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摇篮 培养星星
——记潘家小学《星星队报》创刊二十四周年
2013年4月10日,是潘家小学少先队大队部主办的《星星队报》创刊二十四周年生日。少先队大队部在学校队室隆重举行“‘创设摇篮,培养星星’——《星星队报》创刊二十四周年座谈会”。
1989年4月10日,《星星队报》在雪域高原青海省西宁市湟源第一小学诞生,李永清老师任总编辑,第一期命名为《先锋队报》,从第二期起,正式改名为《星星队报》,随后,著名书法家张永庆先生题写了报名,一转眼,整整24年过去了。1993年,《星星队报》随李永清老师的工作调动落户武进市前龚小学。2006年9月1日,《星星队报》又搬家来到了常州市武进区潘家中心小学。
《星星队报》创刊之初就得到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刘让贤同志的关爱,辅导员李永清老师亲赴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山乡什巴小学学习刘让贤校长创办《土族红领巾》的经验,以后,《星星队报》与《土族红领巾》互相交流,共同促进。
24年来,不管在青藏高原,还是在江南水乡,《星星队报》持之以恒,积极进取,开拓创新,走进了千家万户,不仅引导着红领巾学习、生活,还成了家长们的好朋友,实现了当初“服务少先队员,展示队员风采”的办报目的。多年来,《星星队报》陪伴着一批又一批红领巾度过了美好的小学生活。如今,他们有的走上了工作岗位,有的正在上大学,还有的刚刚步入小学,才认识《星星队报》,但不管是谁,对《星星队报》的热爱都是一样的。这些年来,《星星队报》积累了丰富的活动资料和经验,这些资料和经验成了我校辅导员和少先队员们的宝贵财富,《星星队报》也当之无愧地成了辅导员和少先队员的好朋友。
《星星队报》利用少先队这块沃土,宣传、指导少先队员积极开展各项活动,队报上“我心目中的廉政建设”、“学伟人瞿秋白,争当四好少年”、 “我给胡爷爷的一封信”、“武进精神”“学习雷锋好榜样”等专题活动,给少先队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星星队报》的引导下,少先队员热爱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学校,热爱少先队,有力地促进了少先队员的健康成长。《星星队报》还与省内外众多学校交流,反响良好,受到广泛赞誉。
《星星队报》当初以“星星”为名,就是希望每个队员都像天空中的一颗颗明星,充满希望;愿队员们在党的关怀下,团结友爱,积极进取,灿烂夺目,充满生机和活力。24年来,《星星队报》本着“发展队员,培养‘星星’”的宗旨,持之以恒奋斗着,从未停息。《星星队报》努力用优秀的文化陶冶少先队员,教育少先队员为长大后报效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好准备,引导着一批又一批红领巾为崇高的理想而努力奋斗,谱写了一曲服务少先队员的快乐之歌。
24年来,《星星队报》的创办一直得到各级领导、辅导员、少先队员及家长朋友们的鼓励和支持。原青海省少工委主任李晓南同志曾致信本报,称赞“《星星队报》办得很好”。1998年潘家镇接受江苏省教委教育现代化工程验收时,江苏省、常州市教委的领导看到《星星队报》后, 曾热情称赞“小学校不简单,颇具特色”。2004年2月10日,《辅导员》杂志总编辑柯英同志来武进采访,认识了《星星队报》,并为《星星队报》题词:“愿《星星队报》越办越好,真正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摇篮。”2008年2月27日,共青团武进区委学少部领导来信称赞:“收到你们的《星星队报》,看到你们举办的多彩活动及收获的喜人成绩,真为你们感到高兴!”2008年3月20日,曾经是《星星队报》辅导员的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回族小学校长张世斌同志得知《星星队报》出版200期了,特意写来贺信,对《星星队报》所取得的成绩表示高兴,祝《星星队报》越办越好,愿少先队员像天空中的星星灿烂夺目,充满希望。2008年10月10日,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名誉副会长兼少先队活动专业委员会主任张先翱教授莅临武进,参加“永远的红领巾”——庆祝武进区少先队建队五十九周年暨少先队组织恢复三十周年座谈会之际,看到了《星星队报》,欣然题词:“学习做少先队的主人翁。”2009年4月1日,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协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曹文轩先生莅临潘家小学,为《星星队报》题词:“星河灿烂,风光无限。”2009年10月16日,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凌教授为《星星队报》题词:“做祖国有用的人。”2010年1月,全国优秀辅导员、江苏省十佳资深辅导员柴前胜同志为《星星队报》题词:“《星星队报》永传承。” 2010年9月12日,教育部《人民教育》编辑部主任任小艾为《星星队报》题词:“学无止境,爱心永恒。”2011年10月13日,常州市第六次少代会期间,团市委书记胡竹对《星星队报》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肯定,称赞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富有成效,勉励少先队员树立远大志向,勇于创新,开拓进取,争做“四好”少年,为建设美好常州贡献智慧和力量。2011年10月14日,溧阳市副总辅导员计耀明为《星星队报》题词:“祝《星星队报》能展示少先队员我能行!衷心祝愿《星星队报》越办越好!”各级领导对《星星队报》关爱有加,他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星星队报》取得的一点一滴成绩,他们的题词给了潘家小学辅导员和少先队员莫大的鼓舞,激励着大家在少先队事业上追求优秀,追求快乐。
更多的是少先队员们朴实的话语,原六(4)中队张慧萍同学说:“《星星队报》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她教给我写作文的方法,而且当我自己的作文登上了队报的时候,一种自豪、高兴之感油然而生。而这中自豪和高兴就象一股春风吹暖了我的心,鼓励我奋发向上,永不止步。小小队报是我的知心朋友。”现中国科学院博士生王小艳来信说:“《星星队报》至今还让我魂牵梦绕。我的作文经常是通过您的修改而刊登在《星星队报》上的,那些文章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肯定,现在看来,它们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那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非常好的兴趣,让我找到了我最爱的东西……”现中国人民大学徐萍同学说:“我是1998年接触《星星队报》的,那时,大队辅导员李永清老师在每个教室都设计了一个漂亮的队角,里面就有《星星队报》,每一期队报出版,她的面前总是被队员们挤得水泄不通,大家都欢喜不已。从此,我们和《星星队报》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年来她成了陪伴我们度过校园生活的好朋友,成了我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她为我们的成长无私奉献着……”原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少先队大队长浦雨雷说:“望着繁忙而枯燥的学习,好多队员心里总存有哀怨,但大家都惦记着给我们鼓励与关怀的知己——《星星队报》。《星星队报》与我们息息相关,大家都支持她,她已成为引领我们健康成长的一笔精神财富。”原六(1)中队龚一尧说:“《星星队报》是我的知心朋友,她的本事可不小!她为我们发表文章,让我们成为校园里小有名气的小作家。”原潘家小学少先队大队长陈君晓说:“我与同学们都是《星星队报》的忠实读者,《星星队报》给我们带来了无限快乐!”……一句句真挚的话语,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让我们回味无穷,激励着我们要把《星星队报》办得更好。
每期队报出版,少先队员人手一份,《星星队报》跟随着少先队员走进了千家万户,不仅引导着红领巾学习、生活,还成了家长们的好朋友。少先队员常常欣喜地与家长共同阅读,为学校、中队、自己取得的成绩而欣喜。队报上的内容细致入微,甚至拣到1角钱都可以登上自办队报的“光荣榜”,少先队员以此为荣,在家长面前倍感自豪,队报当之无愧地成为学校联系家庭的一个重要纽带。
多年的实践证明,通过《星星队报》持之以恒的引领,少先队员的写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大量的习作不断在自办队报上发表,以此为基础,少先队员通过向外投稿,不断发表,激发了少先队员热爱写作的热情。为此,学校于2005年开始编辑出版《钟灵新苑》,专门集积刊登少先队员撰写的习作。多年来,《星星队报》积累了丰富的读书活动资料和经验,这些资料和经验成了辅导员和少先队员们的宝贵财富,《星星队报》也当之无愧地成了辅导员和少先队员的良师益友。
社会是一个广阔的课堂,许多鲜活的知识都是难以从书本上和课堂中得来的。《星星队报》有机整合小记者、红领巾小银行、手拉手、学雷锋等活动,让少先队员走出校园,通过接触社会,深入社会,了解社会,使各种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红领巾小记者活动中,少先队员组织北京、内蒙古、香港等地的夏令营活动,参加太湖放鱼节、“花博墨香”书法展等活动,还参与学校的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活动,采访市长、局长,撰写的文章不仅登载在《星星队报》上,还发表在《中国少年报》《中国儿童报》《常州晚报》等媒体,开阔了眼界,收获了快乐,更培养了交流能力。
《星星队报》忠实地刻录了我校前进的足迹,传播着学校“成功起步,走向幸福”的办学理念,发挥着少先队集体的群体优势,不断争创佳绩的良好精神风貌。《星星队报》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成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翻阅着一份份依然飘香的《星星队报》,我们倍感自豪,相信活泼欢乐的少先队员们会为她注入勃勃生机,相信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会永葆她的青春活力,相信勤奋有为的辅导员会赋予她永不枯竭的动力!
“山外青山楼外楼”,《星星队报》永远是孩子们的铺路石,愿我们的《星星队报》和孩子们一起,共绘美好的明天!衷心祝福我们的《星星队报》群星璀璨,风光无限,成为少先队员健康成长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