语感。可见课外泛读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泛读中,学生面对的是大量的语言的综合运用,新旧知识交替,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会重温旧的词汇句型,联系上下文猜测新单词的意思等,对语言的意象逐步变得越来越清晰明确,对语法句式的运用等感到更加自然流畅,并自觉形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从而对语言形成更加敏锐的感受能力,即语感。加大阅读量,帮助学生在泛读的过程中培养语感,我们现在的课文所包含的语言材料对于学生达成这些目标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好的泛读呢?  

1. 帮助学生选好泛读的材料。面对课外阅读,小学生往往不知从何入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是难度适中。小学阶段学生的词汇量毕竟不够大,因此选择阅读材料的时候,不宜选取过长过难的长篇大论式的小说等。可以选取短小精悍的英语童话、故事、幽默等让学生作为课外阅读的材料。第二是要注意趣味性。由于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学生在阅读时如果没有适量的兴趣很难坚持读完,看完。选择有趣的故事则能够吸引学生投入到阅读的探究中,趣味的阅读往往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对语言的吸收思考。  

2. 指导学生在泛读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运用。泛读的材料中有很多经典的段落篇章,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背诵记忆,比如一些儿歌、诗歌、对话等。现在书店里有很多小学生英文经典背诵文章等,不妨让学生买来读一读,背一背。好的词汇句型等,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摘抄积累,甚至可以让学生进行摹写、仿写等。  

3、要求学生坚持长期的课外泛读。如果只是偶尔拿一篇文章,一本书来读,过后也很难谈到有什么效果。只有坚持长期的课外泛读,才能逐步养成用英语进行思考的习惯。同样,英语的一些习惯表达,语言组织方式等,只能在这种长期的默默熏陶中才得以被自然地吸收、采纳、运用。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英文水平,要求他们每个星期读1-3篇课外的材料,也可以让学生订阅课外英语学习的一些杂质报刊等,使他们广泛地吸收语言知识。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朗读、精读、泛读的不同训练,逐步完成对学生的语感的培养。当然,英语语感的形成并不仅仅靠阅读教学就可以完成,它还有其他的许多方式方法。但是,如果我们老师能在阅读教学上悉心做到以上几点,一定能够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帮助良多。有了良好的语感,学生学习起英语就能事半功倍,因此对于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感的培养则显得非常重要。希望能以此文与各位同行交流探讨,找到帮助学生更好学习英语的途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潘家兴政路200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3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