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模式下小学英语课题学生话语权重建的策略研究
(学期总结2022.61)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而“教学”又是老师“教”与学生“学”的和谐统一。随着教学改革活动的不断开展与深入,越来越多的老师已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永远都是教学改革“主阵地”上的主人,老师只是一节课的组织者而非主演者,只是一节课的策划者而非表现者,只是一节课的激趣设疑者而非答案呈现者。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老师应该真正“退居二线”,从而真正地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 “话语权”,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的权利;“课堂话语权”即学生在“课堂”这一特定场合下讨论、交流、发表自己意见和观点的权利。看似很“平凡”的一种权利,实则大有文章可做。是呀,相信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一节课才40分钟的时间,多么宝贵呀,怎么能完全放手给学生们呢?就算放手给学生们,可也总会有一部分学生根本就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啊…… 其实,我倒觉得不必顾虑那么多,课堂的主人应该是学生,是每一个学生,课堂话语权应该还给学生,而非只是那些爱说、能说、好说的学生,应该是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不善言辞、羞于表达的学生,不管他们能否说出令您满意的答案,哪怕是错误的答案,您都应该鼓励他一次又一次地站起来说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毕竟他也是进行过积极思考的!
当然,若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拥有课堂话语权,这需要老师能够提前根据每一节课型的不同而预设出不同程度与梯度的问题来,要在备课的过程中就做到“心中有每一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