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首页 本馆概况 图书馆新闻 读者导读 管理制度 读书园地
 
栏目列表
最新更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专题网站>>图书馆>>图书馆新闻>>浅谈加强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转)
浅谈加强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转)
发布时间:2010-04-0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未知

浅谈加强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

农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大,大多不爱看课外书,每天中午二十分钟的读书读报课在做作业中度过,老师布置的看课外书的作业等于白布置.学生对阅读材料不会选择,好坏不分;看书只求速度,新鲜,华丽,不求质量.尽管交通方便,学生都不想买书,即使买了,也都是看重书中华丽的画面,对他们的成长无多大益处.大部分学生想购买也是无能为力,书籍来源少,很多学生的课外书来自于哥哥,姐姐看过用剩的.教师教育理念有偏差.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狠抓分数,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并未理解透彻,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上严重匮乏,直接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脱节,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没有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反过来又导致学习兴趣的下降,知识面狭窄,文化的积淀,审美情趣,语文的各项能力都受到极大的退化,语文学习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那么,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素质,我觉得应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激发阅读兴趣,促其主动阅读.
     
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则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都说明了"兴趣"在教育教学中的巨大作用.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小学生又是特殊群体,年龄小,自制力,辨别能力差,对世界万物全凭主观兴趣.只有找到并正确运用了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学生才会有阅读的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

(1)巧设悬念促读法.教师声情并茂,娓娓动听地叙说精彩故事片断,让孩子们进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当孩子们听得入迷,渴望知晓真相的时候,教师欲言又止,然后引导孩子:后面的内容更精彩,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趁机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2)榜样激励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潜移默化地激励着学生,点燃他们课外阅读的明灯.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借助各种有利机会,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以及科学家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积极与学生一起阅读,给学生树立乐于阅读的榜样.

(3)课外延伸法.创生课堂,努力探究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教师采取"以一篇带一组"的方法进行阅读指导.:教师在学生学习了《三打白骨精》,《草船借箭》,《卖火柴的小女孩》后,介绍学生阅读相应的《西游记》,《三国演义》,《安徒生童话》名篇名著;学习《万里长城》前后布置学生阅读关于长城的课外读物,对它有个丰满的立体感性了解,努力使阅读向课外延伸,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种习惯,贯穿于整个学习中.

(4) 多点发散法.对于知识性的作品,教师指导学生从已有的一个知识点到课外书中去搜集其他类似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链,而后向全班同学汇报,达到互相交流,提高兴趣的目的.例如:在学生具备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的知识时,我启发学生: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发明,分别是谁发明的让学生带着疑问,到课外去搜集资料,等到汇报交流的时候,学生的结果精彩纷呈:爱迪生发明电灯,张衡发明地动仪,贝尔发明电话……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外阅读,兴趣盎然,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逐渐增强了.

(5)收获展示法.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如利用午休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在活动中及时给予学生奖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教给阅读方法,科学有效阅读.

古人云:"读书不得要领,则劳而无功".这里所说的"要领"指的就是阅读方法.科学的阅读方法好比是一把通向高效阅读的金钥匙,往往会事半功倍.阅读方法多种多样,有朗读和默读,还有精读,略读和浏览,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灵活选用.在这方面,著名作家马识途的经验值得我们仿效.他在谈到自己的阅读经验时说:"我通常是拿到一本书后,先看内容简介和序言,后记,了解本书能给我些什么,再翻看一下目录,看有些什么内容.我先从头读它一章,或者随便选择一章读读看看,读得下去,我就从头到尾读一遍.如果我觉得好,就再读一遍,或者再读其中的某一章节.如果感到很有味,我就要计划读全书或某一部分了.既然是精读,就要记笔记,写心得,甚至写评论文章."在实践中,教师尤其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

(1)合理制定阅读计划.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事先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将使学生的阅读变得更加有序.要求每个学生应结合个人实际,每学期初制定读书计划,合理安排好读书时间,每天总阅读时间不少于1小时,要有读书的内容,目标,措施,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计划的规定,并长期坚持下去.

(2)学会一般读书程序.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扉页,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符号,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掌握中心,最后写出读书笔记.读报也有阅读顺序,即最好先通看所有版面,略知全部内容后,再抓住重点细看,掌握文章内容.

(3)明确读书要求:a,读书要求"眼到,心到,手到".b,读书要和"说话","作文"紧密结合.C,读书贵在持之以恒.

(4)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

A浏览法: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大致了解文章写了什么内容,留意搜集有价值的信息,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B.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对此,元代的程端礼曾说过:"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C
欣赏法.针对语言精美的读物,要求学生细细品味,感悟语言的优美,并背诵,摘抄来帮助记忆积累,积淀语言,培养语感.

三、家校联手,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家校沟通合作是良好的教育途径和措施.课外阅读的成功仅仅依靠学生在校时间显然不足,大量阅读必须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为此我们作了尝试,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

(1)设立班级图书角,资源共享.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严重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主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这样一来,班级的读书氛围就更浓了.

(2)开设课外阅读导读课,让学生有法可循.一年来,我们开设了两节课外阅读导读课,分别是《走进三国》,《推荐一本好书》,具体展示了如何选择合适的书籍,如何来进行课外阅读,.通过教师激趣,结合语言文字的内容和形式特点提示阅读的门径,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进行阅读.从总体入手,迅速捕捉主题,理清文章思路,再按""的程序训练.

(3)分年级段分学期规定阅读书籍,联系家长尽可能创设阅读条件.力所能及购买有益书籍,给孩子一个宽松安静的阅读环境,鼓励家庭成员"和孩子共读好书",每次阅读后及时填写好课外阅读记录卡,营造家庭书香氛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名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以便我们的学生能更好地在书的海洋中畅游,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潘家兴政路200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