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潘家小学学生体质管理办法(试行)
为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文件精神,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学校提出“过一种健康的体育生活”的课程改革理念,旨在动员学校、家庭、社区都来重视学校体育、关心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体质管理,深入推进学校改革,树立科学的成才观、育人观和生活观,大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特制订管理办法如下:
一、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1-2年级每周4课时,3-6年级每周 3课时,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尤其重视上好毕业年级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消减、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体育锻炼时间和空间,“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二、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制订和实施体育课程、大课间(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一体化的阳光体育运动方案。大课间、课间操等对学生出勤率进行考核,出勤达85%以上为合格,达90%以上为良好,达95%以上为优秀。每学年每个学生至少熟练1项体育基本技能,参加1个体育兴趣小组或社团俱乐部,坚持1项长期发展的项目,鼓励特长发展。建立健全学生体育竞赛体制,合理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活动,让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三、深化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以学生的体质健康提升为目的,每学年1次校园体育节、1次运动会、多个单项竞赛,学生参与率100%。积极推进常州市体育课程改革“六个一”工程,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阳光体育夏令营”、“爸爸妈妈跟我去运动”、“校园体育之星评选”等课改实验系列活动。制定学校体育课程学业质量标准、学生运动技能等级标准,进一步明确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后应该达到的要求,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四、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全面监测。根据教育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等三个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深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测试和考试制度改革,系统设计和整体完善学校体育工作评价机制,加强对学生体育学习质量的评价,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保证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92%以上,优秀率10%以上,优良率稳步提升。认真组织市、区教育局对学生体质的监测工作,并通过测试结果的反馈进一步改进相关工作,并指导自己科学针对性的锻炼。全员发放《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报告书》,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自身的体质健康状况。
五、完善校内外体育运动意外事故处理办法。根据教育部《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以专项规范的方式对学校体育的日常管理职责、教学的常规要求和事故的处理做出规定。定期对相关的安全问题研究,不断加强舆情的引导,不断健全和完善学校风险管理的综合解决方案,不断加强调解纠纷的工作力度,确保学生健康发展,支持学生科学健身和安全锻炼。
六、健康教育教学常态化。根据《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学校健康教育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及保障机制。从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五个领域选择内容,以学科教学、班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等相结合的方式为实施途径,其中,学科教学每学期安排6-7课时。体育教学要加强健康知识教育,体育课程考核要突出过程管理,从健康知识、体质健康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构建相关学科教学与教育活动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根据《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加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每学期两次视力检测。依托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向学生讲授保护视力的意义和方法,提高其主动保护视力的意识和能力。根据《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学校将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相关知识纳入健康教育教学内容。
2021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