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潘家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手册
班 级 五( 1 )
负责老师 汤凌云
二0一五年二月
综合实践活动学期活动计划
班级: 五(1) 指导老师: 汤凌云
指导思想 |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的综合课程;我们将始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和有效的实践方法,学生真正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新课程健康、快步的发展。 |
|
本学期 重 点 |
学生能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切的体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从而进一步加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
|
具
体
安
排 |
月份 |
活 动 安 排 |
二 |
短线活动:巧用压岁钱 短线活动:爱在重阳 |
|
三 |
长线活动:生活中的一次性物品 短线活动:学会自我保护 |
|
四 |
长线活动:生活中的一次性物品 短线活动:水污染的调查与研究 |
|
五 |
长线活动:生活中的一次性物品 短线活动:垃圾分类的可行性调查 |
|
六 |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考核 “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的整理工作
|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长线活动)
所在班级 |
五(1)班 |
活动时间 |
9月1-12月1 |
|
活动内容 |
生活中的一次性物品 |
|||
活动形式 |
上网、查阅书籍、调查访问、制作标本等 |
|||
指导老师 |
汤凌云 |
|||
活
动
设
计 |
活动名称:生活中的一次性物品 活动背景 现代生活中充斥着许多一次性用品:一次性餐具、一次性桌布、一次性牙刷、止尿布、塑料袋……一次性用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短暂的便利,确实生态环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他们加快了地球资源的耗竭,同时也给地球带来了垃圾灾难。让我们摆脱“一次性消费”的诱惑,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走进多次使用和永续发展的时代。 如今,环保理念已日渐深入人心,可生活中环保行为的落实却往往不尽如人意,一次性用品的大行其道便是最明显的表现。许多人明知这是一种资源浪费,却依旧对它难舍难弃,这些发人深省的事实为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广泛的素材。 三、活动时间:2014年9月——2014年12月 四、活动目标 1、通过走访、调查、上网等多种方式认识“一次性”包含哪些内容,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问题和危害,以及应采取的对策和方法; 2、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 3、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家园; 4、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能就日常生活常见的事物进行辩证思考,激发环保意识,从小培养社会责任感。 五、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动员准备阶段 1、讲述: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被眼前出现的一幕幕情景所震惊:公路沿线两旁满地被丢弃的盒盒袋袋、瓶瓶罐罐,一眼望不到边际;隆冬季节,光秃的树枝上挂满白色的塑料袋和塑料薄膜,被狂风吹得飘飘扬扬,哗哗作响,如同招魂的白幡,而在车站,码头或是闹市街头,扔在地上的一次性塑料饭盒令人触目惊心。春季的郊外在才发有新绿的庄稼地里,星罗棋布地撒满了白色地膜和废弃塑料袋,使踏青的人们多了一份无奈而少去了春日踏青的情趣。所有这一幕幕的情景预示着“白色污染”已悄然来临,同时也唤起人们对“白色污染”的防治意识。 2、学习新课: (1)、看报道,初步感知什么是“白色污染”及其危害 在确定课题之后,一些学生对主题的实践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构想,然而要想让学生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围绕关键问题有效地展开研究,还必须让他们对自己所研究课题的范畴有一定的认识。于是,让孩子看了一则报道:“白色污染”对人类的伤害究竟有多大?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引起环境污染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被使用后所弃置的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并且难于降解处理,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据报道,非降解塑料制品在生产、使用、回收等环节都存在严重问题,首先,一些发泡性塑料制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发泡剂,破坏大气臭氧层,有的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有些人用这种塑料制品盛装食物,有的商家甚至把做好的热饭倒入塑料袋让消费者带走食用,而当温度达到65℃以上时,塑料袋中的有害物质就会渗入食品中,对人的肝脏、肾脏、中枢神经等造成损害。如果在使用后随意丢弃,还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入土掩埋很难降解,有的甚至在土壤中会存在100年以上,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持 久性的污染。 (2)、收置收集资料: 搜集的资料内容: (1)什么是“白色污染”? (2)搜集、查找关于“白色污染”危害的资料; (3)查找有关治理“白色污染”的方法; 提出要求:同学们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要通过自己的整理有效的把内容呈现出来,以供大家查阅。 (3)、时间安排:课余时间和周六、周日。 (4)、教给获取资料的方法。合理分工,搜集资料;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到图书馆、书店、访问调查以及上网查找、搜集资料。 第二课时:自主研究阶段 教学重点和难点:搜集和整理资料;学习处理调查数据。 一、组织交流研究。 先让孩子们再一次对自己的资料进行整理,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问题分列站好,即自由分组。在新的小组中,孩子们即享用了别人的资料,也把自己收集到与研究问题无关的资料提供给了别人, 二、小组组织学习。 因为资料得到了新的重组,各组便推选出组长组织学习,并填写了小组进一步的研究计划: (说明:此计划表不仅让同学们的学习研究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下去,更指明了研究结果的展示需要提前筹划和准备,即“汇报方式”的讨论与实施。另外,各小组每几人负责一项任务,表中“态度与效果”即是在小组成员任务完成以后,本组同学给予的一个过程性评价。) 三、汇报评价 1、启发:在这次“白色污染”的调查活动中,同学们都非常认真紧张地准备着,下面就请各小组将自己的收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2、同学汇报材料,师生评议。(同学的汇报形式多样,有展示图片、照片的,有文字、数据资料的,也有自己的体会感受的……) 3、小结、表扬好的方面,指出需改进的地方。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阶段 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提问及讨论: 1、什么是白色污染?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塑料制品的用量与日俱增。塑料制品的在大量使用,大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方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在快节奏的时代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这些塑料制品尤其上大量的废旧地膜,包装用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给景观和生态带来了很大破坏。由于废塑料制品大多是白色,废塑料对环境的污染称为“白色污染”。 2、“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做为环境污染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其本身的性质和特殊的来源,对环境主要有两种危害,一种是视觉污染;另一种是潜在危害。视觉污染是指散落在环境中的废塑料制品对市容、景观的破坏,在大城市、旅游区、水体中、铁道旁散落的废塑料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剌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潜在危害是指废塑料制品进入自然环境后难以降解机而带来的长期的深层次环境问题。第一,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 收养分和水分。第二,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体中的废塑料制品,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农村、海洋中,此类情况屡见不鲜。第三,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料制品很难处理,如果将其填埋,由于其化学性能稳定,自然降解需用100——200年的时间,会长时间占有土地。 3、治理“白色污染”的方法? 目前,国内外治理白色污染的方式主要有四种:即,填埋、焚烧、回收利用和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这些方式每一种都有效果,但至今尚没有一个公认的能够彻底解决问题的方式,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塑料制品的消费量会逐渐增加,怎样减少“白色污染”已摆到了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杭州是我国最早制定有关防治“白色污染”的城市,之后,武汉、哈尔滨、福州、广州、厦门、宁波、汕头、天津、上海、沈阳、呼和浩特等城市,都相应地出台发有关防治“白色污染”的文件。从“白色污染”现状和管理工作存的 问题出发,防治“白色污染”应实行“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精优产品为补充措施”的原则,对“白色污染”进行有序治理。在全国上下掀起了防治“白色污染”的高潮。 活动总结 师小结并发出倡议:环境时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让天蓝起来,让地绿起来,让水清起来,让我们胸前的红领巾飘起来! 节约能源,从我做起,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让我们一起跟一次性讲拜拜。(播放视频:“跟一次性讲拜拜”) |
|||
|
||||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短线活动)
所在班级 |
五(1)班 |
活动时间 |
|
|
活动内容 |
爱在重阳 |
|||
活动形式 |
交流汇报 |
|||
指导老师 |
汤凌云 |
|||
活
动
过
程 |
一、教学目标: 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也称敬老节。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来历、习俗; 2.通过调查、访问、总结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个性的发展。 3.培养学生敬重老人、关心老人的良好品质,懂得“孝敬长辈,尊老敬老”是每个人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活动过程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又称敬老节。前段时间,我们就围绕“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这个主题,进行了调查活动,今天,我们就以生动的形式来对成果进行汇报吧! 本次活动共分为6个组,分别是重阳溯源组、重阳美食组、重阳习俗组、重阳诗文组、重阳敬老组、重阳调查组。(幻灯出示) 请各组认真准备,首先有请第一组——重阳溯源组。大家欢迎! 二、自主活动,成果展示 (一)重阳溯源组 1、小组长引入小组活动: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们是重阳溯源组。我们收集到了有关重阳的由来和一个相关的神话故事。 2、组员1介绍重阳节的由来1: 首先请组员1来为大家介绍吧,大家欢迎! 农历九月初九是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阳节。专家介绍说,九九重阳节源于西汉,今称“敬老节”“老人节”,是一个非常温馨的传统节日。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亦称“重九节”。古人认为,九为“阳数”,象征吉祥、幸福、光明。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双九,故曰“重九”;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称“重阳”,所以这一天为重阳日。 3、组员2介绍重阳节的由来: 那大家知道九月初九是什么时候被定为重阳节的吗?接下来有请组员2来给大家介绍。 重阳节正式成为节日,是在西汉时期。在汉代刘歆的《西京杂记》中已有记载。文中提到汉高祖刘邦的爱妾戚夫人被害后,她有个名叫贾佩兰的侍女也被驱逐出宫。贾佩兰与人闲谈时,说到在宫中每逢九月九日,就要佩插茱萸、饮菊花酒,以辟邪延寿。可见,农历九月九日在汉代就成为节日了。 4、组员3介绍重阳来历的神话故事: 关于重阳节的来历,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听吗?下面请组员3来为大家介绍吧,大家欢迎! 在民间,关于九九重阳的来历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呢。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南有个叫恒景的人,拜方士费长房为师,修炼了几年后,有一天,费长房突然发现恒景脸色难看,就对恒景说:“九月九**家有灾祸,想避开灾祸,你必须做一个红布袋,用红布袋装上茱萸,扎在手臂上,带着全家人一起登上高山向东面远望。到山上,务必喝点菊花酒,这样灾难就会过去。”恒景照办了,在九月九日这一天,恒景带上全家登上了附近的高山,第二天,恒景一家回到家中,发现所饲养的鸡、犬、牛、羊不知何故都死去了,全家因遵循了费长房的告诫,外出登高才逃过一劫。从此,九月九日登高避邪的风俗便传开了。传说终归是传说,其实,秋天到野外登高爬山、游玩赏花本身就是一项对身心很有益的娱乐活动。 谢谢大家,我们组的介绍完了。 (二)重阳习俗组 1、小组长引入小组活动: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们是重阳习俗组。在重阳节这天,我国民间有很多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下面就请我们的组员为大家一一介绍。大家欢迎! 2、组员1介绍重阳习俗之一:登高(幻灯片出示)。 重阳登高,是节日主要习俗。历代以来,汉族官民到九月九日全都成群结队去爬山。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干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仿制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避灾之意。登高,受人重视,特别是受老年人重视的另一个原因,是有高寿的意思,因此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 3、组员2介绍重阳习俗之三:品酒赏菊(幻灯片出示)。 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从医学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时逢佳节,清秋气爽,菊花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除登高插茱萸外,亲友们三五相邀,同饮菊酒,共赏黄花,确实别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诗人们,赏菊饮酒,吟诗唱酬,给后世留下不少佳句。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写的《过故人庄》就是写了朋友邀请他品酒赏菊的情景。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4、组员3、4分别介绍重阳习俗之二:插茱萸(幻灯片出示)。 大家好!听了前面钱肖毅同学的介绍,大家都知道了重阳节要插茱萸的习俗,那我就给大家来介绍一下茱萸的功效吧! 重阳节身插茱萸、饮菊花酒,其实和端午节悬艾叶、饮雄黄酒的习俗差不多。一是春夏交替,一是秋冬交替,都是疾病容易流行的时节。说茱萸可以辟邪,这也反映了古人预防疾病的科学思想。除了防虫,它还有散寒止痛、止呕止泻的功效,可用于头痛、疝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等。可见,茱萸的功效可不小啊!所以,古人不但喜欢将带果实的枝叶采下来插在头上,还喜欢单独将果实做成香囊随身佩戴。 大家好!听了我们组的介绍,同学们一定会想这种植物究竟长什么样呢?请看大屏幕。(幻灯片出示茱萸图片) 因为据了解,茱萸分为两种:吴茱萸和山茱萸。两种都是中药,不过前者有芳香的气味,而且可以驱虫。古人重阳节插的就是吴茱萸。不过,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盛行,到了宋元以后,就开始少见了。专家认为,大概是因为重阳节俗的重心发生潜移,重阳在早期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所以代表“延寿客”的菊花最终盖过了“辟邪翁”――茱萸。因此,现代人知道茱萸的已经很少了。这也是我们调查之后,觉得非常遗憾的一件事。 5、组员5介绍重阳习俗之四:放纸鹞(幻灯片出示)。 九月重阳放纸鹞大家好!听了我们组员的介绍,大家可以发现我国各地的重阳节习俗较为统一,主要是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赏菊、吃重阳糕。但惠州还有较为重要的习俗:放纸鹞。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 纸鹞也就是现在的风筝。按我国的传统习惯,放飞风筝多在清明。但清明前后为雨季,春雨不断,这时显然是不适合于放纸鹞的,而重阳前后秋高气爽,劲风不断,人们按传统习俗要登山登高,进行户外活动,此时放纸鹞,天时地利人和,是颇多为适合的。因此,惠州民间歌谣中,有“九月九,是重阳;放纸鹞,线爱长”的句子;民间谚语中亦有“九月重阳放纸鹞”的说法。请大家记住惠州民间 “九月重阳放纸鹞” 的特有习俗吧! (三)重阳美食组 1、小组长引入小组活动: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民以食为天”,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许多传统节日都离不开吃,那你们知道,端午节吃什么吗?(粽子)对!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那重阳节呢?(吃重阳糕)对,我们这一小组就来介绍重阳节的美食。 2、组员1:大家好!我为大家介绍的是北京特色小吃——栗子糕(幻灯片出示)。 北京有重阳节吃花糕的习俗,花糕又称栗子糕,它是在蒸熟的江米上排满整栗子而名。还有一种栗子糕,是用栗子泥为主料制作的。它的做法是生栗子去皮蒸熟烂后捣成泥,并准备好京糕切的大片和澄沙馅,将200克栗子泥分成3份,用一份摊开为底层,接着铺一层京糕片,再用一份抹平在京糕片上,再抹一层澄沙馅后,最后一份栗泥抹在最上层,上面用切成小菱角形的京糕片和细青梅丝拼成图案,就成了上、中、下为黄色,中间夹有红、褐两色五层的栗子糕了。吃时,用白糖和糖桂花熬成的糖汁浇在上面即可。栗子糕宜秋、冬季制作与食用。因此,这种栗子糕还获得了“中华名小吃”称号呢。 3、组员2:大家好!我为大家介绍的是上海五色糕(幻灯片出示)。 上海五色糕一共有这样五种颜色:用麦青汁做成的绿色,用莲子汁做的白色,用松花粉的黄色,用玫瑰浆做成的红色,用可可粉做成的咖啡色。这五种芳香植物原料,分别加入相粉制成色浆。这样的菱形块状,装盒时插上象征吉祥的小旗即可。 4、组员3:大家好!我为大家介绍的是当地重阳糕(幻灯片出示)。 5、组员4:大家好!我为大家介绍的是九层重阳糕(幻灯片出示)的美丽传说。 传说那天是王母娘娘在天上做大寿,各路神仙都前来拜寿,在众仙欢庆之际,七位仙女却觉得天堂非常厌烦,便互相商量偷偷下凡,来到人间游玩。怎知,过了一会儿,这件事便被一位朝中大臣发现了,于是他动邪使了法术,让七位仙女永远不能回到天上。 七位仙女带着欢乐与好奇,在人间游啊,玩啊,等天黑下来,四处无人的时候,她们才觉得应该回天上去了,可是,她们怎样变化,也飞不上天,心中已知定是天上有哪位神仙在惩罚她们。出于无耐,她们便偷偷地溜进了一户人家,到厨房寻食。正巧这户人家准备在第二天摆酒席办婚事,于是在厨房里准备了糕点。其中有一种糕点是七层的,每层颜色都不同,是为了渲染酒席气氛的,特别好看。当她们吃得正高兴之时,突然有人进来了,这七位仙女便各自钻进七层糕中的每一层,为了保护严密,她们又使仙术在头首又变了两层糕面,加起来共九层。 到第二天酒席中,一位客人看见这种糕点很可爱,便询问主人叫什么。主人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考虑到新婚大喜日子,便随口说出“玫瑰九层糕”。从此,玫瑰九层糕便在人间传开了。大家一定没想到,美丽的九层重阳糕还有如此动听的传说吧? (四)重阳诗文组 1、小组长引入小组活动:大家好!我们是重阳诗文组的,根据收集的资料,我们队员分工合作,出了手抄报(幻灯片出示)。大家看,这两张手抄报上面写到了我们组收集到的所有诗歌,其中最有名的,也是同学们都知道的一首诗,就是大诗人王维写的《 2、当然,我们组其他的组员们也是费尽心思,准备了几张精美的贺卡,大家请看!(出示贺卡)这些贺卡可是我们诗文组专门送给在这次活动中评选出的“孝敬之星”所准备的。 3、表彰“敬老之星” 前段时间,我们根据同学们父母所写的资料,评选出了“敬老之星”,现表彰如下:(略学生名单)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吧!希望他们一直保持这种美德,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好好向他们学习哦! 谢谢大家,我们组的介绍完了,相信大家对重阳节的诗文也有所了解了吧。下面就有请下一组为大家介绍重阳节的敬老故事。 |
|||
|
||||
研究性学习活动案例
活动班级 |
五(1)班 |
活动时间 |
|
案例名称 |
学会自我保护 |
||
研究活动的过程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学习食品、人体、药品、疾病等知识,学习卫生保健知识,学会对水、火、电、刀具、煤气的正确使用,提高对意外伤害的自救自护能力,学会自我调整情绪,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2、培养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简单加工处理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过程: (1) 谈话导入,确立主课题。 (2) 教师以凝重的语调讲述学生溺水死亡的事情,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惨事件?使学生意识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从而生成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学会自我保护”。 (3) 展开讨论,生成子课题 从学校大部分学生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和校车的实际出发,从最接近学生的安全隐患出发引导学生讨论,产生以下子课题,并讨论确定研究内容。 A饮食安全:调查绿色食品的有关知识,以及中毒的处理。 B交通安全:了解交通常识,知道怎样正确步行、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和出租车。 C用电安全:了解电的有关知识,触电的危害性和方法,学习一些触电救护的基本技能。 D预防传染病:认识传染病,预防传染病,以及怎样用药。 E危急关头的安全:搜集相关案例,提高警惕性,掌握下列几种情况的自救自护措施:小偷撬门扭锁你独自在家,遇到敲诈勒索和暴力伤害,看见偷窃行为和行骗行为。 F运动安全:了解在运动中身体的哪些部位容易受伤和受伤时的应急措施。 建立课题小组,设计小课题研究方案。 1、学生根据一定的要求,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自由合成研究小组。 2、自主推荐组长,完成小组分工。 3、以小组为单位,初步讨论、设计课题方案。 四、交流课题方案,指导完善。 1、小组介绍自己的课题研究方案。 2、其他小组成员评价并提建议。 3、教师指导评价。 4、小组修改、完善,确定课题研究方案。 五、老师强调实践活动要注意的问题及事项。 第二阶段:实践活动(调查学习、采访、收集资料、设计、制作手抄报、) 目的:深入学生当中进行调查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收集各种数据。通过这一活动锻炼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会关心他人的学习与生活,培养动手能力、合作精神。 活动过程: 1、利用课余时间,分组进行调查。组长带领好本组同学进行原始数据的收集。同学们还是很乐意进行这一项调查活动,下课后,不少小组又凑在一起继续讨论活动方案。 2、各小组汇总调查情况,指导学生整理资料,进行调查分析。 3、指导学生对调查进行分析、整理。 各小组合作制作手抄报 第三阶段:交流评价活动(根据小组初步整理出来的成果,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完善促进成果的进一步完善)。 活动过程: 1、各小组汇报调查结果,以多种方式展示、交流。在汇报课上,同学们以多种方式进行交流,如展示调查结果、谈这次活动的感想、自己的困惑等。 2、共同商讨并确立如何利用我们的调查结果服务于学校的教学。 3、开展评价活动,根据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协作精神、创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老师评价,给出在本次主题活动中的评价。 4、指导学生对实践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完成总结报告。 5、布置成果展示要求,学生讨论课题展示内容、形式。 第四阶段;成果展示活动(由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并根据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写出活动心得)。 活动过程: 1、老师小结前阶段小课题研究情况,导入成果展示课。 师:同学们,经过前一段时间的调查活动、交流活动以后相信大家已经整理好小组的成果了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分享成果。 2、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展示课题成果。 (成果展示,本小组成员的收获、手抄报、 体会等) (1)、学生作品是用学生的眼睛发现身边的安全问题比较有代表性,同学的汇报对其他同学也是一个提醒,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 (2)、成果展示是一个互动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生可以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基本知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3)、通过这种形式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小组收获与体会: 1、手抄报展示 2、发出倡议 亲爱的少先队员们: 生活中什么最重要?安全。童年中什么最重要?安全。只有保证我们生命和生活的安全,一切才有意义。 为了我们全体少先队员的人身安全,让每个家庭都幸福,让我们的校内校外都平安。我们向学校全校少先队员发出倡议,希望队员们能做到: 1、校内课间不乱跑,不拥挤;上下楼道轻声慢步,靠右行; 2、不攀爬阳台、窗台及危险建筑物。 3、放学按时离校,未经老师允许不能随意在校园内逗留。 4、不到小摊小贩处购买食物,不吃不洁食物,喝水要讲究卫生,注意身体健康。 5、保证用电安全检查,不乱动电源插座,信息课上要按规定程序操作机器。 6、入校后不得随便出校门。上体育课、晨练及课外活动时要注意与他人的合作,防止机械伤人,保证安全。 7、上学、放学途中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走人行横道。有立交桥处一定要从立交桥上过,不乱穿公路。 8、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街上逗留,不与陌生人交往,不接受陌生人馈赠。 9、要懂得一些防火、防病、煤气和食物中毒、防盗、防溺水、紧急情况疏散知识,遇到险情时,能避险,能进行自救自护。 10、不玩耍和携带管制刀具、尖锐利器及有危险性的玩具到校。 11、不私自下河、塘、堰游泳、洗澡。 12、排队集合自然行走,不跑闹、打跳。不快速冲撞。 13、知道常用的急救电话。
|
活动反思与自我评价
活动班级 |
五(1) |
活动时间 |
|
|
活动名称 |
学会自我保护 |
|||
活动反思与自我评价 |
《学会自我保护》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中,我引导学生从平凡的生活体验入手,组织了一系列相关主题的音像材料和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的实践、创造积极性。教学的效果很好,达到了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品德行为。教学之后,我认为这堂课的成功有这几个原因: 1、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着手,利用学生喜爱的猜谜活动,打开学生的兴趣之源,唤起他们的学习动机。 2、充分利用音像教学资源的优势,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自主积极地进行交流。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培养了敢想敢、爱想爱说的学习态度。 3、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多样化。我在教学时既有引导,又有示范,还亲自参与活动,这样不但消除了学生对教师的距离感,而且更激发了学生在教师面前表现自己的欲望。教学中,教师运用了多媒体、活动、表演等多种手段,全方位地启发学生,丰富学生的认识。学生们的学习活动始终围绕着主题,争先恐后地畅所欲言,兴高采烈地实践、创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创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是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提出新的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深体会到,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
|||
综合实践活动考核表
班 级 |
五(1) |
活动时间 |
2014.9-2014.12 |
活 动 主 题 |
生活中的一次性物品 |
||
过程指导老师 |
汤凌云 |
||
项目指导老师 |
陆斌 |
||
协同指导老师 |
鲁利玲 |
||
教 研 组 考核意见 |
考核人: 年 月 日 |
||
学校考核 领导小组 意 见 |
考核人: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