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学科建设>>数学
武进区潘家小学 三 年级 数学 学科(下册)教学计划
发布时间:2021-06-2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路晓斐

武进区潘家小学       年级   数学   学科(册)教学计划

年级组教师:何银东 路晓斐 王玉娇      

本学期教学总的目的要求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联系对四则运算的已有认识以及相关的计算经验,探索并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估算和笔算,初步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两步混合运算式题,进一步掌握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分析和思考方法,提高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经验,认识质量单位“吨”,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24时计时法,初步了解分数和小数的含义。

(2)结合实例和操作认识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相关长度单位的换算;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千米和平方米,知道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估计、描述平面图形或物体某个面的面积,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或合理估算有关平面图形、物体某个面的面积,正确解答与面积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初步学会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汇总、排序、分组和简单分析,积累初步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经验。

2.数学思考方面。

发展数感,发展抽象概括与推理能力,发展抽象思维,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合情推理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发展统计观念,初步具有清晰地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能应用在本册教科书里学到的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能利用估算、判断解决问题结果的合理性。在讨论计算方法、验证计算结果、发现简单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等活动中,逐步学会表达思考的大致过程与结果,学会在表达前整理、在倾听后思考,进一步感受反思性学习环节的意义和价值。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息息相关。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  

 

本学期教学主要内容

两位数乘两位数

1、使学生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各位都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

2、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掌握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千米和吨

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解决问题的策略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选择分析问题的思路,分析题目表示的数量关系,进而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通过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探究问题的意识。

混合运算

1、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在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悟、理解并掌握含有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能正确进行计算,并且用含有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 根据实际情境,让学生体会括号能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并能正确计算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年 月 日

通过观察年历,使学生认识时间 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以及季度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
3、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分数的初步认识

1、使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 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能比较熟练地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使学生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获得与他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经历,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小数的初步认识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1、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

2、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改措施和方法

1、努力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尊重、爱护每一位学生,因人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愉悦。

2坚持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一丝不苟、认真作业,细心检验的学习习惯,利用每周的数学阅读,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 

3认真钻研教材,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他们阅读数学课外读本,拓宽数学的知识面。

4在教学中,注意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感觉学习不再枯燥无味,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优化作业设计,不搞题海战术,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5积极主动地与家长多联系,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同时也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

6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学具等教学手段,使学生脑、手、口、眼同时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表达等能力及创新意识。

 

教研课题


 

 

附件3:                      年级   数学    学科(册)教学进度表

(集体备课分工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主备教师

备注

1

2.22~2.26

两位数乘两位数



2

3.1~3.5

两位数乘两位数



3

3.8~3.12

千米和吨



4

3.15~3.19

解决问题的策略



5

3.22~3.26

解决问题的策略



6

3.29~4.2

混合运算



7

4.6~4.9

年月日



8

4.12~4.16

年月日



9

4.19~4.23

期中复习、练习



10

4.26~4.30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11

5.6~5.8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12

5.10~5.14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机动课时



13

5.17~5.21

分数的初步认识



14

5.24~5.28

分数的初步认识



15

5.31~6.4

小数的初步认识



16

6.7~6.1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17

6.15~6.18

期末复习



18

6.21~6.25

期末复习



19

6.28~6.30

期末测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潘家兴政路200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3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