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网站>>平安校园>>安全防范
学校安全 从我做起(六年级)
发布时间:2012-12-1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陆品玉

 

校园安全 我有主张
潘家小学六1 胡艳云
    每年都有大大小小的安全事故发生在校园里,年年都有很多小学生死于各种事故中。警钟已经敲响,我们应该对自己的安全负责。
   06年10月25晚,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广纳镇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晚自习结束后,在下楼梯时发生拥挤踩踏事故,造成8名学生死亡,45名学生受伤。关于此类的踩踏事故发生较多,我们应当遵守上下楼梯规则,避免这种事故频繁发生。我们要做到:上下楼梯靠右行,不能打闹、追逐,不争不抢,不跳楼梯。
我们不仅要注意上下楼梯,还要注意在体育活动中的自我防护。我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但也要注意如何安全地进行运动:第一,要做好全身准备运动,否则容易造成肌肉拉伤、扭伤、骨折等都可能发生;第二、运动前,女孩要取下发夹或饰物,男孩子不得把小刀等锋利物品放进衣裤里;第三,一旦有人摔伤,不要急于起来,也不要随便搬动受伤的同学,要等校医或者教师来处理。
   要注意的,不只这些。不管是什么,我们都必须自觉按照规则来进行安全活动。因为生命,是自己的!
   安全的警钟在向我们敲响,危险时时存在。我们需要安全!安全重于泰山!
 
校园安全,人人有责
                                                                    潘家小学六2班 张家乐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可以注意安全,不让生命如此短暂.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里,所以校园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据统计,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多名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或安全事故。但这些事故中约有80%的非正常死亡本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得到避免。
    在校园中,许多学生都不注意安全,如:跳楼梯、把手脚伸出栏杆外,追逐打闹·····
    2009年,湖南省一间中学发生一起伤亡惨重的校园踩踏事件。初步统计,有8名学生遇难,26名受伤。这一惨剧因学生下楼梯时,一名学生摔倒,骤然引发。
    我们应该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安全的重要性,时时刻刻注意安全,不要让安全恶魔夺去生命!
    珍惜生命,安全从我做起!
 
珍惜生命,安全从我做起
                                                                       潘家小学六3班    张永杰
     身为一名学生,校园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在校园内外听到的看到的事故频繁发生。事故通常发生在楼梯,马路……而同学们也经常乱追乱跑,撞伤和摔伤,然而没有意识到校园安全的重要性。
   血的教训让我们知道,校园安全与师生们密切相关,关系到学生们能否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同时也关系到老师能否在个宁静安全的环境中教书育人。校园安全是我们学校各科知识的前提,安全是学校的首要任务之一。因此作为学生我们应做好以下几点的安全首要:第一.我们要有高度的安全,充分认识安全的重要性。第二.要注意防范心理安全。第三.在各项运动中要注意运动安全,第四.要注意食品卫生安全。第五.要注意信息科和实验课的安全。第六.不要乱追乱跑,冲出马路。第七.不要在校园楼梯的扶手滑下去。
   有了安全,我们才能有健康的身心,努力地去学习。
   希望大家珍爱生命,安全从我做起。
 
校园安全 我有主张
潘家小学六4班 蒋昱辰
      校园安全一向是全国人民重视之一,特别是小学,每年都有危险事发生。失足坠楼 更是占其中的百分之五十。然而,我认为这些事情大可避免。
      我们学校的安全问题是校方非常注意的。但我却发现平时下课或早上,有不少同学把头探出栏杆外,甚至把上半身也撑了起来,他们或许为了看下面的人或物   ,但这种“舍远求近”实在是太危险了。万一手一滑,后果会十分严重。校园安全要从身边的小事看起,这种看似平常的事实际上万万不能忽略。我在新浪微博上也看到过此等案例:在湖北一间小学就读四年级的亮亮课间和同学们玩“看谁最胆大”,亮亮为了更好的证明,竟坐在了学校五楼的栏杆缝隙中,还把脚伸了出去,谁知因同学恶作剧一推,他的手一滑,整个人从五楼掉了下去......
     这件事给了爱调皮爬栏杆的同学一个教训,也挺行我们的重视这件事。我提议一下,最好委派在每层楼站岗的课间值勤生中的一位同学站在每层楼的栏杆旁边,阻止同学们做此等危险动作,也更可能会阻止一次灾害的发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潘家兴政路200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3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