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我校本着“成功起步,走向幸福”的办学理念,扎实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教导处努力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继续深化课堂教育改革,加强校本培训力度,加强教研组建设和教学常规管理,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我负责术科条线,协助做好教导处工作,分管体育,少年宫建设(含社团活动),“三节”活动,校本课程,教学资料管理工作。
一、学校体育
(一)、加强学习,重视教学常规建设
开学第一天就进行学校体育工作会议,胥校长和秦勇副校长都参加了会议,商讨和部署了学期体育工作重点及活动要求。体育组能经常交流学习,研讨教学方法和新课型的实践。规范学生往返课堂、课堂常规、课课练等行为要求,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蒋映、秦旭峰参加谭文杰名教师工作室活动,也经常带回新的知识和大家探讨。王安石、王东明执教公开课,大家都能帮助做好课前准备和课后研讨。
(二)、体艺2+1工程、大课间、两操、国家体质健康测试、体育活动正常有序
九月初,上级体育主管部门就宣布提前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10月中旬结束,时间紧、任务重,但我们体育组马上制定测试方案,组织学生练习和分项目的测试,顺利完成检测工作,做到了数据真实、检测及时、实时总结。大课间活动是贯彻“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环节,我们体育组早早就安排好了班级项目表,配合体育节比赛项目和体育两项技能及国家体质健康测试项目进行活动设置,做到全程监控,及时评价。继续配合少先队做好“两操”旗语评价激励机制,效果明显。本学期体育技能是“花样跳绳”,体育教师认真施教,尤其是一、二年级的体育老师,手把手,课课练,形式多,方法好,学生广泛表现出浓厚的锻炼兴趣,各年级按难易程度完成了考核。
二、少年宫和社团建设
根据学校要求和各社团的特点,学期的第一周重点安排各社团的活动时间,介绍学期参赛项目情况,提出赛前培训的具体要求。第二周各社团就开始正常活动,虽然各社团时间不一,但每一个负责的老师都能及时到岗进行培训,做好出勤记录。临时活动有冲突也能及时沟通调整,体现出社团指导老师优秀的组织能力和尽心尽职的工作态度。
(一)、体育
本学期,学校体育社团围棋、象棋、游泳、田径、绳毽、健美操常规活动正常,效果良好,成绩喜人。游泳队在暑期武进区中小学游泳比赛中获得团体第四名(指导教师:张瑞杰);健美操获得区级团体第五名(指导教师:蒋映、张文波);2013年9月田径比赛获得总分团体第二十名(指导教师:王安石);2013年10月象围棋在常州市定级升级比赛中潘帆获得秋季少儿象棋定级升级比赛五级棋士组第一名,杨曾林获得秋季少儿象棋定级升级比赛六级棋士组第一名,殷锦杰定为五级棋士,许盘栋定为四级棋士,袁昕琳等3人定为二级棋士(指导教师:蒋芬),围棋5人定级成功(指导教师:秦旭峰);2013年12月新组建的绳毽队首次参加比赛,找到了差距和学习到了训练方法,总体来说我们绳毽队训练认真,科学,上升幅度较大,和大多数学校没有差距,关键是训练手段的创新和时间的保障(指导教师:王东明)。
(二)、科学
在武进区“金钥匙”比赛中,马新雨等2人获得二等奖,韩小凤等7人获得三等奖(指导教师李永清)。2013年10月武进区第七届科技创新大赛纸飞机团队获得三等奖(指导教师:王玲);科学幻想画1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指导教师:谈冬玉);七巧板团队获得一等奖(指导教师:殷晓霞)。2013年11月在常州市第25届科技创新大赛现场展示类比赛中,我校七巧板团队获得一等奖(指导教师:殷晓霞),建筑模型团队获得二等奖(指导教师:马建强),《鲢鱼改善水质的研究报告》《关于PM2.5的调查研究报告》分获成果评选类三等奖(指导教师:吴冬梅、赵敏华、钮晓萍)。武进区第七届中小学生航海模型竞赛,李向辉等2人获得二等奖,杨俊杰等3人获得三等奖(指导教师:顾晓明)。武进区第七届车辆模型竞赛中,胡向宇等3人获得二等奖,王江川等3人获得三等奖,学校团体三等奖(指导教师:张瑞杰)。2013年武进区中小学电脑制作电脑绘画比赛中,罗双等3人获得二等奖,陶星聿等2人获得三等奖(指导教师:殷晓霞)。2013年武进区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文字录入团队获得三等奖,网络搜索团队获得三等奖(指导教师:张文)。江苏省第20届青少年科技竞赛国际数棋比赛中,孙存超获得一等奖,胡宇轩等7人获得二等奖,钮俊桓等8人获得三等奖,学校获得团体二等奖(指导教师:吴新民、钮丽英、段凌颖)。
(三)、艺术
通过暑期集训,开学后又进行了两周左右的赛前训练,合唱队在2013年9月武进区中小学声乐比赛合唱中获得团体三等奖(指导教师:吴文明)。第五届武进区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比赛中,黄栩莹获得一等奖,杨嘉煜获得二等奖,张国红等3人获得三等奖(指导教师:陈燕青)。2013年雪堰镇“绣衣杯”写生竞赛4名学生获得一等奖,4名学生获得二等奖,3名优秀奖(指导教师:谈冬玉)。2013年10月武进区“童颜看花博”书画大赛中,1人书法优秀奖,3人分获国画、儿童画优秀奖(指导教师:马建强、谈冬玉、陈燕青)。
(四)、文学小记者
2013年10月学校获得全国寒假“读队报,长知识”竞赛组织奖,冯佳等54人获得寒假全国“读队报,长知识”竞赛最佳奖和优秀奖;2013年11月周逸鹏等2人获得武进区青少年“学习雷锋好榜样”读书教育活动征文比赛二等奖,钮大为获得三等奖;2013年9月至12月共有24篇学生习作发表在常州晚报等报刊杂志上(指导教师:李永清等)。
三、“三节”活动日趋成熟
(一)、“阳光梦想”体育节
2013年12月我校历时两个多月的“阳光梦想”体育节落下帷幕。本次体育节的各项活动以“运动参与、养成教育、文化宣传、促进交流”为原则,希望为全体师生打造一个运动、交流、体验、分享的平台。学校本着“我运动,我快乐”的活动主题,体育节中同学们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氛围中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交流。回首本届体育节,朴素热烈的开幕式,多样精彩的舞台,阳光快乐的孩子们在七彩阳光团体操、万众齐心跳短绳、各年级的集体小项、红色赛场我能行、校园体育吉尼斯、弈趣盎然等项目中尽情展现各自风采。每个项目均富有技术性、趣味性、竞争性和欣赏性。
校园体育吉尼斯挑战项目,今年是第二届,最终两分钟仰卧起坐四1班王凯以109次打破记录;两分钟绳间交错五4班以125次创造新纪录;一绝高低中六1班的钮佳妮以46厘米的成绩成功挑战,打破记录。
红色赛场我能行是趣味田径项目,孩子们让操场融成一片欢乐的海洋。每个老师都积极响应孩子们的喝彩,真正感受着体育带来的乐趣。最大的亮点是今年增设了各年级“班柱”三项全能比赛,一个个小胖墩为了赛场上夺得好成绩,平时就挥洒汗水。创设出体育面前“人人平等,个个争先”的运动氛围。
弈趣盎然是我校的特色项目比赛,今年是首届校园棋王争霸赛,参赛选手通过两周的激烈角逐,最终五4班翁文博获得首届围棋“小棋王”称号,四3班杨曾林获得首届象棋“小棋王”称号,五2班何梓宏获得首届国际象棋“小棋王”称号。
一场体育的盛会,一个全校集体性的活动,给所有的班级、每一个同学提供了展示的舞台。通过此次活动,我们收获许多,忘不了那一段时光,全校师生掀起练习队列队形、广播操的高潮。由于体育节筹备细致周全,富有创意,受到了家长、社会的一致好评。
(二)、“科技成就梦想”科技节
2013年11月20日至12月20日我校举办了科技节活动。本届科技节活动以“普及科技知识、提高科学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为指导,制定了“科技成就梦想”的主题。通过寓教于乐的实践形式,使同学们体味到科学的无穷乐趣,收获了丰硕的科技知识,激发了孩子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了科技创新和实践能力。同学们在科技节的激励下,满怀信心,带着对科学的无限向往,阔步迈向自己的梦想。科技节虽然过去了,但整个过程值得我们回味。本届科技节在前几届的基础上,内容更加简练。形式多样,知识性与趣味性兼顾,准备时间充分,整个过程轻松愉快,营造了浓厚的科学氛围,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特点有三:1、内容简练,营造了良好的科学氛围; 2、“重在参与”的精神使所有同学都行动起来;3、“重在过程”使科普落到实处 。科技节前后历经一个月,全校师生们也感受到了探索的乐趣,创造的艰辛,我们相信本届科技节一定能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一抹痕迹,“在这里,可能有一苹果落到你的头上!”
四、棋文化校本课程
本学期棋文化校本课程继续以 “成功起步,走向幸福”办学思想为引领,秉承“走好每一步”的校训,以追求“学校内涵发展,师生和谐成长”为目的,旨在引领学生充分认识丰富多彩的棋类世界,将棋文化教育与学会做人有机结合,逐步起到“育德、益智、强志、养性”的效应,努力实现通过棋文化特色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目标。归纳五点如下:
(一)、以教促学、以学促教,全面提高学生素养
加强学习研究,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本学期重点是如何掌握棋艺知识点,在教学方法和课堂巩固上下功夫,课堂效率明显提高。我们充分听取与尊重各方面的意见与需求,特别是学生的意见与需求,形成一个人人参与的民主氛围,提高课程开发的质量。因为是走班,学生对该棋种是喜爱的,如何保持他们的兴趣,又要提高水平,这就是课堂研究的中心。教学水平的提高体现在教学方法上,本学期棋文化老师相互听课,交流,反思,获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学生,归宿点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校本课程的调整,把原来一至六年级的棋文化走班制校本课改成一至四年级走班进行,原因是基础知识在一二年级可以打下,人人会下是低年级的目标,三四年级逐步提高,五六年级学生想继续可以进入社团提高班或者中午棋类活动交流。
努力形成和体现学校办学特色,课程的开发紧密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走好每一步”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结合我校的传统与优势,学校为教师尽可能多的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可选择“三棋”特色课程,创出学校特色,体现创新精神。
树立科学的资源意识,学校课程的开发依赖课程资源的充分挖掘与整合。课程的开发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磨练棋艺,从周二至周五中午时间,有空余时间的孩子就可以到专用教师练棋,做好登记。孩子们交流棋艺,沟通感情,交个朋友,做个棋友。
(二)、棋类比赛增效果
加强以棋类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棋文化建设,增强棋类文化氛围。2013年阳光体育节中增设了首届“意趣盎然”棋王争霸赛,通过学生自主报名,排出赛程在一周的大课间活动时间进行比赛,校园小记者做好宣传,实时播报赛况。最终五4班翁文博获得围棋“小棋王”称号,四3班杨曾林获得象棋“小棋王”称号,五2班何梓宏获得国际象棋“小棋王”称号。为全校学生树立了榜样,利用全校集会时间进行了表彰,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
(三)、课程形成体系
以学校资源优势和社会资源优势为前提,开发综实课程,让学校特色建设和课改相结合。
1、本学期第二次修改了学校棋文化《畅游弈海》校本课程,力争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走向区内前列,成为我校的一个办学亮点。
2、每周一节棋课,每天练一会儿棋,每人会下一种棋。在教学上,按“普及教育、分层培养、稳步提高”三步进行。每周设立一节棋课,由学校教师讲授四棋课程,引导学生在小小的棋盘上指挥千军万马纵横驰骋。授课教师准确地把握学生在棋课中的各种表现,选拔出一批热爱下棋、理解能力较强的同学参加校级“三棋队(围棋、象棋、国际数棋)。
3、依托主题教研和校本研究,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努力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的转变,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产生更好的教学效益,使我校成为富有特色的品牌学校。
4、以探索校园棋文化工程研究为抓手,带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在校园内形成一种棋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全面和谐地发展,让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更新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以及研究水平。
对照我校提出的“育德、益智、强志、养性”棋文化特色教育目标,让学生充分认识丰富多彩的棋类世界,将棋类教育与学会做人有机结合,发挥特色学校效能,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提升学校的知名度。特色学校工作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发展,形成了规范化、制度化,达到一定的程度、规模,有效推动学校整体改革和整体办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回首过去,成绩可喜,面对未来,压力巨大。我相信,在校长室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下,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我们以积极昂扬的姿态,展望和规划2014年的潘小教育,力图变革,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