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能带给孩子希望的教师
——观《热血教师》之感
武进区潘家小学 赵敏华
美国电影《热血教师》改编自真实的故事,看完过后很受感动,对这位真实的热血教师有了兴趣,了解到真实的克拉克经历非常丰富:他二十八岁,先后教过两个小学,全美优秀小学教师,唯一一位被美国总统接见三次的小学教师。第一个小学是在北卡的穷乡僻壤,没有一个老师想去那教书,教育资源缺乏,那的孩子更是未来的社会渣滓,可是他凭借着一腔热情把这帮孩子教成了全国的尖子生,获得了圣诞节去白宫和克林顿一起唱圣诞歌的荣誉。当听到纽约市贫民窟的一个小学一学期换六个老师,学校穷得出奇,没有一个老师愿留在那,他毅然毛遂自荐并且选择了全校最差的班。这个班的学生更是渣滓中的渣滓,可他从来都没放弃过这帮学生,他总是对孩子们说:rule 1,we are a family,最后的州立统考他的学生同样创造了奇迹。
同样作为教师,我觉得亦师亦友的克拉克老师有以下几点值得推崇。
一、克拉克对学生定下了一系列的规则,他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这些规则,我们想要营造的是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但上课的规矩其实是要的,不能为了让他们自由就放弃教师的权利,其实这是一个平衡点的问题,谁都不能太过,学生规矩一点老师就可以让气氛宽松一点,这实际上是非常利于教学的。
二、克拉克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尊重、理解。克拉克始终用正面的、鼓励的、引导性话语告诉学生,老师爱他们,我们是一个大家庭。因为老师的言行始终是流露出对学生的关爱和期待,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老师对学生的爱,学生感受到了,并给予回报。为了和学生拉近距离,老师和学生打赌,他向学生学双跳,学生向他学知识。老师用自己开始的笨拙和后来的熟练,用自己学习过程中的艰难告诉学生,他们也会克服种种困难,取得成功的。
三、克拉克对所有学生的一视同仁,在他的班级里,有各种各样的学生,克拉克并没有对任何一个学生偏袒,对每一个学生都付出了自己的爱。对脾气暴躁,总是惹事打架的学生,他平心静气的引导他,并在最后帮他找到一个温暖的家。对忙于照顾兄弟姐妹,没有时间学习的学生,他亲自劝导学生的母亲,给了这个学生学习并获得成功的机会。每一个学生他都是尽自己的全力去帮助,去引导,去带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具有自己的品格,不是对学生命令、领导,而是用心去爱护、了解、引导他们。虽然克拉克的这三条我也一直在努力做到,但很多时候还是会有偏激、情绪化的时候,只希望自己真正能像这位克拉克老师一样,用自己的真心去教好每一位学生,并用自己的智慧去引导他们找到自己的方向,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功,成为他们心目中一个亦师亦友,带给他们希望的老师。
20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