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足迹步履坚 一路成长一路歌
——潘家小学2020.9-2021.1语文条线教研工作总结
许建云
时光荏苒,转瞬间一学期又临近期末,回首望去,在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及学校领导的关心下,在教研处直接领导下,根据期初的教研工作计划,本学期,条线教研工作以教研组计划为工作的重心,以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以统编版新教材为依托,全体语文老师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卓有成效地开展着工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教研组有几分充实,几分感慨,现总结如下:
一、更新观念,提升能力
为了适应形势,跟上新时代,保证新课程理念的进一步落实,着眼备好课,上好课,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研讨。本学期,我们改变手备教案的传统模式,改为建立电子备课资源库,由集团年级组老师讨论分工合作,每人负责部分教材内容的电子教案、配套多媒体课件、单元知识梳理等,再由年级组长整合打包上交教研处保存,并分发给每个老师,老师根据自己的班级情况及钻研教材进行二备修改,形成自己的可行教案及课件,在课堂中实践操作,努力实现扎实高效又不失个性的课堂。
本学期,每两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由青年教师成长活动,课题组活动与送培活动轮流举行,每次活动都针对一个研究主题进行上课、评课,提升老师的对新教材的深度认识,摒弃以往的一些固步自封的老观念。
老师们经常关注教育教学公众号里的最新活动,有的是统编教材每一年段或每一册的最新解读,有的是教材内容的优秀设计,有的是整本书阅读的设计理念与推进步骤,还有的是国家教育部基础课程教材中心深度学习的研修报告,还有的是关于名师编写的习作教学方案,有的是国家特级教师的课改现场会……老师们都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或短板进行学习、观摩,并在自己的课堂实践中试行,找空隙同年级老师还经常就教学中的某个热点话题进行探讨,以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对于统编版教材全面实施以来,老师们根据教材重难点,根据单元主题特点,根据教研室的指导,最关注的就是如何落实语文要素。从各个渠道汲取最新理念,逐步认识到了如何把握单元整体,学会站在单元整体内容去设计教学活动,明确了只有站在学生角度设计训练点,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老师自身的学科素养也能一并得到提高。
二、外出学习,接受熏陶
本学期尽管疫情还在,但是我们做好防护措施,仍然抓住机会组织老师外出听课培训,在大环境里感受新课程理念,感受新教材教法,感受语文要素的落地举措。接受名师熏陶,学习先进教师的教学艺术。王丽琼、赵雪芬老师赴人民路小学参加“优化教学结构,开展有效学习”主题活动,王祁秀老师赴湖塘小学参加“落实语文要素,提升语文能力”专题研讨活动,王晔宁、赵敏华老师参加低年段“重视言语表达,提高关键能力”专题活动。杨李、秦英芳、徐建新、宗玥、吴倩老师参加武进区校长公开课展示活动,唐群益、马婷、杨李、王祁秀老师参加“依托语文统编教材,提升学生阅读素养”主题教研活动。许建云老师赴常州参加为期三天的现代与经典语文课堂观摩活动。道德与法治教研组长王祁秀老师作为新学员,次次参加培训活动,遵守纪律,虚心学习,提升了学科素养。
三、名师引领,自主发展
本学年在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的关怀下,我校有幸作为培训基地承担了第十五轮送培上门语文学科活动。我校所有语文老师紧抓机遇,带着思考,满怀激情,积极参加。我们无比幸运,观摩到了导师蒋欣校长的灵动课堂,见识到了江苏省特级教师魏星的扎实课堂,聆听到了区教研室裴红霞校长的最新理念……每次活动,基地六十多位学员风雨无阻,一路前行。执教老师精心准备,精准授课;观课老师自觉主动,遵守纪律,认真研讨。导师、特级、教研员见微知著,悉心指导,理念引领。我校王祁秀,鲁瑶,宗玥,许建云,施春红,沈菲等六位老师欣然服从安排,承担送培活动公开课,认真钻研新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赢得学员及导师的一致好评!王祁秀,鲁瑶,宗玥,施春红,沈菲等五位老师被评为本期武进区送培上门活动“优秀学员”。
四、青蓝工程,师徒共长
我们的教研活动立足于人人参与,全员提高。本学期我们继续坚持“青蓝工程”一帮一,以老带新,优秀教师上示范课,年轻老师听课学习,老教师亲临新教师的课堂指导教学方法,传授教学经验。在活动中,上课老师积极准备,深钻教材,认真执教;评课老师踊跃发言,不伪饰,不做作,真心地帮助上课者提高能力。宗玥、王晔宁、陈敏、沈菲、杨李五位年轻老师在老教师(张勤仙、施春红、赵雪芬、陆雪梅、赵敏华、马婷)的带领与关怀指导下先后执教了公开课,态度认真,做事谦虚,表现较好,得到校领导的认可。青年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应该作为常态,本学期开始组织青年教师练习粉笔字,坚持了十一周,老师们的粉笔字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杨李老师说:“工整、漂亮的板书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写好粉笔字,是每个语文老师一项很重要的专业基本功。本学期在学校的组织和安排下,年轻语文老师一直坚持着粉笔字的练习。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使我去除了内心的浮躁之气,也明白了书法教学的意义所在,更多的是一种品德的培养与心灵的沉淀。”吴倩老师说:“作为一名教师,能写好字,写一笔好字,这是职业所要求的!写字是很重要的基本功,我们常用写的字就是上课时候的粉笔字。一手漂亮的字,好的字在欣赏中可以得到审美的享受、哲思的启迪、心灵的美化。每个礼拜都有粉笔字练习,刚接触粉笔字的时候,字写的是歪歪扭扭的,还大小不一的,特别的难看不整齐。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练习,虽然写的还是不怎么好看,但是自我感觉还是有所进步,希望以后通过练习能够有更大的改变,写出一手漂亮的粉笔字。”
五、以生为本,活动促学
本学期在老师们的支持下组织了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九月初,组织三至六年级学生开展了“珍惜金秋,放飞梦想”创新作文比赛,老师们认真组织,精心指导,选择优秀学生参加比赛。感谢唐群益、杨李、殷春亚、钮晓萍老师帮助批阅,评出了四个一等奖班级,八个一等奖学生,其中六5班一名学生在区赛中获奖。
十二月份组织三年级整班朗读比赛。同学们拿书快、静、齐,坐姿正确,读得认真,吐字清晰,声音洪亮,精神饱满,朝气蓬勃。将《搭船的鸟》中这只美丽可爱的翠鸟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次比赛,激发了同学们对课文朗读的兴趣与热情,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提高了整班朗读课文的水平,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各班举行了二年级整班铅笔字书法大赛。比赛中,各班学生全神贯注,认真书写,横撇竖捺,间架结构,起笔落笔,字字生香。尽情展示着书法的魅力和个人的风采。经过书法老师陈燕青的综合评估,选出一等奖二等奖若干名。本次比赛,提高了学生对硬笔书法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欣赏水平,更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具有深远的实际意义。再次感谢二年级各位老师的扎实指导,也感谢陈老师的辛苦付出。
六、创新创优,共同前行
10月8日开启新优质评选准备起,我们条线就开始安排磨课计划,当《语文学科磨课安排表》发至钉钉群后,老师们纷纷翻阅教材,仔细琢磨,谨慎填写表格。童话,散文,小古文,诗歌……每位语文老师根据自己的特长精心选好了教学内容。不管年长还是年轻,都没有落下,而且填报内容细化到具体日期具体节次具体地点,可谓用心。
接下来就是按计划进行。各年级老师在教研日、备课日集中在一起,钻研教材,研究要素,各抒己见,商讨教案。低中年段的新老师比较多,师傅们或经验型教师们没有退避,而是主动上前关心指导,主动把关课堂。比如张勤仙、赵敏华、施春红、陆雪梅、马婷、赵雪芬等一批有经验的教师从未停止过对同级部年轻老师的关怀。帮着选图片,调整教案,修整教学语言,指导板书,设计活动情境、言语训练……就像大姐姐帮助小妹妹一样展示着家人的温情。在老教师的帮扶下,年轻教师的教学理念逐步明确,课堂教学环节逐步清晰,教学语言逐步亲切,亲和力逐步增强,以生为本的意识逐渐增强,情境创设逐渐有趣……宗玥、沈菲、周沂蕾、吴倩等十来个小年轻的课堂越来越有把握。
所有语文老师都磨课至少两次,有的磨了五六次,班级不够,就拆成一组或两组,可以供两位老师同时磨课。最令人感动的是李永清老师,翁惠琴老师,虽然五十多,但仍然跟大家一样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仔细研读课文,正确把握重难点,不会的请教年轻老师,努力在磨课中上出优秀的样态,令大家十分感动,十分钦佩。所以,在大家心里,年龄不是问题,自己的课优不优才是大问题。他们用行动告诉大伙,每个人都能做到优课,只要心向优课。
陈敏老师作为一年级班主任,又作为学校宣传组骨干,忙得团团转。但是在磨课面前毫不含糊,既磨语文课,又要磨德法课,还要进行青年教师成长课。语文课磨了至少两次,关于她的德法课令我印象最深,一年级的德法课要上得精彩很不容易,选择执教内容就费劲了心思,既要贴近小朋友生活,又要上出新意,陈老师周末没有休息,而是苦苦钻研教材,研读教参,拍摄镜头,制作课件,设计出了比较新颖的教学活动,在最后的展示中获得高分。
徐建新、杨丽娟、钮晓萍、唐群益、赵敏华、张勤仙、秦英芳、蒋丽、吴冬梅、陆雪梅、王惠云、徐春波、陈映华、马婷、赵雪芬、施春红等等一批中年教师也是毫不怠慢,在最初设计的教案上一次又一次修改,制作的课件一次又一次调整,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自我虚拟无生磨课,有生磨课,请同年级老师听课,请学校领导听课。课后一有机会就讨论如何改进,有问题再次修改,再次想办法磨课,哪怕十个孩子,也不在乎,只要能多磨一次,多试一回,就能让自己多一份感觉。眼白多了红血丝,两鬓多了白发,眼角多了皱纹,腰酸了,腿累了,眼花了,嗓哑了……那又怎样?!熬一熬忍一忍,加油!继续投入教学活动设计中,继续上网查找资料中,继续观看名师教学实录中……
最感动的是五年级语文团队,个个都是四十五以上,身上多多少少都有这样那样不适,当得知许建云老师被抽到要展示课堂时,没有谁通知,都主动留在学校等着帮助许老师再磨一磨。她们匆匆扒了几口饭菜就在办公室等着许老师了。许老师急急匆匆一到,四个老师就捧着语文书和笔乐呵呵地直奔五2教室当起学生来。师“生”夜课堂就此开启,最后加加油就此启动。在磨课中,四位“学生”一边充当学生配合许老师的教学,一边及时纠正或调整教学活动中的问题……约四十几分钟磨课结束,在蒋丽、殷春亚、吴冬梅、徐建新四位老师的配合与帮助下,大问题基本解决,许老师心里的石头基本落下,有信心上好这堂课。在许老师的心里,这四位老师就像大姐一样默默关注着自己的家人,尽管嘴上不说,但都希望潘小家园的优质课能落到实处。
感人故事举不胜举,总之,每一位老师为了潘小家园能够评上“新优质”,能够得到高度评价,都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可以说,每一位都是好样的。
今后努力方向
1. 继续鼓励老师们研读教育教学专著,重识对教育教学事业的意义和价值。
2. 研读并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撰写、发表更多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3. 鼓励更多的老师参与教学科研探究,提高文学素养,丰富文化底蕴。
4. 加强学生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文学鉴赏与课外阅读活动,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5. 多组织老师外出培训,学习优秀教学经验,更新先进教学理念,上出优质课堂。
总而言之,本学期我们付出,我们收获,平添了几分经验,也有了几分教训。我们坚信,在大家的配合与努力下,以后我们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沿着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的方向前进,再接再厉,把工作干得更好,争取在各方面有所进步。
20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