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研计划
(2019、9---2020、1)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以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为指导,以区教研室提出工作目标为依据,以校教导处和教科室的工作计划为导向,坚持以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研究为重点,以“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发展”为主要目标,努力提升全体数学教师的课程理解力与课程实施力,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工作目标
1、提高数学学科教学水平,努力完成学校提出的各项指标。
2、深化数学课题研究,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
3、立足课堂,抓好常规教学,让学生轻轻松松学数学。
4、积极撰写教改论文并参加各级评比。
5、努力探索数学复习的有效途径,争取在数学调研中取得好的成绩。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教育业务素质。
1、确定学习重点。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是新课程实施成功的先决条件,而教育者的教学行为又是受其头脑中的教育教学理念所支配的,因此,本学期,我组数学教师应围绕以下内容开展学习活动:(1)有关课程理论,比如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2)有关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与经验。(3)适时按年级集体探讨实验版教材每一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方法。
2、加强学习过程的管理,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方面,将利用一定的学习机会和材料,继续组织数学教师不断地加强学习;另一方面,采用个人自学与集体研讨及校本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并对学习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
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保证新课程的有利实施
1、严格规范数学教学常规。期初每位教师认真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每位教师要做到“认真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组织数学学科的质量调查。本学期要继续加强备课中动态生成式的研讨,关注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严格要求学生作业的规范性,其中包括学生书写作业的规范和教师批阅作业的规范。
2、认真开展集体备课。充分发挥数学教研组的作用,组织集体备课,研究如何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常规,注重活动过程的实效性。
3、抓实过程管理,提高教学效率。在常规管理中要重过程管理。一方面,认真参加相关培训活动,并要求接受培训的教师能及时地反馈信息,由点到面地促进全体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另一方面,重点抓课堂教学管理,并对照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定,及时了解教师教学中贯彻《常规》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地指导改进,逐步做到在每位教师每节课的备课、上课和教学评价中都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4、大胆进行教改实践,积极撰写教改论文。鼓励数学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探索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并在理论学习、教改实践的基础上,认真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三、深化课题研究
两周开展一次数学课题研讨活动,注重研讨活动的实效性,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
1、抓实研究的进程,做到数学组研究课题要按研究计划有序地开展活动。即每次活动有重点、有布置、有准备、有反馈、有理论学习和探讨、有教学实践和总结、有评价反思和资料积累。努力做到以课题研究带动平时的教学实践,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把教改实践的经验及时加以总结、交流和完善。
2、平时的教学研究中,凡是能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有效方法、策略和途径,及时做到学习推广和资源共享,并且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突出问题、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切实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促进数学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主要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学习区教研室数学教研工作计划及实验版教材培训。
2、制定本年级教学计划,布置本学期任务。
3、集体备课,根据教学用书确定各单元重点与难点。
十月份:
1、学习新课程标准,课题研讨活动,分年级进行集体备课;
2、学习潘家小学作业常规、备课常规和学生评价常规;
3、中年级数学公开课观摩研讨活动。
十一月份:
1、中年级数学公开课观摩研讨活动。
2、分年级集体备课。
3、期中练习。
4、参加区数学基本功比赛。
十二月份:
1、开展学校课题研讨活动。
2、集体备课,研讨期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中年级数学公开课观摩研讨活动。
4、中年级参加校计算比赛。
一月份:
1、学期期末复习研讨。
2、期末检测。
3、各类资料整理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