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热血教师》后感
武进区潘家小学 徐春波
今天看了《热血教师》这部影片,深受感触。
在纽约哈林黑人区,克拉克费尽周章找到了一所愿意聘请他的学校。应聘的情节特别戏剧化,他接替了一个令所有的教师头疼的班级,这个班级,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换了六个教师。以至于克拉克到的时候,那个气极离开的教师让校长自己去管那帮小混蛋。克拉克没有被这个班级吓到,他主动请缨成为这个全区最差班级的教师。当得知他要到这里找学校时,旅馆的服务员让他同时去找预防人身攻击的律师,当得知他要到哈林中心小学任教时,酒吧的女招待甚至于说那可能是他最后的晚餐。但他非常乐观,他觉得那帮孩子会喜欢上他的。为了接好这个班级,他没有正式上班之前,就开始了家访,但迎接他的却是各种奇奇怪怪的家庭,三教九流,无奇不有,这是一群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的学生。
第一天上班后,到了教室,我们不禁大开眼界,感觉美国的孩子比中国的孩子更加难以管教,学生们根本不把老师放在眼里,在桌上或躺或坐,东歪西倒,聊天的,嚼口香糖的,抹唇彩的,当着教师扔书,骂老师是白痴,甚至于在班里赌老师几天后受不了而离开。对于这帮学生克拉克根本就无法掌控。克拉克没有退却,他第一堂课就教育孩子们要有梦想,说自己和学生们是一家人,自己永远不会离开。也许影片做了艺术加工,电影中克拉克的学生在班级的表现,我们都是无法想像的。这简直是菜市场,根本不像是教室,学生都像小痞子,为所欲为无法无天。
在我们看来,这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烂摊子,克拉克充满热情的想要去改变这些学生们,但是,学生们根本不买账,到了第六天,看到教室一片狼藉的景象,克拉克决定放弃了,他无奈地对学生说,你们赢了。就在这时,克拉克的女友鼓励他不要放弃。于是第二天,学生意外的发现,被他们气跑的克拉克居然还在教室里。接下来,克拉克一条条的制定班规,从行为规范入手,严格要求,引导孩子养成正确的行为规范;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他在面前放满了几十罐酸奶,他告诉孩子们:“如果你们能认真听我讲话15秒,我就喝下一罐巧克力酸奶”。就这样,为了孩子们能专心听讲,一堂课下来,他硬是喝下了几十罐酸奶;他放下架子,和学生一起学双跳,切实的走进孩子心中,赢得孩子的信任;他自编说唱词,带着孩子载歌载舞蹈记美国历史知识,巧妙地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在快乐中学习。尽管病得很重,他仍然坚持上课,结果晕倒在黑板前,住院了,他也舍不得放下孩子,他让女友帮他摄像录像,放在班级的电视里进行视频教学。
克拉克的努力没有白费,孩子接受了,喜欢上他,在毕业统考时,他这个班级不禁全部合格,而且成绩高于其他几个班级,那个一直跟他作对的女生,更是以取得全区第一的优异成绩。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关心学生,了解学生。为此,我们要继续努力。
2012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