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我校将继续坚持“走好每一步”的校训,扎实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教导处努力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继续深化课堂教育改革,加强校本培训力度,加强教研组建设和教学常规管理,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下面围绕教导处条线的学校体育,少年宫建设(含社团活动),“体育节”、“科技节”活动,棋文化校本课程,教学资料管理等工作进行计划如下。
一、“健康第一”,扎实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1、重视课堂教学,关注密度和负荷
认真制订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和学期体育教学进度计划,课时计划等。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认真备好课,上好每堂体育课,保证学生在校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在体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体质为中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注重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体育组全体教师每人上好一堂研讨课,要经常保持交流学习,研讨教学方法和新课型的实践,关注运动密度和运动负荷。规范学生课堂常规和“课课练”等行为要求,争取显著的效果。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小助手能力,做到“授之以渔”,加强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及锻炼。做好教研活动记录,评价记录,改进策略。
2、各项活动系统化,重视兴趣和技能
学校体育工程建设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体育课时占总课时11.6%,仅次于语文和数学。我们重点要做好体艺2+1工程、校园吉尼斯、大课间、两操、国家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等,但我们需积极梳理和严密落实,争取做到系统化。
(1)本学期我们充分要利用好大课间活动时间,认真贯彻“每天锻炼一小时”,归类、整合上述各项活动,体育组认真安排好班级项目表,做到班班有项目、有目标,做到全程监控,及时评价。
(2)继续配合少先队做好“两操”旗语即时评价,发挥其作用。新生面临指导新操,任课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尽快让学生掌握“两操”。广播操即时评价机制在使用初效果明显,但没有形成通报和激励机制,现在效果形同虚设。评价用的小旗管理不到位,弄得低年级办公室一团糟。广播操评价应与少先队、班级德育考核挂钩,每周通报一次并做好考核记录,小棋手培训一学期多做几次,临时替换要有后备机制。
(3)本学期各年级体育技能是“跳绳”,体育教师认真应组织课堂教学,课间练习,尤其是低年级的体育老师,应该手把手,课课练,形式多,方法好,学生能广泛表现出锻炼兴趣,为学校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各年级按难易程度完成考核。
(4)抓好体育达标的训练工作,为下学年体质健康测试工作顺利开展打好基础。全校体育达标率力争保持90%以上;学生体育成绩及格率95%以上。认真研读2014版《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本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国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组别的测试指标均为必测指标。其中,身体形态类中的身高、体重,身体机能类中的肺活量,以及身体素质类中的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为各年级学生共性指标。本标准的学年总分由标准分与附加分之和构成,满分为120分。标准分由各单项指标得分与权重乘积之和组成,满分为100分。附加分根据实测成绩确定,即对成绩超过100分的加分指标进行加分,满分为20分;小学的加分指标为1分钟跳绳,加分幅度为20分。
小学一、二年级
|
50米跑
|
20
|
坐位体前屈
|
30
|
|
1分钟跳绳
|
20
|
|
小学三、四年级
|
50米跑
|
20
|
坐位体前屈
|
20
|
|
1分钟跳绳
|
20
|
|
1分钟仰卧起坐
|
10
|
|
小学五、六年级
|
50米跑
|
20
|
坐位体前屈
|
10
|
|
1分钟跳绳
|
10
|
|
1分钟仰卧起坐
|
20
|
|
50米×8往返跑
|
10
|
(5)加强运动员信息管理,做好运动员台帐资料。教师统一思想,做好运动员和家长的思想工作,必要时要体育组和班主任联合家访。
(6)体育器材使用做好记录,提前一周安排器材,收发器材要有序。
(7)组织好武进区田径比赛,规划开展好校园体育节,冬季三项比赛等。
(8)开展好教科研活动,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二、“活力校园”,积极推进社团和少年宫建设
根据本校实际和各兴趣小组的特点,学期第一周安排各小组的活动时间,落实指导老师,明确各小组的任务,提出培训的具体要求。第二周各小组正常开展活动,虽然各社团时间不一,但每一个负责的老师都能及时到岗进行培训,做好出勤记录。临时活动有冲突也能及时沟通调整,全体指导老师要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
本学期,我校常规活动小组有:舞蹈、田径、游泳、健美操、象围棋、电脑绘画、儿童画、国画、书法(软笔和硬笔)、科技三模、国际数棋、小记者共14个;临时小组有:纸飞机、科学幻想画、七巧板等。
1、解决训练时间内人员不能完全到位的情况,多数是孩子学业上紧张,完不成作业等造成的。兴趣小组学员学业成绩退步或变化,大多老师归结于兴趣小组活动上,这是错误的思想。队员报名时要有资格审查,如体育小组队员,如有可能参加比赛,身份证办不了,别收;或者外地队员办不了身份证,说明家长不支持本地经济发展或不作为,想办法劝他转回原籍。
2、活动小组的学员年龄、水平分布不合理,面不广。关注学员的文化课学习情况,制定不达标准即退出,达标以后升上来。这需要指导老师激发学员更大的热情,把进入社团作为他学习的原动力,也把社团学员作为学生的榜样,每学期评奖、发奖。
3、鼓号队年龄结构不合理,训练太少,腰鼓队基本处于解散状态。腰鼓队、鼓号队训练要正常化,要检验水平的提高。年龄结构做到同一种乐器在同一个年级,建议第一次带在三、四年级,当升入高年级后再带后面的三、四年级。这样穿帮带作用明显,又省去不少时间,这样可以两年换一批,省人力和物力。其他队尽量兼顾更多的学生。
4、让教师、家长、学生都重视社团活动,参加社团并有特长,列为学生个人和班级集体评先评优的必要条件,保障活动时间和学员出勤率,自主安排和固定时段相结合,持之以恒、形成常规,达到良性循环,肯定会有成效。
5、学员参加校级、区级、市级、省级、全国活动按得奖情况计算积分,成为学生个人积分,每学期要张榜,累计个人小学阶段的得分,同时计入班级集体积分,成为评选“优秀班集体”等的硬指标。
6、五六年级社团增设可如影视欣赏(经典儿童影片、儿童老片、形式可精选片段等)活动后写一些心得,歌唱社团、选一些课本外的好歌曲,活动时安排10分钟的唱歌等。
三、开展好校园体育节、科技节
每次活动的圆满成功,离不开学校领导和家长的关心支持,离不开艺体组的精心策划和严密组织,离不开年级组老师的认真选拔和密切配合。要使活动反响好,应调动家长、社会、老师和我们孩子都密切关注活动全过程,家长参与也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1)活动注重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调动广大同学积极投身到活动中,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文化氛围,力求推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和水平。活动应充分体现了我们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运动素质,展示我们莘莘学子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2)“三节”活动应该既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放松大脑,放飞心情的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张扬个性的舞台,同时也让他们受到一次极好的学科教育的延伸和培养追求美的品质。在活动中,学生既要培养兴趣,陶冶情操,又能开阔视野,锻炼能力。此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团队精神,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3)多征集意见再汇总,多研究多论证。做到项目形式多样,喜闻乐见,富有意义。工作人员沟通要及时,群策群力才能做得更顺利。
(4)班主任应多关注班内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时鼓励,学技能贵在持之以恒。学校应加大宣传力度,小事情要大表扬,老师逢人就说他好,利用好校信通平台和家长交流及宣传鼓励。活动时间早安排,讲效率。
四、“坚持不懈”,特色课程提升学校品位。
本学期棋文化校本课程继续以 “成功起步,走向幸福”办学思想为引领,秉承“走好每一步”的校训,以追求“学校内涵发展,师生和谐成长”为目的,旨在引领学生充分认识丰富多彩的棋类世界,将棋文化教育与学会做人有机结合,逐步起到“育德、益智、强志、养性”的效应,努力实现通过棋文化特色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目标。
1、通过课堂研讨活动,有针对性的解决教学中的疑难杂症。
2、通过专家引领,共同研讨,提高校本课的教学水平,确保完成学校提出的各项指标。
3、立足课堂,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4、深化棋文化特色教育课题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提升教师科研素养。
5、激励全组成员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促自身专业成长
6、开展象围棋“应众”比赛,提高棋文化氛围和学生的棋艺水平。
本学期采取以下措施改进
(一)、课程调整
加强学习研究,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本学期重点是如何掌握棋艺知识点,在教学方法和课堂巩固上下功夫,课堂效率明显提高。我们充分听取与尊重各方面的意见与需求,特别是学生的意见与需求,形成一个人人参与的民主氛围,提高课程开发的质量。因为是走班,学生对该棋种是喜爱的,如何保持他们的兴趣,又要提高水平,这就是课堂研究的中心。教学水平的提高体现在教学方法上,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学生,归宿点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校本课程作第三次调整,把原来一至四年级教师走班制改为一至二年级象围棋教学,四种棋改为剩象棋和围棋,一年级围棋,二年级象棋。原因是国际数棋可作为少年宫活动小组进行培训,国际象棋师资匮乏。另外如果一种益智类游戏在一个学年中还没有学会或孩子不敢兴趣,也不要指望在以后能喜欢或擅长。在第二次课程调整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棋类基础知识在一二年级可以打下,人人会下是低年级的目标,到三四年级还不会的,已经不能强求,其他同学按水平逐步提高,三至六年级选优可以进入少年宫活动小组(提高班)或者学校课间棋类活动时间练习。
努力形成和体现学校办学特色,课程的开发紧密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走好每一步”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结合我校的传统与优势,学校为教师尽可能多的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象围棋”特色课程,创出学校特色,体现创新精神。
树立科学的资源意识,学校课程的开发依赖课程资源的充分挖掘与整合。课程的开发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磨练棋艺,从周二至周五中午时间,有空余时间的孩子就可以到专用教室练棋,做好登记。孩子们交流棋艺,沟通感情,交个朋友,做个棋友。
(二)、棋类比赛
上学年王东明老师负责组织和指导的象棋队,获得武进区中小学生象围棋比赛团体第五名(4月),江苏省“三建杯”少儿象棋比赛儿童甲组团体第四名(5月),常州市中小学生象围棋比赛象棋团体第三名(5月),我们通过校信通告知家长,教育网新闻报道,这些都为营造棋类文化氛围起到良好的作用。小棋手的表现为全校学生树立了榜样,利用全校集会时间进行了表彰,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
2014年4月10日我校第三次承办了武进区中小学生象围棋比赛,通过组织比赛,校园小记者做好宣传,实时播报赛况。2014年暑期利用少年宫平台组织了雪堰镇少儿象围棋交流赛,也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反响。
这学期将进行象围棋班级联赛(体育节)和象棋成人少儿挑战赛(每月一次)。扎实课堂教学,做好少年宫提优工程,专业培训合作,有一支能打出影响力的小棋手队伍。
打造棋文化班级特色,成立班级棋社,每学期比赛设置:(1)2-6月安排潘家小学象围棋定级比赛,校内定级15级-5级。(2)9-12月班级联赛,进行团体赛,每个棋种3名棋手,1名主将,2名副将。(3)潘家小学成人少儿对抗赛,每月最后一周,安排小棋手代表历练,小奖品鼓励。
(三)、课程形成体系
以学校资源优势和社会资源优势为前提,开发综实课程,让学校特色建设和课改相结合。本学期第四次修改学校棋文化《畅游弈海》校本课程,力争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走向区内前列,成为我校的一个办学亮点。
对照我校提出的“育德、益智、强志、养性”棋文化特色教育目标,让学生充分认识丰富多彩的棋类世界,将棋类教育与学会做人有机结合,发挥特色学校效能,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提升学校的知名度。特色学校工作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发展,形成了规范化、制度化,达到一定的程度、规模,有效推动学校整体改革和整体办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我相信,在校长室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下,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我们以积极昂扬的姿态,展望和规划本学年的潘小教育,力图变革,创造新的辉煌!
武进区潘家小学
2014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