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别样家访 武进区潘家小学 陈敏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疫情虽渐去,满目绿杨责未轻。牵挂怎解人愁,唯有相逢述情。突如其来的疫情打断了上课的步伐,虽然学校停课,但抵挡不了老师和孩子们学习的步伐,在网课进行了近一个月的时候,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如何?带着这个问题我走访了几位同学。 家访是家校合作育人,统一教育理念,达成教育共识,协调教育目标,实现教育同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不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而应极力倡行至,践行之。班主任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引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否适时、科学地进行家访工作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一、真情送家长,温暖给学生 家访目的在于与家长交流状况,交换意见,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资料和方法。家庭是第一所校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潜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构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教育引导学生务必要与家长联系,双方只有同心协力,才能事半功倍,到达教育目的。 今天的第一个家访对象是我们班的赵同学,疫情在家学习期间基本不提交作业,经了解其父亲母亲都不在身边,主要是爷爷在督导孩子的学习,但爷爷经常白天或晚上不定时上班无暇顾忌孩子的学习,经过沟通,常年在无锡的爸爸答应在照顾工作的同时多过问孩子的学习,作为老师我也会多给孩子沟通,解决孩子学习中的难题。 二、家访多“报喜”,转化后进生 美国心理学家查丝雷尔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就无法成长开花”。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告状”,因为这无异于给家长送去一根“棍子”,学生回家不免要受唠叨之苦。这样做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学生还会迁怒于教师。 今天的这位王同学,是家里最小的,被宠坏了,但他做手工能力还比较强。透过这件事,我从他身上找到了用心的有利于转化的方面和因素,找到了教育的突破口。今天我谈到这件事,当着家长的面表扬了学生,家长听过孩子的好话也情绪兴奋。学生也十分感激,脸上有了笑容。时机成熟,和家长一齐谈了督促孩子网络上课的方法,并鼓励学生认真迎接近期考试。我透过这次家访,先感化家长,再去沟通教育学生,给学生自信,期望和热情。只有这样,他们那柔弱的心灵之花才能在一个时时刻刻充满阳光温暖的环境中盛开,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三、沟通架桥梁,梦想再启航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曾让村上春树的一段话风行网上:“你不记得自己是怎样活下来的,你甚至不确定暴风雨真的结束了,但是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早已不是原来的那个人。” 宅家期间,不少学生养成了晚睡懒起的生活习惯。每天学习时间短,学习强度不大,相反,休闲娱乐时间多。返校复学后紧张的学习生活,势必会打破学生假期养成的作息生活习惯。学生重新恢复适应紧张忙碌的学校学习生活节奏需要有一个自我调节适应的心理缓冲期,不少学生开学后会对学校生活不太适应,出现厌学的情绪。 今天的谭同学虽然不是学霸,但也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谁知,复学后的他产生了疲倦、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下降、上课走神、厌学、情绪低落等一系列“畏难”情绪。 作为班主任,我第一时间联系到家长,让家长意识到负面情绪对孩子的危害有多大,并耐心地指导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不要过多责备,必要时可通过适宜的专业心理干预、改善孩子不良心理和情绪。在学校,我经常关注谭同学的课上课下表现,抓住契机,多与这个孩子加强心灵沟通交流。通过课堂的趣味性,活动的多样性,尽快帮助他树立信心,消除假期后的失落感,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路途增加的是空间距离,家访叩响的是前途梦想!一次“远游”,循循善诱,含辞微吐,静待花开!我愿虚心请教,在“三尺门外”,倾心奉献,把家访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