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网站>>平安校园>>法制教育
大声地说:“我行!”
发布时间:2012-09-1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陆品荣

 

大声地说:“我行!”
执教 陆品荣
【教学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成功的关键之一是自信。
2、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体会成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尝试建立自信心。
3、帮助学生掌握了解自己,建立自信心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自信,学会自信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消除胆怯、自卑,掌握树立自信心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自信
    1、听录音:闽南歌曲《爱拼才会赢》
    2、请听得懂歌曲的同学说说歌曲的意思。
    3、教师讲解歌曲的含义,请学生归纳主题——相信自己、敢于尝试、勇于拼搏才能赢得胜利。
二、尝试成功
    1、感受自信心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进行词语接龙游戏,要求学生在接词之前可在心里或大声地说:“我行!
    将学生分为三至四个小组。教师说出一个常见字,要学生以组为单位派代表以成语的最后一个字为头,在限定时间内说出另一个成语,请四位同学统计各组所接的成语数量,多者为胜,评出龙头小组,教师给予及时地鼓励。
2、小组交流,感受主动参与带来的自信
    问题:你个人参加接龙的次数是多少?谁接得最多?
    交流:(1)接龙次数多的同学谈谈自己的经验以及接龙前、接龙成功后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感受成功的愉快,激发自信心
          (2)接龙成功次数少的同学谈谈自己失利的原因及感受。(教师同样加以鼓励)
    启发思考:(再设疑,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在接龙过程中,是什么原因让你没有参与或不愿再接龙呢?你当时是怎么的一种状态?现在你对当时的状态有什么看法?
可能的答案:(投影)
    A、不会答;
    B、会答,但不敢答;
    C、还没想好,不敢答;
    D、前面答错了,受到同学的嘲笑,不敢再回答了。
    师生共议,教师总结:失利的原因是对自己的实力没有正确的认识,不敢尝试。 
    教师激励:如果再给大家一次机会,你会勇敢地去争取吗?(激励学生增强自信心,努力争取成功)
    3、谈谈自信使你成功地做好了一件什么事?(体验自信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三、情景辨析
    1、结合刚才的结论,要求学生分析在下列情境中的正确做法。(学生可自由组合成讨论小组)
    表演:(1)学习上:遇到一道计算步骤较多的数学题,你担心自己做不对、做不出,因为从来没有做过……
          (2)生活上:妈妈今天生病了,你的衣服脏了,扣子又掉了,你自信地对自己说……
          (3)交友中:班上来了一位新同学,你很想与他()成为好朋友,又怕遭到拒绝,怎么办……
    2、升华:树立自己的自信心是一种心理素质的提高,而帮助他人树立自信则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3、出示投影:德国勃留尔市对学生帮助父母做家务的规定,比较国内外儿童的能力。
                  6岁前6-1010-1414-16
                  不承担家务洗餐具、
                  收拾房间、
                  到商店买东西到花园劳动、
                  给父亲擦皮鞋洗汽车、
                  到菜园耕地
要求学生思考自己所能承担的家务,并在课后尝试向家长要求承担相应的家务,向家长表述自己承担家务的原因和实力。
    3、教师小结:同学们可能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原来还能做这么多的事情。其实呀,我们的同学很能干,只是没有真正地想过、尝试过,所以以为自己没有能力,不敢做。以后,一定要在充分了解自己实力的基础上,勇敢地说声:“我行!”——相信自己,努力尝试,取得成功!
四、拓展
    1、讨论:是否只要会说声:“我行!”,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呢?
2、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结合板书上的虚线总结:相信自己并不是盲目的,必须真正地了解自己的现状,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努力改善自己的不足,争取获得更大的成功。这样大声说出的“我行!”才真正有效。
3、教师以一首诗激励学生,让学生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五、巩固训练
    1、要求学生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培养自己的能力,学会树立自信心,以表格的形式记录自己尝试成功的点滴小事,一周后共同分享由自信和实力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自信体验表
    日期尝试做什么事?怎样鼓励自己?怎样做的?结果(个人收获)
    2、在音乐声中,好朋友互赠激励朋友树立自信心的话及小礼物。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潘家兴政路200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3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