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学科建设>>其它学科
(鲁瑶)2019-2020学年度(下)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发布时间:2020-03-3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鲁瑶

(鲁瑶)2019-2020学年度()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小学科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循科学育人规律,推进育人模式变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培育时代新人奠基。坚持以深化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落实教学常规为基础,以加强教学研究为重点,“研究、指导、服务和管理”的品质,充分调动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性,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展开行之有效的教学研究,注重专业指导与学术性、群众性研讨并行,面与点共进,提升全区科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水平,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业务学习,提升教师学科素养

1.加强学科理论学习。

组织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同时探索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公民教育项目、心理辅导课程、学校德育活动等方面的统整,进一步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进一步体现本课程的生活性、主体性、实践性和养成性。

2.组织系列教材培训。

一是聘请区内学科骨干为一线教师解读新教材,引领广大一线教师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抓住教学重点,理解教学难点,掌握教学策略。并且,从教师的不同需求出发,采取“参与式”“研讨式”等多种学习形式,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

二是组织新教材教学精品课例展示活动,及时推广一线教师的成功经验。同时针对新教材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组织开展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广大一线教师交流新教材教学心得、体会、问题、困惑提供平台,促进教师业务能力共同提高。

3.关注教育技术发展。

引导广大教师关注教育技术的发展动态,重点学习疫情背景下以线上教学、线上研讨为教学教研形式的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以及相关教学理论,激励教师积累应用新技术开展教学实践的成功经验与课例,促进教师运用新技术能力的发展。

(二)规范课程管理,促进课程健康发展

1、加强常规管理各校要组织任课教师认真学习常州市学科教学建议,引导教师严格落实和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并通过加强课程管理,杜绝违规行为。

2、健全校本教研。各校要建立和完善科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组,保证任课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1-2名学科骨干教师,同时稳定兼职教师队伍,提高兼职教师业务水平。定期开展集体备课、相互听课、教学研讨等活动,努力提升学科教研水平。要对照先进教研组评选条件,积极创建学科优秀教研组。针对学科实际情况,科学设计学科研修方案,采取多种方式保证学科教研的质量

3.加强评价改革各校要健全科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管理机制,建构与创新课程评价模式,促进科学和道德与法治课程常态有效地发展。

(三)加强教学研究,打造区域教研特色

1.丰富研究维度。

尝试“同题异构”多元化教学设计以及个性化教学实施,倡导教学品味多元风格。

深化对体验式学习本质要义的理解,活化体验式学习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形式。

加强对课堂教学动态生成资源问题的研究,在实践中激发教师的教学智慧。

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针对新冠疫情这一背景,重点加强线上教学讨和观摩活动的研究

继续征集、整理教学情境设计、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积极发现、总结、推广教学第一线教师的教学改革成果。

2.加强专题研究。

整合教科研力量,针对课程与教材中的“疑难问题解决”成立相关课题组,开展专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课题研究推动学科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和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课题研究应重视应用研究、行动研究、现场研究、微观研究;应重视质的研究;应以课堂教学、课程建设等具体问题为着眼点:强调结果价值与过程价值并重,提倡“过程即成长”的行动理念。研究成果要成系列、创品牌。

本学期,道德与法治学科将加强法治教育项目研究,探索法治教育的本土化、特色化、校本化发展,加强对法治教育的过程性管理,加大法治教育推进力度。

3.打造学科研究共同体。

学科中心组成员领衔,以邻近校组团、青年教师组团的方式开展灵活多样的日常教学研究,通过究推动协作片教研共同体和学科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各教研协作片召集单位要重视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的组织,切实制定好学科教研活动的计划,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学研究。特别要重视发挥学科中心组在教学设计、课堂观察、反思剖析中的帮扶、引领作用,提高每次活动的有效性、专题性

(四)加强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依托名师讲堂,组织学科普惠培训。精心组织暑期名师大讲堂活动,围绕课程改革这一核心内容,精选培训教师与培训主题,认真、扎实展开行之有效的培训过程,引导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水平,为新课程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2.依托名师工作室,加强青年教师培训。以学科名师工作室为载体,以青年教师为主体,以课题研究为切入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主线,加大对青年教师培养力度;通过有目的地开展“传”“帮”“带”和交流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

3. 依托课题或项目,加强骨干教师培训。由区教师发展中心领衔,组建学科课题或项目研究小组,引导学科骨干教师立足课程改革的前沿,攻克难关,积极探索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同时提高骨干教师的课程理解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

 

三、活动安排

月份

1.制订新学期工作计划

2.组织学科教师线上培训和研讨活动

四月份

  1. 常州市小学道德与法治优质课准备工作;

    2.武进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基本功比赛(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确定区比赛的具体时间和流程);

    五月份

    1. 常州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基本功比赛

    2. 常州市小学道德与法治优质课评比活动;

    3. 武进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教学研究活动(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确定教研方式)。

    、七月份

  2. 参加新一轮小学道德与法治课题的研究;

  3. 参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心组学术沙龙;

  4. 本学期工作总结。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潘家兴政路200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3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