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学科建设>>其它学科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手册
发布时间:2014-06-2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汤凌云

 

武进区潘家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手册
 
 
 
班    级  3),4
 
负责老师     汤凌云        
 
 
 
二0一
 
 
 
 
 
综合实践活动学期活动计划
 
班级:  3),(4)班       指导老师:    汤凌云            
 

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的综合课程;我们将始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和有效的实践方法,学生真正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新课程健康、快步的发展。
本学期
重  点
    学生能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切的体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从而进一步加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月份
活  动  安  排
线活动:巧用压岁钱   
短线活动:玩出精彩世界
长线活动:生活中的一次性物品
短线活动:声音的秘密
长线活动:生活中的一次性物品
短线活动:绿色食品 
长线活动:生活中的一次性物品 
短线活动:饮食与智力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考核  
“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的整理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长线活动)

所在班级
3)班
活动时间
3月1-4月1
活动内容
生活中的一次性物品
活动形式
上网、查阅书籍、调查访问、制作标本
指导老师
汤凌云
 
 
 
一、活动名称生活中的一次性物品
二、活动背景
    现代生活中充斥着许多一次性用品:一次性餐具、一次性桌布、一次性牙刷、止尿布、塑料袋……一次性用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短暂的便利,确实生态环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他们加快了地球资源的耗竭,同时也给地球带来了垃圾灾难。让我们摆脱“一次性消费”的诱惑,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走进多次使用和永续发展的时代。
    如今,环保理念已日渐深入人心,可生活中环保行为的落实却往往不尽如人意,一次性用品的大行其道便是最明显的表现。许多人明知这是一种资源浪费,却依旧对它难舍难弃,这些发人深省的事实为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广泛的素材。 
三、活动时间:20143月——20144
四、活动目标
   1、通过走访、调查、上网等多种方式认识“一次性”包含哪些内容,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问题和危害,以及应采取的对策和方法;
   2、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
   3、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家园;
   4、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能就日常生活常见的事物进行辩证思考,激发环保意识,从小培养社会责任感。
五、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动员准备阶段
1、讲述: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被眼前出现的一幕幕情景所震惊:公路沿线两旁满地被丢弃的盒盒袋袋、瓶瓶罐罐,一眼望不到边际;隆冬季节,光秃的树枝上挂满白色的塑料袋和塑料薄膜,被狂风吹得飘飘扬扬,哗哗作响,如同招魂的白幡,而在车站,码头或是闹市街头,扔在地上的一次性塑料饭盒令人触目惊心。春季的郊外在才发有新绿的庄稼地里,星罗棋布地撒满了白色地膜和废弃塑料袋,使踏青的人们多了一份无奈而少去了春日踏青的情趣。所有这一幕幕的情景预示着“白色污染”已悄然来临,同时也唤起人们对“白色污染”的防治意识。
2、学习新课:
(1)、看报道,初步感知什么是“白色污染”及其危害
    在确定课题之后,一些学生对主题的实践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构想,然而要想让学生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围绕关键问题有效地展开研究,还必须让他们对自己所研究课题的范畴有一定的认识。于是,让孩子看了一则报道:“白色污染”对人类的伤害究竟有多大?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引起环境污染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被使用后所弃置的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并且难于降解处理,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据报道,非降解塑料制品在生产、使用、回收等环节都存在严重问题,首先,一些发泡性塑料制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发泡剂,破坏大气臭氧层,有的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有些人用这种塑料制品盛装食物,有的商家甚至把做好的热饭倒入塑料袋让消费者带走食用,而当温度达到65℃以上时,塑料袋中的有害物质就会渗入食品中,对人的肝脏、肾脏、中枢神经等造成损害。如果在使用后随意丢弃,还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入土掩埋很难降解,有的甚至在土壤中会存在100年以上,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持
久性的污染。
2)、收置收集资料:
      搜集的资料内容:
     (1)什么是“白色污染”?
     (2)搜集、查找关于“白色污染”危害的资料;
     (3)查找有关治理“白色污染”的方法;
提出要求:同学们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要通过自己的整理有效的把内容呈现出来,以供大家查阅。
3、时间安排:课余时间和周六、周日。
4、教给获取资料的方法。合理分工,搜集资料;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到图书馆、书店、访问调查以及上网查找、搜集资料。
第二课时:自主研究阶段
教学重点和难点:搜集和整理资料;学习处理调查数据。
一、组织交流研究。
    先让孩子们再一次对自己的资料进行整理,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问题分列站好,即自由分组。在新的小组中,孩子们即享用了别人的资料,也把自己收集到与研究问题无关的资料提供给了别人,
二、小组组织学习。
    因为资料得到了新的重组,各组便推选出组长组织学习,并填写了小组进一步的研究计划:
(说明:此计划表不仅让同学们的学习研究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下去,更指明了研究结果的展示需要提前筹划和准备,即“汇报方式”的讨论与实施。另外,各小组每几人负责一项任务,表中“态度与效果”即是在小组成员任务完成以后,本组同学给予的一个过程性评价。)
三、汇报评价
1、启发:在这次“白色污染”的调查活动中,同学们都非常认真紧张地准备着,下面就请各小组将自己的收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2、同学汇报材料,师生评议。(同学的汇报形式多样,有展示图片、照片的,有文字、数据资料的,也有自己的体会感受的……)
3、小结、表扬好的方面,指出需改进的地方。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阶段
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提问及讨论:
1、什么是白色污染?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塑料制品的用量与日俱增。塑料制品的在大量使用,大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方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在快节奏的时代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这些塑料制品尤其上大量的废旧地膜,包装用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给景观和生态带来了很大破坏。由于废塑料制品大多是白色,废塑料对环境的污染称为“白色污染”。
2、“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做为环境污染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其本身的性质和特殊的来源,对环境主要有两种危害,一种是视觉污染;另一种是潜在危害。视觉污染是指散落在环境中的废塑料制品对市容、景观的破坏,在大城市、旅游区、水体中、铁道旁散落的废塑料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剌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潜在危害是指废塑料制品进入自然环境后难以降解机而带来的长期的深层次环境问题。第一,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
收养分和水分。第二,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体中的废塑料制品,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农村、海洋中,此类情况屡见不鲜。第三,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料制品很难处理,如果将其填埋,由于其化学性能稳定,自然降解需用100——200年的时间,会长时间占有土地。
3、治理“白色污染”的方法?
    目前,国内外治理白色污染的方式主要有四种:即,填埋、焚烧、回收利用和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这些方式每一种都有效果,但至今尚没有一个公认的能够彻底解决问题的方式,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塑料制品的消费量会逐渐增加,怎样减少“白色污染”已摆到了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杭州是我国最早制定有关防治“白色污染”的城市,之后,武汉、哈尔滨、福州、广州、厦门、宁波、汕头、天津、上海、沈阳、呼和浩特等城市,都相应地出台发有关防治“白色污染”的文件。从“白色污染”现状和管理工作存的
问题出发,防治“白色污染”应实行“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精优产品为补充措施”的原则,对“白色污染”进行有序治理。在全国上下掀起了防治“白色污染”的高潮。
六、活动总结
    师小结并发出倡议:环境时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让天蓝起来,让地绿起来,让水清起来,让我们胸前的红领巾飘起来! 节约能源,从我做起,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让我们一起跟一次性讲拜拜。(播放视频:“跟一次性讲拜拜”)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短线活动)
 

所在班级
3)班
活动时间
320
活动内容
巧用压岁钱
活动形式
交流汇报
指导老师
汤凌云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有计划合理地消费。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增强学生的理财意识。  
2.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爱好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第一次活动  
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年过年开心吗?有没有收到压岁钱?都是什么人给的?收了多少压岁钱?    
2.学生自由交流,压岁钱的获得情况。    
3.刚才大家讨论得很好,不过收到了这么多的压岁钱,我们该怎么使用呢?对于压岁钱,你还想到了什么?揭题:巧用压岁钱    
组织讨论:    
1.关于压岁钱,你想研究什么问题?    
2.小组讨论。    
3.归纳子课题    
a子课题一  压岁钱的来历。    
b子课题二  统计同学们压岁钱的获得情况。    
c子课题三  调查同学们压岁钱的使用情况。    
d子课题四 调查爸爸妈妈对压岁钱怎么看。    
自主择题    
1.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子课题。    
2.成立子课题活动小组。分组推选小组长,讨论活动步骤、方法、人员分工。    
3.小组汇报。    
你们怎样开展活动?活动时要注意到什么?    
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在使用压岁钱时要注意什么呢?在调查活动中怎样注意文明用语?你怎样去询问呢?    
第二次活动  
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对压岁钱这个话题进行了讨论交流,提出了许多问题,还成立了活动小组,这节课请大家来谈谈,各小组课后分别进行了哪些活动,以及下一步活动方案。    
调查:    
1.压岁钱的来历,有什么传说和美妙的故事。    
2.你了解到压岁钱怎么去花?    
3.压岁钱的作用。    
4.了解到各人怎样使用压岁钱?    
5.同学们收到了多少压岁钱?    
小组讨论:    
1.我课后进行了什么活动?活动中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2.我们小组下一步怎样开展活动?    
小组汇报:各组推选一人进行汇报,其余成员进行补充说明,重点说说活动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及解决办法。    
观察:    
(1)奶奶给了10元钱真小气。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2)用这些压岁钱买了一车玩具真是棒极了。    
以上这些现象在你身边存在吗?你们认为他们这些生活方式对吗?你们还有许多人花去压岁钱也是这样花的吗?    
教师总结:    
过年给压岁钱是中国民间的一种习俗,压岁钱一般有两种:一种以彩绳穿线编作尤形,置于床脚,岁末用来压祟的吉祥物,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第三次活动  
导入:    
我们的活动又进行了一周,大家的收获一定不少,肯定又有很多发现要告诉大家。这节课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下节课来向大家汇报。    
讨论:    
1.长辈给你压岁钱时说了些什么?你心理是怎么想的?    
2.你准备怎样使用压岁钱?    
统计:    
今年过年你得到了多少压岁钱?请你统计。    
称呼  
   
   
   
   
   
   
   
   
   
小计  
金额  
   
   
   
   
   
   
   
   
   
   
称呼  
   
   
   
   
   
   
   
   
   
   
金额  
   
   
   
   
   
   
   
   
   
   
合计  
   
   
   
   
   
   
   
   
   
   
存钱:    
请父母带你到附近的银行,学会把多余的钱存入银行。    
存款的一般步骤:  领取存款单。    
填写存款单。    
把存款单、身份证和所存的钱一起交给工作人员。    
领取存折。    
小组活动:归纳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做好汇报准备,教师参与到各组活动中,进行适当指导。    
教师小结:希望大家利用课后时间,继续丰富完善,汇报材料。    
写体会:让学生把这次活动体会写下来。    
第四次活动  
谈话导入:    
几个星期以来,同学们为自己的研究课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今天我们就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向同学们做个展示吧!    
汇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每组一名成员进行汇报,其他成员展示成果。  
(1)第一组汇报:压岁钱的来历,有什么传说?    
(2)第二组汇报:你怎样使用压岁钱的?    
(3)第三组汇报:我们身边同学压岁钱有多少?    
(4)第四组汇报:身边同学使用压岁钱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5)第五组汇报:怎样去存钱?你压岁钱存了多少?    
(6)成果展示:统计表、存折。    
交流体会:    
1.通过这次活动,你对压岁钱有什么新的认识?    
2.你以前压岁钱实验合理吗?    
3.这次活动开展,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体会?    
活动评价:你觉得自己在这次活动中表现怎样?    
a小组同学自评    
b组长评价    
c家长评价    
d学生评价    
填表:学生填好评价表    
总结:    
同学们在这次《巧用压岁钱》活动中表现得不错,通过这次活动,是大家深刻认识到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我们要正确使用压岁钱。
 
 
 
   研究性学习活动案例
 

活动班级
3)班
活动时间
4月22
案例名称
绿色食品
研究活动的过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绿色食品的基础知识,知道绿色食品是没有受到污染的食品。  
2、学会在生活中安全地吃蔬菜、水果。  
3、培养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在生活中安全地吃蔬菜、水果。  
2、培养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1、统计寻找绿色食品数量。  
2、成立合作学习小组。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教师注意收集或上网下载与“绿色食品”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绿色食品的知识。  
2、教师预计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3、教师确定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评价的方法及框架。  
4、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进行“什么是绿色食品”的调查及“寻找绿色食品”的活动。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主题。  
    小朋友,今天上综合实践活动课高兴吗?有位老朋友听说我们上综合实践活动课课他也很高兴,赶快乘车来了,是谁呢?(电脑显示:戴着眼镜、看起来知识非常渊博的山羊爷爷。)  
    这位山羊爷爷年龄很大了,知识很渊博,但是近几年流行的一种“绿色食品”,使山羊爷爷至今也不明白。“什么是绿色食品呢?”(电脑显示)山羊爷爷想请各位小智星来帮他解答,你愿意吗?  
2、“什么是绿色食品”调查汇报。  
师:什么是绿色食品?有哪些绿色食品?老师布置的调查任务,你们调查了吗?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调查的情况。  
师:什么是绿色食品?你们怎么调查的?谁愿意介绍给大家(重点提问有代表性的,能利用各种途径、各种手段收集资料的学生,培养学生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师总结:山羊爷爷现在明白了。(电脑出示:绿色食品就是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的食品。)  
3、认识绿色食品标志。  
师:那购买的时候怎么知道它是绿色食品呢?你从什么地方了解的?你认识绿色食品标志吗?  
一位小智多星也去做了调查,我们看他带来的绿色食品标志和你看到的一样不一样? (电脑显示绿色食品标志,生将自己收集的绿色食品标志与之相比。)  
你们知道这个标志有什么意思吗? (生踊跃回答)  
师:小智多星还从网上了解到,绿色食品标志已经进行了商标注册,受到了法律保护,只有质量达到绿色食品标准的食品才能使用,现在注册的有四种形式。(电脑相继出示)看到这四种里的任一种,而且还带有产品编号的食品,我们都可以放心购买、大胆食用。  
4、寻找“绿色食品”展览会。  
(1)你找到了哪些绿色食品?在小组内先交流一下,数一数你们组找到多少种,一会儿我们开一个绿色食品展览会,好吗?  
(2)绿色食品展览会现在开始。  
①师生共同商量活动的规则与要求:  
第一,每组要给其他组的小朋友讲解自己组找到的绿色食品,而且还要统计出全班共找到多少种;  
第二,活动中我们要比一比哪一组有礼貌,哪一组的方法好。  
[这个规则里设计了两个任务:一是要讲解,二是要统计全班的数量。任务多,量又大,这就避免小组中有的学生无事可做,需要人人参与才能完成;同时“比哪组的方法好”的规则又进一步促进小组成员间的相互配合与合作。“有礼貌”是活动安全、顺利开展的前提,这个规则很有必要。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意识。]  
②各小组商量计划,分配任务。  
③师:绿色食品展览会现在开始,各小组完成任务后,派人把你们的组号和统计结果写到黑板上,时间是8分钟,老师用音乐提醒大家掌握时间,音乐一停,要回到座位上。  
 ④提问各组是怎样分配任务的,比较哪一组的方法好。  
5、拓展延伸“你有什么发现”。  
在调查、寻找绿色食品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没有?  
超市里的食品都有绿色食品标志吗?有标志的多,还是没有标志的多?  
6、怎样安全地吃蔬菜、水果?  
师:绿色食品无污染,多食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十分有益。但现在市场上的绿色食品只是食品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食品有可能受到污染,特别是与我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蔬菜和水果,更容易受到污染。我们应怎样才能保证安全地食用它们呢?  
7、总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你们还想了解什么?下课后兴趣相同的同学可以组成小组,继续研究,好吗?  
 
 
活动反思与自我评价
 

活动班级
(3)(4)
活动时间
514
活动名称
科学使用家电
 
活动反思与自我评价
    本次活动是建立在学生分散自主收集资料活动后的第一次集体活动,因此目标定位在让学生通过交流分享认识各种家用电器的名称,感受家用电器在人们生活中的用处,并对生活中的家用电器感兴趣。这符合学生的实际经验水平,学生在几天的收集探索中已获知了许多经验,于是他们内心对自己经验的求真欲被强烈的唤起。因此这次的集体活动是建立在适时介入的时机中。
   四年级的孩子在家里已经能够独立做许多事情,家里的一些家用电器他们也开始使用了,如打开饮水机的开关、拿放冰箱里的物品、开空调、开卫生间的取暖器等等,在日常的生活家长也开始让学生在安全情况下使用一部分家用电器。孩子们对家用电器非常感兴趣,观看图片时,他们都能正确的说出家用电器的名称,遇到和自己家里一样电器是他们会兴奋的欢呼起来,于是我们的活动开始……
    在了解家用电器的用处时,我们边看图片中的家用电器,边讨论家用电器的用处,在直观的画面中孩子们的兴趣也被调动了,每播放出一样家用电器孩子就会积极讨论其用处。像电视机、电冰箱、微波炉、空调、洗衣机等大家在相互补充中,了解了这些家用电器全部用处,如在讨论洗衣机的用处时,许多孩子都围绕洗衣机能够洗许多东西在讨论家用电器的用处时,孩子们不仅能够说出家用电器的用处,同时也能够结合生活经验,谈论到使用时的注意点。
    在讨论安全使用家用电器时,孩子们从好几个方面展开。有的说家用电器的插头不能碰;有的说了几种我们小朋友不能使用的家用电器,如电熨斗、电饭煲、电水壶等;有的说出了一些我们可以使用的家用电器,如空调开关、电视机、电冰箱等一些可以不接触电源的家用电器;还有的说出了一些危险动作如插头上不可以碰到水,使用电水壶、电熨斗等家用电器时不可以离开……
    这堂课来源于生活,又跟生活紧密联系,所以小学生非常感兴趣,不仅学习了简单的使用方法,还增加了安全使用意识,非常有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考核表
 

班       级
3)(4
活动时间
2014.2-2014.6
活 动 主 题
生活中的一次性物品
过程指导老师
汤凌云
项目指导老师
陈丽
协同指导老师
徐雷波
 
 教 研 组
考核意见
 
 
 
 
        考核人:           
                 年    月    日
 
 
学校考核
领导小组
意   见
 
 
 
 
      考核人:          
                年    月    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潘家兴政路200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3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