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学科建设>>其它学科
潘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手册
发布时间:2014-06-1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鲁利玲

 

 
武进区潘家小学综合实践教研组
 
 
 
        教研组长:       鲁利玲      
 
二0一四年二月~二0一四年六月
 
 
 
 
 
 
教 研 组 活 动 计 划
 

潘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2014.22014.6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南”的有关要求,本学期我校将继续正常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要求各年级、各班按对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以认真的态度、务实的措施规划来切实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要求每位任课教师要大胆实践、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在实施过程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自主”,更好地推进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水平。
二、目标要求: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习惯,不怕困难勇于合作的精神,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对自然对家乡的热爱和公民的意识。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索,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践实证的方法。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1.加大学习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
    继续重视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征求意见稿),相关“综合实践活动”的论述及其它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文章,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课程意识。强化校本培训,增强培训和学习的实效性。使全体教师、特别是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教师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特色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和操作要点。
    2.抓好课程实施
  1)各教师根据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及本学期实施计划,明确本学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基本思路,认真制订好“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或“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作为课程实施以及学校管理和检查课程实施情况的依据。
  2)努力组织好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
本学期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继续按长短线结合的方式推进,其中长线主题活动各年级要求完成两个,由各班自主选择,可以为“人文篇”(如孝雅教育、感恩教育等)或特产篇(如茶文化、水蜜桃、乌米饭等),也可以围绕“节日文化”(如清明、端午、立夏等),开展相关研究。同时要注意学科、活动的整合,结合相关主题活动,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视野统筹兼顾,有效开展活动。每次大主题单元活动,都要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要注意丰富阅读内容,增加与社会互动和研究的成分,同时要注意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并严格按照教研室规定整理资料包。对需要学生上网收集资料的,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协助,按要求认真辅导学生上网收集资料,提高学生网上收集资料的能力。
四、评价体系:
1.重视评价的过程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参与程度、投入程度、学习方式等表现,及时评价将促进学生学力的发展,保证活动的顺利展开。  
2.倡导评价的多样性
  评价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伙伴评、教师评、家长等不同形式;其次是评价对象多样:可以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可以是模型、展版、研究日记、设计说明,还可以是主题演讲、口头汇报……;手段上可以是开展辩论会、成果展览会、表彰先进、公布评价成果等。  
五、工作安排:
二月份
关注局属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面的常规落实情况;
承办江苏省综合实践活动“名师课堂”网络直播活动;
开展省“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型范式及学业评价研究”研究活动。
三月份
组织参加2014年常州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秀论文评比活动;
组织参加2014年常州市中小学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评选活动;
组织参加江苏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学习培训会;
组织常规教研活动。
四月份
召开参加省“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型范式与学业评价研究”研讨会;
组织常规教研活动;
五月份
组织参加江苏省综合实践活动“名师课堂”网络直播活动;
组织参加常州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场交流活动;
组织常规教研活动。
六月份
组织部分学校围绕课程实施中的重点问题开展研讨活动;
组织教师收看江苏省“名师课堂”现场活动;
组织常规教研活动;
围绕问题解决能力,组织学校研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业质量监测工作。
全面总结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做出科学部署。
 
                                                       2014-2-15
 
 
 
综合实践教研组活动记载(一)
 

   
2014.02
地 点
六年级办
活动内容
教学研讨
参加对象
全体综合实践活动教室
活动目的
1、回顾上学期工作
2、本学期工作计划
活动过程:
一、上学期工作回顾
二、明确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
1、鲁利玲宣读教研室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工作要求 
2、鲁利玲根据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宣读学校学科的教学工作计划。
三、教师们讨论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重点工作——参加常州市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的评比。 
 主题一:向PM2.5宣战(钮晓萍赵敏华)
主题二: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研究(吴冬梅汤凌云)
 
 研究性学习活动经历的过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活动准备阶段
活动实施阶段
活动总结阶段
选题活动
团队建设
方案制定
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调查活动、采访活动、参观与考察、实验与观察、设计与制作
成果展示
评价与反思
问题提出
组建方式
方案的基本结构
成果的提炼
评价指标与评价活动
问题筛选
成员分工
研究内容的设计
提炼方法的运用
活动反思
问题表述
履行职责
研究方法的选择
呈现方法的选择
 
问题评价
小组评价
 
成果的辐射
 
课题形成
 
 
 
 
 
 
 
 
 
 
 
 
综合实践教研组活动记载(二)
 

   
2014.03
地 点
六年级办
活动内容
教学研讨
参加对象
全体综合实践老师
活动目的
1、集体备课
2、交流研讨
活动过程: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三个阶段的不同课型:
1.选题阶段:选题指导课、方案制定课
2.实施阶段:各种方法指导课
3.总结阶段:成果展示课、评价反思课
活动准备阶段的课型及注意点:
(一)选题指导
1. 选题指导课的基本教学过程如下:创设情境、生成主题——小组讨论,产生问题——交流汇总、筛选问题——确定问题、小组分工
2. 我们在指导学生选题时,还要提醒学生注意:
(1)应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2)课题的大小要适中,难易程度要适中。
(3)应选择有价值有意义的课题。
(4)要充分考虑课题的可行性——主要是人力、物力、财力、时间。
选题指导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主题从哪里来?——建立问题素材
从三年级开始鼓励学生记录身边的问题;
鼓励四年级以上学生口头调查社区问题;
鼓励高年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及成长中的困惑;
学期结束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学期开始召开讨论会针对自己关注的问题发表看法教师汇总本班同学提出的问题
(二)方案设计
1.指导学生制定、完善活动方案注意点
1)制定活动整体方案时,要力求具体细致。
2)活动方案要确实可行。
3)制定活动方案时,要关注小组成员的特点,根据他们的优势、特长协调任务。
 
 
 
 
 
 
 
 
 
综合实践教研组活动记载(三)
 

   
2014.04
地 点
六年级办
活动内容
教学研讨
参加对象
全体综合实践老师
活动目的
1、理论学习
2、教学研讨
活动过程:
活动实施阶段课型及注意点: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问卷调查
采访指导
参观与考察
实验与观察
设计与制作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基本过程
1.信息的收集:能够熟练地运用关键词搜索、多途径阅读、多层次调查、多层次访谈等途径收集信息。
2.信息的处理:能够结合研究需要,结合研究问题,对获取的信息采用划重点、摘抄、记日记等进行处理,并且能够用序列、表格、图标等方式对信息进行表达。
3.信息的运用:能结合处理的信息,做成较高质量的手抄报、电脑小报、幻灯片等,能通过建议、倡议书等方式运用这些信息,以利于问题的解决,在成果展示时能够这对研究主题,形成个人的观点和见解,并加以呈现和运用。
教学节点一:信息汇总
学生根据研究问题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有必要把学生个体或小组合作中自由收集的信息进行汇总。在初次组织信息交流时,大致说出自己收集到哪些内容,是从哪里收集的,采用了哪些方式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对收集信息的方法和途径进行适当有机的归纳。如:基本的信息收集办法有: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检索法、网络信息收集法等。基本的信息收集途径有阅读书籍报刊、听广播、看电视、上网等。
教学节点二:信息分类      
学生收集来的信息是繁多的、零散的,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对材料进行选择、整理,为我所用。
这一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信息资料的性质、内容或特征进行分类。将相同或相近的资料合为一类,将相异的资料区别开来。分类可以按时间、空间、事件、问题、目的和要求等标准来进行。例如,可以把调查所得的资料按年代分类或按地区分类。
教学节点三:信息筛选     
教师在指导时,要帮助学生明确筛选的标准,指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分析,从而鉴别和判断,筛选出真实的、有针对性的、典型的、有效的资料,并删除材料中重复、针对性不强,认识不深刻的内容。
教学节点四:信息加工    
教师应指导学生按照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对分类筛选后的资料汇总和编辑。一是再次审核资料是否真实,不全面的找全找齐。二是根据研究目的的要求和研究对象客观情况,确定合理的逻辑结构,对资料进行加工。如给资料编上序号、编上标题、编上重要符号等。三是归纳好的资料要井井有条、层次分明,能系统完整地反映研究对象的全貌。还要用简短明了的文字说明研究对象的客观情况,并注明资料来源。
信息整理的方法
第一阶段:读、定、剔。读懂已有的信息,根据与研究课题的相关程度来判定信息是否有用,剔除无关、重复、过时的信息。
第二阶段:分类。按照人物、事件、现象、主题等进行横向分类,也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阶段、环节和顺序进行分类。
第三阶段:比较。找出所收集信息的异同,比较各种观点、研究方法、背景原因、解决方法等方面的异同之处。
第四阶段:分析。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从特征、数量、因果、层次、关系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第五阶段:阐述。以信息为根据,通过推理论证,提出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想法。
 
 
 
 
综合实践教研组活动记载(四)
 

   
2014.05
地 点
六年级办
活动内容
教学研讨
参加对象
全体综合实践活动老师
活动目的
1、理论学习
2、交流研讨
活动过程:
问卷调查指导课基本步骤
   1.设计调查问卷
2. 开展问卷调查实践活动
3.调查统计
4.形成调查报告
问卷调查方法解读课
任务一:仔细观察提供的样本,想一想一份完整的调查问卷应由哪几部分组成?读读各部分的具体内容,想一想可以知道什么?
任务二:认真读一读其中的题目,想一想从每道题的答案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帮助调查者解决什么问题?帮助学生感受问卷题目与研究问题的关系,认识到根据调查目的确定题目内容的重要性。
任务三:分一分,根据题目形式的不同可以分成几类?(选择题和简答题)议一议,你又会怎么填写各类题目?。了解题目的特点及编制时要注意问题要清楚,选项要一样多,选项不能重复等。
任务四:尝试应用。在解读范例、初步掌握一些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进行试卷的编制。
任务五:交流讨论完善,提出运用方法时的注意点(范例)
问卷调查实践活动
1.实践操作准备
1)分好组   2)准备好调查问卷、照相机等
2.自主实践操作——实践操作反馈
1)分组活动    2)有问题教师现场指导
综合实践教研组活动记载(五)
 

   
2014.06
地 点
六年级办
活动内容
总结提高
参加对象
全体综合实践老师
活动目的
1、交流研讨
2、总结提升
活动过程:
采访指导课
1.方法解读,拟定采访提纲
2.开展采访活动
3.整理采访稿,形成采访报告
 采访方法解读
1.了解什么是采访
2.整体了解采访的有关要求
 1)采访的基本过程:采访前、采访中、采访后。
 2)采访的基本类型:预约采访和随机采访。常用的基本方法:个别交谈访问、书面采访、电话采访、会议采访、召开座谈会。
 3)采访应注意的一些要求:分采访前、采访时、采访后三个阶段提示)
3.学会编写采访提纲(见采访提纲)
4.练习现场采访
采访过程
采访前:确定采访对象、设计采访问题、准备采访工具
采访中:根据计划提问、全面准确记录、及时灵活调整
采访后:完善采访记录、交流心得体会、总结采访成果
 
 
 
教研组工作总结
 

综合实践学期总结
(2014.2—2014.6)
近年来,我校努力实施新课改,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领学生走向社会,关注自然,体验生活。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了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的思想素质的提升,激励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形成,号召、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培养自我发展和合作精神意识。
根据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确立的课程目标,为体现校本化的观念,在我校一至六年级分别确立了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人与社会三个分目标,同时在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从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现就我校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作一汇报。
一、贯彻新课改精神,结合学科特点,利用本校有利资源,引领学生走出校门,开展多元化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素养。
新课改方案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定为必修课程,这是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通过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命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了全面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适应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我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门文化课程紧密结合,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奠定了文化课质量提高的坚实基础。  
二、加强学习,更新知识结构。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相关“综合实践活动”的论述及其它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文章,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课程意识。强化校本培训,增强培训和学习的实效性。使全体教师、特别是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教师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特色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和操作要点。本学期重点学习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三个阶段的不同课型”即:1.选题阶段:选题指导课、方案制定课;2.实施阶段:各种方法指导课;3.总结阶段:成果展示课、评价反思课。对老师们今后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三、关注社会生活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走向社会,进行有益的社会调查活动,使文化课知识得到有益的应用。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存在于社会之中,世界之中。教育就需要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现实感、生活感。这种现实感、生活感的获得与体验,是其存在和生活的直接目的。在处理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进程中,逐步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研究生活、研究世界。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这个期望,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挖掘素材,提出有实际社会意义的研究性课题,来探索和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我校就《向PM2.5宣战》和《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研究》作为本学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研究重点,其中《向PM2.5宣战》获常州市研究性学习活动优秀成果评比活动中获二等奖。
四、今后努力方向
1、制定更为详实的三级计划,学期初通过组内讨论和征求学生意见,确定研究性学习活动主题并关注过程的扎实推进;
2、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的结合,并指导老师们形成高质量的论文。
 
                                           潘家小学综合实践教研组
鲁利玲
2014.6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潘家兴政路200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3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