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读《教育的力量》有感
武进区潘家小学 王丽琼
读完《教育的力量》这本书,对我的帮助很大,文中有很多优秀教师对如何转化“后进生”的实践案例分析,老师们遇到“后进生”的时候,用真心,用智慧抓住教育契机,创造了“后进生”向“优秀生”转化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作为一个年轻新教师,刚进入工作岗位,学校就安排我做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我非常感激学校对我的信任,同时也感受到了肩上沉重的压力,对于一年级的新生,正是启蒙的阶段,是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规范培养的重要时期,真的是任重而道远。有压力才有动力,我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作出成绩。
9月1日,我迎来了我们班一群可爱的孩子,我信心满满,决定要对每一个孩子一视同仁,做一个让学生都喜欢的老师。因为一年级学生的生理特征就是好动,还没有从幼儿园的模式中转变过来,上课注意力也不集中,老是喜欢下座位,上课时吃零食,随便打断老师讲话,做小动作,喉咙喊到哑都安静不下来,几天下来,我火冒三丈的同时还有深深的无力感,顿时我眼中的小天使们变成了一群调皮捣蛋的小魔鬼。我向办公室里的前辈老师们求助,答案是:你对他们太温柔了,学生很聪明,知道你不会惩罚他们,所以不会听你的,这样以后你的工作会更辛苦的,你要对他们严厉一点。我很茫然,光严厉一点就可以了吗?
读了《教育的力量》后,又去查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个“心灵”既是指教师的心灵,也是指学生的心灵。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用心灵赢得心灵,每个学生都是个性鲜明的个体,每个学生都应该被看到,我们不能用大人世故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思想,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就是给学生以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造的自由,不能把老套的教育体制强加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充分信任我们的学生,给他们机会并积极鼓励、激发、诱导其展示自己的智能时,学生所迸发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常常令我们惊喜。
下面我反思了几点:
第一,教师要提升自己课堂的魅力,如何把一堂课上得生动有趣?我分析了一下新生的实际情况,刚开始拼音的教学是枯燥的,甚至有好多学生暑假时候已上过幼小衔接班,拼音基本掌握,有的完全没学过,零基础,导致整个班级教学进度参差不齐,所以,已经会的同学没心思听,不会的同学听不懂,导致课堂乱哄哄的,但是要求他们上课一动不动认真听讲,对于小朋友也是不现实的,所以我想,给学生备一堂绘本课,既有童趣的画面,又有精彩的故事,把拼音教学夹杂其中,这样已经会的同学就能复习一下拼音,还没学过的可以从最简单的字母开始,还可以让学生把今天感兴趣的内容画下来,或讲一下读了这本绘本之后学到了什么?
第二,真诚的用心表扬学生,唤起向上的信心,孩子的进步会越来越明显。纪律问题一直是我头疼的地方。在第一个周末放学前,我总结了一下我们班有进步的地方还有做的不好的地方,比如,放学排队排不好,没有到规定地点学生就一拥而散,队伍乱而散,而且不安全,我就想用李镇西老师的办法来实践一下,就是给学生家长发喜报,排队前告诉学生,如果今天同学们能整齐排队走到校门口规定位置的话,老师就在班级群里面发喜报,赞扬你们的进步,并给你们适当的物质奖励,同学们果然都按照要求完成了,回去后我在班级群里公告栏大肆表扬了他们的进步,并要求家长们回去好好表扬自己的孩子,适当满足他一个物质奖励。在以后的教学中,表扬机制是很有作用的,不仅改掉了有些同学的坏习惯,还让家长特别满足,因为家长也不想听到老师或其他家长的告状又犯了什么错误了,这样家长也很沮丧。在真诚的表扬声中,建立自信,努力向上,这是一种正能量的传播。这样,整个班级的氛围也会越来越好。
在教育这条路上,我才刚刚开始,以后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但是我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真心去爱每一位学生,学生也会回报我们一颗真心。
最后以文中的一首诗作为结尾:
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他们看起来灰蒙蒙。
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因为那些八哥、海鸥和老鹰
都抱怨星星又旧又生锈
想要个新的我们没有。
所以还是带上水桶和抹布,
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