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潘家小学预防艾滋病讲座
携手抗艾,重在预防
主讲人:赵敏杰
2016年12月1日,是第29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宣传活动的主题是“携手抗艾,重在预防”。 近年来,我区每年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数量逐年增多,性传播尤其是男男同性传播已经成为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2011年至2015年,我区艾滋病感染者中15-24岁占到了33.9%,2016年11月底前则已经占了44.6%。
导语: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简称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设立日期:
世界卫生组织将历年年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是因为第一个艾滋病病例是在1981年此日诊断出来的。全球卫生部大臣关于艾滋病预防计划的高峰会议上(World Summit of Ministers of Health on Programmes for AIDS Prevention)提出的。从此,这个概念被全球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慈善机构采纳。
设立目的:
世界艾滋病日第一,让人们都知道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是能够加以控制和预防的;第二,让大家都知道,防止艾滋病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第三,通过艾滋病日的宣传,唤起人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同情和理解,因为他们的身心已饱受疾病的折磨,况且有一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能是被动的、无辜的;第四,是希望大家支持各自国家制定的防治艾滋病的规划,以唤起全球人民共同行动起来支持这方面的工作。
抗病毒治疗可控制病情:
感染艾滋病病毒2-6周后才能从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但在能测出抗体之前已具有传染性。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乳汁、伤口渗出液中也含有HIV。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平均经过8—10年的时间(潜伏期)才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但能够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艾滋病病人的症状: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受到病毒的严重破坏,以至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感染者便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出现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体重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咳嗽、鹅口疮、复发性口腔溃疡等症状。
性接触是最主要传播途径:
在世界范围内,性接触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同性、异性),艾滋病可在男性之间、男女之间传播。艾滋病可通过无保护的性交传播,性伴侣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越大。共用注射器吸毒是经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高危行为。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而又未经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或其他侵入人体的器械会传播艾滋病。
感染HIV的孕妇可经胎盘将病毒传给胎儿,也可经产道及产后血性分泌物、哺乳传染给婴儿。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的母婴传播几率是30-45%左右。怀疑自己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应在怀孕前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作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和咨询。怀疑或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应尽快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咨询,接受医务人员的指导和治疗。
2016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