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乐乡村学校少年宫
科技 小组活动记录
时 间 | | 地 点 | 科技活动室 | 辅导教师 | 顾晓明 | 参加人员 | 科技组 |
活动内容 | “乘风号”零件介绍 |
活动过程 | 1、首先,在制作前请从包装袋中取出各零部件(注意小心轻放,以免丢失细小的零部件), 2、对照装配示意图逐一核对各零部件,清楚各零部件的名称及安装位置。 3、解模型的结构,动手进行组装。 |
活动效果 | 学生明白了“乘风号”零件名称及安装位置 |
其乐乡村学校少年宫
科技 小组活动记录
时 间 | | 地 点 | 科技活动室 | 辅导教师 | 顾晓明 | 参加人员 | 科技组 |
活动内容 | 一、了解航空模型比赛的项目及器材 |
活动过程 | 一、了解航空 1.飞机的发明 2.飞机的飞行原理 3.飞机发展史 二、了解航空模型 1.航空模型产生的意义 2.航空模型的类型 3.学校开展航模的项目 4.参加航空模型的现实意义。 一、了解本次航空模型比赛的项目及器材 1.了解航空模型的三个比赛项目 动力航空模型项目 弹射留空项目 手掷留空项目 2.初步熟悉航空模型器材 |
活动效果 | 激发了学生学习航模兴趣 |
其乐乡村学校少年宫
科技 小组活动记录
时 间 | 2.21 | 地 点 | 科技活动室 | 辅导教师 | 顾晓明 | 参加人员 | 科技组 |
活动内容 | “乘风号”电机架、螺旋桨安装。 |
活动过程 | 1、 将电机开关及已焊接好的电池夹片穿过电机架,分别插入电池座的两端。 2、 然后盖上电机罩并套上紧固环将电机固定,再装上螺旋桨。 3、 用两枚2mm的自攻螺丝将开关固定。安装前轮及两个后轮时要注意轮轴的插入方向(从轮轴小的一端插入),其中前轮的轮轴与前叉,后轮的轮轴与后轮罩是紧配合,而前后轮必须转动灵活。 |
活动效果 | 学生学会了“乘风号”电机架、螺旋桨安装。 |
其乐乡村学校少年宫
科技 小组活动记录
时 间 | 2.24 2.26 | 地 点 | 科技活动室 | 辅导教师 | 顾晓明 | 参加人员 | 科技组 |
活动内容 | 制作动力航空模型 |
活动过程 | 一、了解本次动力航模比赛的主要规则 1.所有器材零件不能缺少,必须全部安装使用 2.可以增加其他器材零部件——配重 3.橡筋可以更换 二、了解动力航空模型的器材 1.认识动力航空模型器材 2.了解各主要部件的作用 (1)主机翼:调整航模飞行姿态,产生升力 (2)水平尾翼:调整飞行姿态,可调整飞机机头上行或下行 (3)垂直尾翼:调整飞行方向,左转或右转 (4)螺旋桨:产生飞行前行动力 (5)橡筋:动力的来源 三、动力航模的制作 1.因采用泡沫纸及双面胶粘贴,强调一次到位、一次成型 2.主机翼先成型、翼角45°,翼型稍有仰角 四、学生制作 |
活动效果 | 认识了航模器材,制作较到位 |
| | | | | | | | |
其乐乡村学校少年宫
科技 小组活动记录
时 间 | 2.28 3.3 | 地 点 | 科技活动室 | 辅导教师 | 顾晓明 | 参加人员 | 科技组 |
活动内容 | “乘风号”总装 |
活动过程 | 1、 将包装袋内所附带的双面胶先粘贴在驾驶舱舱底、后轮罩两边的翻边处以及下艇体上(注意两个下艇体上的双面胶需保持在压痕面上,且形状与下艇体类似),粘贴完成后去除各表层覆纸备用(摆放时含双面胶面朝上)。 2、 然后,去除艇体前后的3处长方形凹槽内的残留部分,把已装配好的2个后轮插入后方并固定。粘贴下艇体时,请先将船首沿压痕部分向上翻约30度(这样做能使模型在水中的行驶性能大幅度提高),下艇体要后端顶住后轮翻边前沿进行粘贴,并保持下艇体前端的压痕与艇体压痕齐平,同时目测距船外沿边距均等后,将此下艇体粘着在艇体下方,使下艇体与艇体形成一体。下艇体的粘合完成后,再将驾驶舱插入甲板上预设小孔中,然后用手指轻按,使驾驶舱与艇体紧密结合(注意驾驶舱朝向)。 最后把前轮插入驾驶舱前端的轮罩内。组装到此就宣告完成了。 |
活动效果 | 粘贴艇体必须要注意对称。 |
其乐乡村学校少年宫
科技 小组活动记录
时 间 | 3.5 3.7 | 地 点 | 科技活动室 | 辅导教师 | 顾晓明 | 参加人员 | 科技组 |
活动内容 | 制作弹射航空模型 |
活动过程 | 一、了解本次弹射航模比赛的主要规则 1.所有器材零件不能缺少,必须全部安装使用 2.可以增加其他器材零部件——配重 3.弹射橡筋可以更换 二、了解动力航空模型的器材 1.认识动力航空模型器材 本次器材采用泡沫纸,可塑性差,容易变形。 2.了解各主要部件的作用 (1)橡筋:弹射航模 (2)主机翼及水平尾翼、垂直尾翼的调整功能 三、动力航模的制作 1.因采用泡沫纸及双面胶粘贴,强调一次到位、一次成型 2.主机翼先成型、翼角45°,翼型稍有仰角 3.以透明胶带在上下位置固定主机翼的翼角 四、学生制作 |
活动效果 | 学生制作较认真,作品较好 |
| | | | | | | | |
其乐乡村学校少年宫
科技 小组活动记录
时 间 | 3.10 | 地 点 | 科技活动室 | 辅导教师 | 顾晓明 | 参加人员 | 科技组 |
活动内容 | “乘风号”航向调整 |
活动过程 | 1、“乘风号”空气动力快艇在水面及陆地上的行驶性能都非常理想,它的转向是通过一个可调前轮(舵)来控制的。 2、调整前轮(舵)的角度就可改变其在水中及陆地的航行轨迹。向左偏航将前轮(舵)的角度往右调,向右偏航则反之。 3、调整时角度一定要控制的尽量小,以免过头。经过反复的不断调节,使模型达到直线航行的状态。 |
活动效果 | 航向调整难度较大,需反复体验和练习。 |
其乐乡村学校少年宫
科技 小组活动记录
时 间 | 3.19 3.21 | 地 点 | 科技活动室 | 辅导教师 | 顾晓明 | 参加人员 | 科技组 |
活动内容 | 制作手掷航空模型 |
活动过程 | 一、了解本次动力航模比赛的主要规则 1.所有器材零件不能缺少,必须全部安装使用 2.可以增加其他器材零部件——配重 3.橡筋可以更换 二、了解动力航空模型的器材 1.认识动力航空模型器材 2.了解各主要部件的作用 (1)主机翼:调整航模飞行姿态,产生升力 (2)水平尾翼:调整飞行姿态,可调整飞机机头上行或下行 (3)垂直尾翼:调整飞行方向,左转或右转 (4)螺旋桨:产生飞行前行动力 (5)橡筋:动力的来源 三、动力航模的制作 1.因采用泡沫纸及双面胶粘贴,强调一次到位、一次成型 2.主机翼先成型、翼角45°,翼型稍有仰角 四、学生制作 |
活动效果 | 百得胶的使用还需指导,用得较重 |
| | | | | | | | |
其乐乡村学校少年宫
科技 小组活动记录
时 间 | 3.24 3.26 | 地 点 | 科技活动室 | 辅导教师 | 顾晓明 | 参加人员 | 科技组 |
活动内容 | “乘风号”航向调整 |
活动过程 | 1、“乘风号”空气动力快艇在水面及陆地上的行驶性能都非常理想,它的转向是通过一个可调前轮(舵)来控制的。 2、调整前轮(舵)的角度就可改变其在水中及陆地的航行轨迹。向左偏航将前轮(舵)的角度往右调,向右偏航则反之。 3、调整时角度一定要控制的尽量小,以免过头。经过反复的不断调节,使模型达到直线航行的状态。 |
活动效果 | 航向调整难度较大,需反复体验和练习。 |
其乐乡村学校少年宫
科技 小组活动记录
时 间 | 3.28 | 地 点 | 科技活动室 | 辅导教师 | 顾晓明 | 参加人员 | 科技组 |
活动内容 | 动力航模的训练要领 |
活动过程 | 一、动力航模的训练要领 1.主机翼支架与机身成细小仰角 2.水平尾翼配合主机翼调整 a.如机头下坠,尾翼往下调整 b.机尾下坠,尾翼调仰角 3.垂直尾翼的调整 a.垂直尾翼根据飞行姿态调整,尾翼方向与飞行方向相反。 二、放飞要领 1.左手扶螺旋桨,右手持机身 2.助跑、投掷的动作要协调,使模型保持平稳,忌 抖动和划圆弧。 3、恰当的出手速度。出手速度不是固定不变的,不 同的调整状况,不同的飞行方式,不同的风速风向要求有不同的出手速度。争取做到随心所欲,准确无误。 4、恰当的出手角度。一般自然滑翔方式出手应有一个很小的负角;水平前冲方式的出手角一般为零度(水平);爬升前冲方应有一个适当的正角(仰角)。 三、学生练习、领悟放飞要领 激发了学生学习航模兴趣 |
其乐乡村学校少年宫
科技 小组活动记录
时 间 | 3.31 4.2 | 地 点 | 科技活动室 | 辅导教师 | 顾晓明 | 参加人员 | 科技组 |
活动内容 | “乘风号”自航赛比赛规则介绍 |
活动过程 | 1、按规定时间(裁判口令)放航。 2、放航以后,船到达终点之前,不能再对船调整航向。 3、比赛名次的确定为先看门分,门分相同比所用时间。 4、比赛用船的所有组装材料都必须用规定材料,不允许做改动。 |
活动效果 | 学生了解了“乘风号”自航赛比赛规则 |
其乐乡村学校少年宫
科技 小组活动记录
时 间 | 4.4 4.7 | 地 点 | 科技活动室 | 辅导教师 | 顾晓明 | 参加人员 | 科技组 |
活动内容 | 弹射航模训练放飞指导 |
活动过程 | 一、弹射航模调整要领 1.主机翼支架与机身成细小仰角 2.水平尾翼配合主机翼调整 a.如机头下坠,尾翼往下调整 b.机尾下坠,尾翼调仰角 3.垂直尾翼的调整 a.垂直尾翼根据飞行姿态调整,尾翼方向与飞行方向相反。 4.航模做成后,先在无风或微风环境水平轻掷,成滑翔姿态 二、弹射技巧 1.由于本模型配备的弹射手柄短、橡筋弹性差,橡筋应尽量拉足 2.右手捏住航模尾翼下端。 3.由于航模为泡沫纸材料制成,弹射效果差,可成半蹲姿态,弹射放飞时双臂用力向上,给一个加速度。 三、学生练习、领悟放飞要领 |
活动效果 | 弹射的姿势还需加强训练 |
| | | | | | | | |
其乐乡村学校少年宫
科技 小组活动记录
时 间 | 4.9 | 地 点 | 科技活动室 | 辅导教师 | 顾晓明 | 参加人员 | 科技组 |
活动内容 | “东方号” 电动部分的组装。 |
活动过程 | 1、 取下塑料板上的螺旋桨及包装袋内的船轴,将船轴用小锤子轻轻的敲入螺旋桨内。 2、 然后将电机取出并在电机轴上套入已事先切好长度的硅胶管(硅胶管安装完成后需与电机外壳留有0.8-1mm的间距,以免摩擦产生阻力)。 3、 将电池接触片插入电池架内,安装时注意电池正负极标志(有弹簧的为负极),然后在对面插入长方形电池接触片。 4、 用电机扣将电机安装在电机座上,接下来将已组装完成的桨轴从船底轴孔内穿入并与电机连接在一起(安装前请在船内部桨轴通过的小方孔内加入适量的黄油作润滑剂)。 5、 将开关固定在开关架上完成电动部分的组装。 |
活动效果 | 电机、电机轴、切好长度的硅胶管连接时难度较大,需要细心和耐心。 |
其乐乡村学校少年宫
科技 小组活动记录
时 间 | 4.11 4.14 | 地 点 | 科技活动室 | 辅导教师 | 顾晓明 | 参加人员 | 科技组 |
活动内容 | 手掷航模放飞要领 |
活动过程 | 一、了解本次动力航模比赛的主要规则 1.所有器材零件不能缺少,必须全部安装使用 2.可以增加其他器材零部件——配重 3.橡筋可以更换 二、了解动力航空模型的器材 1.认识动力航空模型器材 2.了解各主要部件的作用 (1)主机翼:调整航模飞行姿态,产生升力 (2)水平尾翼:调整飞行姿态,可调整飞机机头上行或下行 (3)垂直尾翼:调整飞行方向,左转或右转 (4)螺旋桨:产生飞行前行动力 (5)橡筋:动力的来源 三、动力航模的制作 1.因采用泡沫纸及双面胶粘贴,强调一次到位、一次成型 2.主机翼先成型、翼角45°,翼型稍有仰角 四、学生制作 |
活动效果 | 个别学生助跑姿势不协调,需加强练习 |
| | | | | | | | |
其乐乡村学校少年宫
科技 小组活动记录
时 间 | 4.16 4.18 | 地 点 | 科技活动室 | 辅导教师 | 顾晓明 | 参加人员 | 科技组 |
活动内容 | “东方号” 船架、球鼻、甲板的安装。 |
活动过程 | 1、 船架的组装。取下塑料板上的船架零件将其安装在一起。 2、 球鼻、甲板的安装。取下塑料板上的前、中、后甲板及球鼻,将前后甲板用胶水粘合在船体上(注:中甲板不需粘合),并将球鼻左右片粘合在一起, 3、 将粘合完成的球鼻与船体粘合为一体。 |
活动效果 | 胶水使用要适量,否则会引起塑料零件发亮或发白。 |
其乐乡村学校少年宫
科技 小组活动记录
时 间 | 4.21 4.23 | 地 点 | 科技活动室 | 辅导教师 | 顾晓明 | 参加人员 | 科技组 |
活动内容 | 三种飞行方式的比较及判断 |
活动过程 | 一、三种飞行方式 本科目是在限定宽度条件下比赛往返手掷飞行距离。决定成绩的因素有三个:a、投掷技术;b、模型的滑翔性能;c、模型的直线飞行性能。飞行方式有以下三种: 1、自然滑翔直线飞行:出手速度和模型的滑翔速度相同,出手后模型沿滑翔轨迹直线滑翔,飞行距离取决于出手高度和滑翔比,一般在6一10米之间。 2、水平前冲直线飞行:出手速度稍大于模型的滑翔速度,出手后模型先水平直线前冲一段距离后过渡到自然滑翔。这种方式比自然滑翔距离可能提高2一5米。 3、爬升前冲直线飞行:以更大的速度出手并且可以有小的出手角。出手后模型沿小角度直线爬升,然后转入滑翔。这种方式可能比自然滑翔距离提高5一10米以上。第一种方式成绩较低,但容易掌握,成功率高。后两种方式飞行距离远,但放飞、调整技术难度大、成功率较低。因为(a)方向偏差和飞行距离成正比,增大飞行距离后模型飞出边线机率增加(飞出边线后成绩无效);(b)前冲特别是爬升前冲容易使模型失速下冲或改变航向飞出边线。因此,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就需要了解更多的飞行调整知识,提高体能,熟练地应用投掷技巧。 三、学生练习、领悟放飞要领 |
活动效果 | 飞行成绩有所提高 |
| | | | | | | | |
其乐乡村学校少年宫
科技 小组活动记录
时 间 | 4.25 4.28 | 地 点 | 科技活动室 | 辅导教师 | 顾晓明 | 参加人员 | 科技组 |
活动内容 | “东方号” 上层建筑的安装。 |
活动过程 | 1、取出塑料件上的11、12、13、14、15号层板仔细的粘合在一起。安装前请先对比和确定各层板的位置后再进行粘接,并注意留出顶部女儿墙的高度。 2、 架完成后将9、10、16号层板取下并粘合在指定位置,其中9号层板应位于10号层板的上方。 3、 成后取下17、18、19号层板粘合入指定位置。最后将20、21、22号层板取下进行粘合,完成主体的粘接。(注:使用胶水时请控制用量并注意安全,少量的胶水使用会使你的模型更为美观) 4、 接下来我们取下27、28号零件,将28号的小雷达粘合到雷达柱的平台上,粘合时注意雷达的方向应与平台成90度。 5、 然后取下30、31、32号零件,将30、31号进行对接粘合后再将32号的小船粘合在对接完毕的船架上。粘合小船时请注意粘合方向,应在船架的斜面上进行粘接,船头上翘。 |
活动效果 | “东方号”上层建筑看起来比较复杂,但由于设计精细,安装时只要细心,按顺序一步步的安装,定能又快又好的完成组装工作。 |
其乐乡村学校少年宫
科技 小组活动记录
时 间 | 4.30 5.2 | 地 点 | 科技活动室 | 辅导教师 | 顾晓明 | 参加人员 | 科技组 |
活动内容 | 模型的调整 |
活动过程 | 一、模型的调整 1、滑翔性能。滑翔性能是飞出较大直线距离的基础。调整时应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最大限度的减小阻力,模型表面要保持光滑,零部件采用流线形(也括配重),前后缘打磨为圆形,翼面平整不要扭曲等,减小阻力可以增大升阻比,即可以增大滑翔比。 第二点是调整到有利迎角。迎角由升降调整片来控制。正常滑翔后,还需微调升降调整片,找到一个最佳舵位。 a、理想的直线飞行是模型既没有方向不平衡力矩又没有横侧不平衡力矩,即垂直尾翼没有偏角(方向调整片中立位置),左右机翼完全对称(没有副翼作用)。这种情况不但阻力最小,而且能适应速度的变化。 b、实际上模型一般总是转弯的,原因不外乎机翼不对称(多数情况是机翼扭曲),产生了滚传力矩,或是垂直尾翼有偏角产生了方向力矩。遇到这种情况最好查明原因“对症下药”,以达到接近理想的直线飞行。我们把这种调整方法叫做“直接调整法”。 c、还有一种调整方法,例如由于机翼扭曲产生向左滚转的力矩,模型向左倾斜,升力向左的分力使模型左转弯。这种情况不直接纠正机翼的扭曲,而是给一点右舵,也可以使模型直飞。这种调整方法叫“间接调整法”。间接调整虽然也能实现直线飞行,但这种直线飞行是有缺陷的:一是增大了阻力,降低了滑翔性能;二是难于适应速度的变化,不少模型前一段基本上能保持直线,后一段转弯偏航,其原因多半是间接调整造成的。 因此,应尽量采用“直接调整法”,避免“间接调整法”。 |
活动效果 | 认识了航模器材,制作较到位 |
| | | | | | | | |
其乐乡村学校少年宫
科技 小组活动记录
时 间 | 5.5 5.7 | 地 点 | 科技活动室 | 辅导教师 | 顾晓明 | 参加人员 | 科技组 |
活动内容 | “东方号”集装箱的安装。 |
活动过程 | 1、将集装箱块全部用小刀取下,用胶水进行粘接,粘接时注意把箱侧面对齐为一条直线,最大粘接数量为每排6个,颜色可按自己的爱好进行搭配。堆砌方式可以是是单层,也可以是二层、三层,但过高的层数可能会影响到航行时的重心位置,建议不要超过三层。(见图10) 2、取下塑料板上的其余零部件后粘合至甲板上预留处,其中34、35号需进行对接,然后将前面完成制作的集装箱块和建筑物也粘合到甲板指定的位置上。(具体位置请见图11 |
活动效果 | 用硬纸板做成“摸框”来固定集装箱的安装位置,效果比较好。 |
其乐乡村学校少年宫
科技 小组活动记录
时 间 | 5.9 5.12 | 地 点 | 科技活动室 | 辅导教师 | 顾晓明 | 参加人员 | 科技组 |
活动内容 | 投掷技巧 |
活动过程 | 一、投掷技巧 模型调好之后,决定飞行成绩完全取决于投掷技巧了。好的技巧能充分发挥模型的飞行性能,甚至可以弥补模型的某些缺陷。所以,并不是一投了事,要反复练习掌握要领: 1、助跑、投掷的动作要协调,使模型保持平稳,忌 抖动和划圆弧。 2、恰当的出手速度。出手速度不是固定不变的,不 同的调整状况,不同的飞行方式,不同的风速风向要求有不同的出手速度。争取做到随心所欲,准确无误。 3、恰当的出手角度。一般自然滑翔方式出手应有一个很小的负角;水平前冲方式的出手角一般为零度(水平);爬升前冲方应有一个适当的正角(仰角)。 4、风与投掷时机:风对飞行的影响有不利的一面,另外也有有利的方面。例如顺风能增大飞行距离;逆风则减小飞行距离,侧风有时加剧偏航,有时又减小偏航。风一般是阵性的,风速和风向在不断变化。要善于捕捉最佳出手时机。例如顺风时最好大风瞬间出手,逆风时在弱风瞬间出手。 二、学生练习、领悟放飞要领 |
活动效果 | 学生学会了判断风向投掷航模 |
| | | | | | | | |
其乐乡村学校少年宫
科技 小组活动记录
时 间 | 5.14 5.16 | 地 点 | 科技活动室 | 辅导教师 | 顾晓明 | 参加人员 | 科技组 |
活动内容 | “极速号” 硅胶管的安装。 |
活动过程 | 1、 取出包装袋内的透明硅胶管节头(出厂时已事先截好合适的长度)并将其套于电机轴上。 2、 硅胶管切面与电机轴根部之间请留少许距离,以免摩擦产生阻力。最合适的距离在0.8-1mm左右 |
活动效果 | 学生学会了“极速号” 硅胶管的安装。 |
其乐乡村学校少年宫
科技 小组活动记录
时 间 | 5.19 | 地 点 | 科技活动室 | 辅导教师 | 顾晓明 | 参加人员 | 科技组 |
活动内容 | 橡筋的选择(一) |
活动过程 | 橡筋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橡筋束储存能量的能力。 好的橡筋制成的橡筋束能储存更多的能量。使螺旋桨产生更大的推力,并能维持较长的航行时间。 橡筋质量好坏的性能指标主要是:①拉长倍数:即拉伸后的长度(拉到不能再拉长为止)与原来长度的比值。这个比值越大,橡筋的弹性越好。拉长倍数可用实验方法得出。一般我们使用的专门为航模生产的动力橡筋拉长倍数7——11倍之间。②残余伸长(或叫剩余变形量):橡筋拉长后一般不能恢复到原来的长度,总要比原来长出一段,这长出的一段占原长度的百分比叫残余伸长,它也可以自己用实验方法得出。残余伸长要越小越好,一般是5%以下较为理想。③拉断力(或叫抗变行力):相同截面积的橡筋,拉伸相同的长度所需用的力不同,用力越大此橡筋的储能量就越大,橡筋越好。也可自己实验方法得出。 另外橡筋条的粗细要均匀,边缘要光滑,不能有毛刺、裂口、杂质和气泡等等,否则在绕橡筋时橡筋容易断裂。 |
活动效果 | |
| | | | | | | | |
其乐乡村学校少年宫
科技 小组活动记录
时 间 | 5.21 5.23 | 地 点 | 科技活动室 | 辅导教师 | 顾晓明 | 参加人员 | 科技组 |
活动内容 | “极速号”螺旋桨的安装。 |
活动过程 | 1、 将螺旋桨取下。(取螺旋桨时注意边上的小标识,其中L1、R1为一组、桨径较大,此螺旋桨具有大扭力的特点,适合推球比赛时使用;L2、R2为一组、桨径较小,属于高转速型,适合竞速比赛时使用) 2、 取下螺旋桨后用小锤子将桨轴轻轻的敲入所选螺旋桨内。安装完成的两支螺旋桨与桨轴组合的总长应为一致。将桨轴装入船体内部时请注意对照电机扣上的L、R标识(L代表需安装L螺旋桨,R表示需安装R螺旋桨), 3、 在安装途中在桨轴上涂抹适量黄油(黄油位置在包装盒的右上角),使螺旋桨运转更加顺畅。安装完成后的桨轴与电机轴之间应留有1mm左右的间隙,并请用手转动螺旋桨以测试涂抹黄油后的顺畅程度。 |
活动效果 | 学生学会了“极速号” 螺旋桨的安装。 |
其乐乡村学校少年宫
科技 小组活动记录
时 间 | 5.26 5.28 | 地 点 | 科技活动室 | 辅导教师 | 顾晓明 | 参加人员 | 科技组 |
活动内容 | 橡筋的选择(二) |
活动过程 | 用实验方法得出你使用的这一批橡筋的拉长倍数后,量出橡筋束的长度,橡筋束的截面积(单根的截面积乘以根数)就可以用下面的经验公式估算出这一批橡筋束的可绕圈数。 N=0.285×IM / S 式中:N代表橡筋束的可绕圈数 M代表橡筋束的拉长倍数 I代表橡筋束长度(CM) S代表橡筋束的截面积 专供模型作动力的国产橡筋M可达7—8左右,进口橡筋可达10—11左右,而普通橡皮圈仅为3—5左右。 一克重的橡筋,截面为1×1毫米的橡筋约有1米长,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进行一次最大可绕圈数的破坏性测试,得到这一批橡筋束的最大可绕圈数值,就可以更充分地发挥橡筋的性能。 |
活动效果 | 学生制作较认真,作品较好 |
| | | | | | | | |
其乐乡村学校少年宫
科技 小组活动记录
时 间 | 6.2 | 地 点 | 科技活动室 | 辅导教师 | 顾晓明 | 参加人员 | 科技组 |
活动内容 | “极速号”电池架和限位节的安装。 |
活动过程 | 1、 取出包装袋内的黑色电池架限位节并嵌入电池架引出线一端的长方形孔内,安装时请注意限位节的尖头要向下。 2、 此限位节的作用是如果航行中出现航向不直的状况,可通过移动电池架的位置来调整快艇的重心位置,从而起到改变航向的效果。(快艇如左偏请将电池架往右移,如右偏则反之。) |
活动效果 | 学生学会了“极速号”电池架和限位节的安装。 |
其乐乡村学校少年宫
科技 小组活动记录
时 间 | 6.4 | 地 点 | 科技活动室 | 辅导教师 | 顾晓明 | 参加人员 | 科技组 |
活动内容 | 橡筋束的使用(一) |
活动过程 | (一)橡筋要处理:新买来的橡筋最好先用碱性不大的香皂把橡筋洗干净(主要表面有滑石粉)要放在室内阴干(不要晒干)然后打好结,编成束,涂上蓖麻油或甘油,它可以减少橡筋束每条间摩檫力,这对增加橡筋的绕圈数,释放能量,延长使用次数,都是十分有用的。 (二)要预绕(或称磨车):涂好油的橡筋束要进行预绕第一次预绕的转数一般为最大可绕圈数的40%后,橡筋松开,让橡筋休息一下,把粘在一起的橡筋分开,第二次绕到最大可绕圈数的60%后,再把橡筋松开,一般预绕2次即可,第三次释放的能量最大。 |
活动效果 | 百得胶的使用还需指导,用得较重 |
| | | | | | | | |
其乐乡村学校少年宫
科技 小组活动记录
时 间 | 6.6 | 地 点 | 科技活动室 | 辅导教师 | 顾晓明 | 参加人员 | 科技组 |
活动内容 | “极速号” 天线和推球器的安装。 |
活动过程 | 1、 包装袋内的不锈钢接收天线及M2的螺丝、螺母取出,将螺丝先从天线环内的小孔中穿出,接着穿过甲板尾部的天线孔,再将接收天线线耳套在螺丝 2、 完成后首先可参照彩盒图片用贴纸对船体进行美化。如进行单艇或多艇竞赛可将船首标识插入船首的小孔内(不需粘合)。 3、 如进行推球竞赛,请将可调推球器插入。此推球器共有5档高度可进行调节,请根据快艇航速来调整推球器的高低。 |
活动效果 | 天线和推球器的安装比较简单,学生掌握情况较好。 |
其乐乡村学校少年宫
科技 小组活动记录
时 间 | 6.9 | 地 点 | 科技活动室 | 辅导教师 | 顾晓明 | 参加人员 | 科技组 |
活动内容 | 橡筋束的使用(二) |
活动过程 | (三)如何绕橡筋:应先把橡筋束拉到原长度的2—3倍。然后边绕边缩短距离,当绕到你需要的圈数时最好长度到了装勾子的地方。不要过早绕橡筋等待起航或无间隙地多次连续使用。否则使橡筋疲劳、弹性下降,容易断裂,使用寿命缩短,剩余变形增加。 (四)橡筋束储存和维护:橡筋束平时应放在大口塑料瓶或塑料袋内,以防砂子和其它杂物粘上去。如发现有杂物应立即洗去,否则在绕的时候容易断。橡筋应放在阴凉处,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否则容易加速橡筋老化。平时不要让汽油等矿物油碰到橡筋否则橡筋变脆。橡筋是90%多橡胶加上各种添加剂制成的。温度高、低都将影响橡筋的能量发挥。使用时最佳温度约在30度左右。温度低橡胶分子活性减弱逐渐失去弹性而变硬,温度高了分子活性加强,橡筋变软弹性也会逐渐减少。橡筋束使用后,如长期不用应用中性皂(香皂)洗净,晾干,洒上滑石粉,装上暗色不透气的瓶子内,存放在阴凉处。 |
活动效果 | 激发了学生学习航模兴趣 |
| | | | | | | | |
其乐乡村学校少年宫
科技 小组活动记录
时 间 | 6.11 | 地 点 | 科技活动室 | 辅导教师 | 顾晓明 | 参加人员 | 科技组 |
活动内容 | “极速号”遥控性能测试。 |
活动过程 | 1、 将需另购的9V电池和4节5号电池分别装入发射机及电池架内,并利用专用船架将船体架空。 2、 先开发射机,然后将电池架插口接入接收机的连接口中(注意:插口方向一定要对准),此时电机应在停转的状态。 3、 向上推动发射机的左手柄,此时左右电机应为同时向外转动状态。测试正常后将右手柄向右推,此时右边的螺旋桨应停止转动,左边螺旋桨向外转。测试正常后再将右手柄向左推,此时左边螺旋桨应停止转动,右边螺旋桨向外转动。 4、 全部测试完成后,先将电池架取下,然后再关闭发射机。 |
活动效果 | 在粘合模型前需先进行模型遥控设备的性能测试,出厂前虽已通过严格测试,但不排除由于运输及搬运途中的不良因素而导致失常的可能。 |
其乐乡村学校少年宫
科技 小组活动记录
时 间 | 6.13 | 地 点 | 科技活动室 | 辅导教师 | 顾晓明 | 参加人员 | 科技组 |
活动内容 | 弹射航模训练放飞指导 |
活动过程 | 一、弹射航模调整要领 1.主机翼支架与机身成细小仰角 2.水平尾翼配合主机翼调整 a.如机头下坠,尾翼往下调整 b.机尾下坠,尾翼调仰角 3.垂直尾翼的调整 a.垂直尾翼根据飞行姿态调整,尾翼方向与飞行方向相反。 4.航模做成后,先在无风或微风环境水平轻掷,成滑翔姿态 二、弹射技巧 1.由于本模型配备的弹射手柄短、橡筋弹性差,橡筋应尽量拉足 2.右手捏住航模尾翼下端。 3.由于航模为泡沫纸材料制成,弹射效果差,可成半蹲姿态,弹射放飞时双臂用力向上,给一个加速度。 三、学生练习、领悟放飞要领 |
活动效果 | 弹射的姿势还需加强训练 |
| | | | | | | | |
其乐乡村学校少年宫
科技 小组活动记录
时 间 | 6.16 | 地 点 | 科技活动室 | 辅导教师 | 顾晓明 | 参加人员 | 科技组 |
活动内容 | “极速号”的使用方法。 |
活动过程 | 1、“极速号”电动遥控快艇的有效遥控半径为50米,请注意不要超出遥控范围。 2每次航行前请先检查并确定发射机及接收机均工作正常(如果接收机进水可能会导致接收不良),并且周围无相同频率的遥控器在工作后,再将快艇放入水中。建议不要在杂物很多的水面进行航行,以免杂物缠住螺旋桨引起停航。 3、 请先开发射机、后开接收机。如航行一段时间后快艇出现直行遥控时却断断续续航行,则表示接收机电量已不足,请及时将快艇驶回岸边并更换电池(返航时可通过左右推动右手柄来操控快艇)。 |
活动效果 | 航行结束后请注意及时清理,并在桨轴与轴套管之间加适量润滑油,以备下次使用。 |
其乐乡村学校少年宫
科技 小组活动记录
时 间 | 6.18 | 地 点 | 科技活动室 | 辅导教师 | 顾晓明 | 参加人员 | 科技组 |
活动内容 | 手掷航模放飞要领 |
活动过程 | 一、了解本次动力航模比赛的主要规则 1.所有器材零件不能缺少,必须全部安装使用 2.可以增加其他器材零部件——配重 3.橡筋可以更换 二、了解动力航空模型的器材 1.认识动力航空模型器材 2.了解各主要部件的作用 (1)主机翼:调整航模飞行姿态,产生升力 (2)水平尾翼:调整飞行姿态,可调整飞机机头上行或下行 (3)垂直尾翼:调整飞行方向,左转或右转 (4)螺旋桨:产生飞行前行动力 (5)橡筋:动力的来源 三、动力航模的制作 1.因采用泡沫纸及双面胶粘贴,强调一次到位、一次成型 2.主机翼先成型、翼角45°,翼型稍有仰角 四、学生制作 |
活动效果 | 个别学生助跑姿势不协调,需加强练习 |
| | | | | | | | |
其乐乡村学校少年宫
科技 小组活动记录
时 间 | 6.20 6.23 | 地 点 | 科技活动室 | 辅导教师 | 顾晓明 | 参加人员 | 科技组 |
活动内容 | 三种飞行方式的比较及判断 |
活动过程 | 一、三种飞行方式 本科目是在限定宽度条件下比赛往返手掷飞行距离。决定成绩的因素有三个:a、投掷技术;b、模型的滑翔性能;c、模型的直线飞行性能。飞行方式有以下三种: 1、自然滑翔直线飞行:出手速度和模型的滑翔速度相同,出手后模型沿滑翔轨迹直线滑翔,飞行距离取决于出手高度和滑翔比,一般在6一10米之间。 2、水平前冲直线飞行:出手速度稍大于模型的滑翔速度,出手后模型先水平直线前冲一段距离后过渡到自然滑翔。这种方式比自然滑翔距离可能提高2一5米。 3、爬升前冲直线飞行:以更大的速度出手并且可以有小的出手角。出手后模型沿小角度直线爬升,然后转入滑翔。这种方式可能比自然滑翔距离提高5一10米以上。第一种方式成绩较低,但容易掌握,成功率高。后两种方式飞行距离远,但放飞、调整技术难度大、成功率较低。因为(a)方向偏差和飞行距离成正比,增大飞行距离后模型飞出边线机率增加(飞出边线后成绩无效);(b)前冲特别是爬升前冲容易使模型失速下冲或改变航向飞出边线。因此,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就需要了解更多的飞行调整知识,提高体能,熟练地应用投掷技巧。 三、学生练习、领悟放飞要领 |
活动效果 | 飞行成绩有所提高 |
| | | | | | | | |
其乐乡村学校少年宫
科技小组活动总结
学校为丰富少年儿童课余文化生活,更好地发展他们的个性,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为此成立了科技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为主要目标,现将本学期兴趣小组工作总结如下:
一 、激发兴趣,筹建小组
在全校各班广泛宣传,形成一股踊跃报名、争入科技兴趣小组的热潮,在报名的基础上通过选择,挑选出一些有兴趣特长的学生参加各科技兴趣小组,同时添置必需的器材,并制定好活动工作计划,为下一阶段的训练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 扎实工作, 丰富内容
围绕计划我们有步骤地深入细致地开展了工作,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改变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在盎然高涨的情绪下参加了各种活动:
1. 生物观察活动
我们带领学生观察了不同植物的叶,池塘生态系统等,还组织学生开展了生物标本制作活动,制作生态瓶等,通过观察和实践,大家对我们周围的生命形式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对各种小生命有了更多的关怀和关注,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我们渗透了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方法,从而进一步培养了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 模型制作活动
这是深受广大青少年所喜爱的一项科技活动。通过活动,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各种工具发展的历史、种类、用途,了还了解了有关现代制造方面的知识。在实践制作的过程中,,我们鼓励孩子们大胆设计,采用多种形式设计。这大大加强了新加入学生的兴趣,发展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3. 简单电路、双向开关双控灯制作活动
我们通过渐进的学习,让孩子们逐步了解熟悉了电和电路,逐渐掌握了电路工作的原理,并能通过对原理的灵活运用达到实际制作运用的目的。从而消除了孩子们开始有的陌生和神秘感,慢慢地孩子们觉得乐趣无限。
三、注重动手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在兴趣小组活动中,我经常利用实验室的器材给学生做一些教材外的实验,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让学生也勤于动手,善于从自然界、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独特办法,这些办法如果能做成实物就是发明创造。不要以为发明创造是科学家的事情,小学生也能成为发明家。
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加强,浓厚的兴趣得到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逐渐深入。今后还将开动脑筋,创新工作,力争以点带面,发散开去,从而带动整个学校浓厚科技氛围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