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学科建设>>数学
高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记载(3)
发布时间:2020-07-0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程丽波

高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记载(3

时   间  

2020.5.28  

地 点  

第二会议室 

活动内容

学习、备课  

参加对象  

高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活动目的  

1、六年级数学毕业总复习计划。

2、集体备课。

活动过程:

(中心发言人 程丽波

一、六年级数学毕业总复习计划。

指导思想

毕业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巩固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识的掌握水平,进一步发展能力的综合阶段。因此,要十分重视小学毕业阶段的复习整理工作。而毕业总复习作为一种引导小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它应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过程。所以,在具体实施前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

总复习的任务

从小学毕业总复习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来看,它的任务概括为以下几点:

1、系统地整理知识。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中的系统整理,而小学毕业复习是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形成一种网络结构。

2、全面巩固所学知识。毕业复习的本身是一种重新学习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从掌握水平达到熟练掌握水平。

3、查漏补缺。结合我校六年级学生学情实际,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问题。所以,毕业复习的再学习过程要弥补知识上掌握的缺陷。

4、进一步提高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复习中应充分体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复习方法:

1、回顾整理,形成系统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系统性,它们之间往往都是纵向发展,横向联系着的。复习时,要根据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和内在联系,着重在学生理解掌握概念意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步回顾整理,明确和较完整地把握知识的结构,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加深理解,巩固认识,减少遗忘。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思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的过程不是一次可以完成达到目的,而是从初步感知、认识、理解、巩固、提高,而且要不断地重现、强化,而且这个不断重现、强化的过程又可以穿插到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中去。

2、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

在整个复习过程中,不要只顾单一的知识总复习,更重要的是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综合运用。如数的运算,同一道计算题,可以是分数出现,可以是小数出现,还可以是分数、小数混合出现;可以有乘法,还可以有除法。又如解诀问题时,同一道题,我们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让学生的知识更系统化、网络化,让所学的知识“活”起来。

3.抓住重点,精选题例

教材因受篇幅的限制,同时也为体现复习方法的灵活与优化,编者采取各种不同的呈现形式给出复习的知识点。如: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请你举例说明、知识结构图、表格式、提问、设问、一题多问、多变、多解。题组或直接给出概念的意义和复习题例,以及体现思维过程,给应用题改编,补条件、提问题,采用讨论等,以各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复习。复习时,应把主要精力放在钻研教材,讲究复习策略上,有针对性地从练习中选出题例,或另外设计补充一些具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的实例,进行有效的复习。

4、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因为毕业考试不再是为了选拔和甄别,而是重视学生成长与进步的状况,通过分析指导,教给学习方式和策略,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需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针对此思路,提醒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教师是学生学习矛盾的挑起者,问题情景的创造者,探究活动的促进者。要多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多一点合作交流的时间,教给合作的方法,多一些实践操作的锻炼,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5、重视分层教学

传统意义上的提优补差不可少,用现代的观点来看,就是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基础知识与拓展练习并举,设计习题要有层次性,给学生以选择的机会和权利,针对不同的学生安排不同的练习,力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6、培养数学意识

“数学问题生活化”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共识,确实,我们需要给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去提出不同的问题。

二、集体备课,并交流最近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潘家兴政路200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3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