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沿着先烈的脚步出发
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充分利用家乡英雄资源,积极开展“学英雄精神,走英雄道路,做英雄传人”活动,把争创“董亦湘英雄中队”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中,少先队员沿着先烈的脚步出发,走好每一步,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努力传承红色基因,做时代小先锋。
一、用好地方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潘家是革命烈士董亦湘的故乡,学校把传承好董亦湘烈士的英雄精神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常州市名人研究会董亦湘研究委员会的支持下,辅导员和少先队员搜集董亦湘有关事迹资料,认真编撰《太湖之滨矗丰碑——追忆中共早期革命思想家、活动家董亦湘烈士》校本活动课程,受到常州市董亦湘研究委员会主任肖飞的好评。活动课程将用于全校少先队员学英雄活动,并将不断完善。
潘家前亭山建有董亦湘烈士陵园,城湾社区建有“董亦湘陈列室”,这里成了学校师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基地。董亦湘烈士是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潘家乡董家旦人,青少年时期,就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胸怀大志,立下“大丈夫以身许国,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誓言。他2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频繁往来于上海、无锡、苏州、镇江等地,传播进步思想,宣传革命道理,广泛开展国民运动。1930年1月,王明夺取了党中央领导权,推行左倾机会主义路线,董亦湘、俞秀松等人与之进行激烈的斗争,受到王明一伙的诬陷打击。1936年,联共当局听信诬告,将董亦湘逮捕入狱。后董亦湘被迫害,含冤而死。1984年董亦湘平反昭雪、恢复声誉,批准为革命烈士。
每年清明节,少先队员都擎着鲜红的队旗,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潘家前亭山董亦湘烈士陵园开展“祭烈士魂,做好队员”主题教育活动,到董亦湘陈列室参观学习,接受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加强了青少年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激励着队员们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争做新时代的好队员。
在中国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一座崭新的董亦湘烈士事迹陈列馆即将在前亭山建成,成为师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新阵地。为了拓展红色学习资源,学校还将武进革命烈士陵园、冯仲云纪念馆、王诤故居、常州博物馆等作为红色基地,开展参观、寻访等活动,传承红色基因。
二、学习英雄模范事迹,丰富校园红色教材
“对英雄崇拜,可以造就出英雄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2020年寒假疫情期间,少先队员学习湖北英雄,学习身边模范,争当手拉手“抗疫小先锋”。他们聆听“抗疫英雄的故事”:从钟南山、李兰娟等杰出专家院士,到刘智明、罗桂梅等英雄模范,以及身旁的周黎洪、施丽燕等老师家长志愿者,感悟他们同心抗疫、一心为国的崇高精神。红领巾小记者还视频连线采访“常州市巾帼奋斗者”陈辉红,学习她的抗疫故事。汪钰同学的抗疫作文在近5万名中小学参加的江苏省“少年志·童心战‘疫’”征文比赛中获评小学组“十佳作文”,成为常州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征文。队员们积极行动,汪钰为潘家村卡口志愿者捐赠900件雨衣,50个N95 口罩。李雨馨为学校捐赠了10瓶急需的消毒液,参加“点对点武汉家庭援助活动”,捐助3户家庭90只口罩。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人学习英雄,个个参加为湖北捐款、捐口罩活动,共为抗疫捐赠口罩30220只,额温枪16支,捐款22404元,共计折合人民币95944元。常州电视台、武进电视台多次专程前来采访“抗疫小先锋”和“抗疫志愿者”。学校少工委获得共青团江苏省委的通报表扬。
特别是疫情期间董茵小朋友得知黄石市大庄小学防疫物资紧缺,拿出300元压岁钱,购买5桶84消毒液。疫情发生后,武汉很多家庭缺乏防疫物资,她的两位舅舅积极给武汉的朋友寄去防疫物资。她深受感动和启发,又拿出635元压岁钱,采购了150只口罩,花费110元的快递费,援助了武汉5个家庭。在妈妈的支持下,她建了一个微信群,一家人和其他爱心人士一起宣传发动,捐助了600多户家庭。至今这个微信群每天在交流两地信息,成了常州、武汉的“连心群”。
学校还聘请抗美援朝老战士陈鹤琴、著名水稻育种专家钮中一等为校外辅导员,邀请他们到校举行党史学习教育报告会,演讲革命故事,讲述奋斗历程,让红色教材更加丰富多彩。
三、沿着英雄道路前进,争做时代少年先锋
结合传统节日和纪念日,少先队大队部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引导队员在具体实践中体验英雄勤奋好学、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争做时代少年先锋。
学校依托家乡中华孝道园文化资源,开展省级少先队《新时代背景下开展少先队员孝雅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研究,通过“孝雅少年在成长”主题教育活动,规范少先队员品德修养,让优秀成为习惯,努力争做“孝雅好少年”。学校坚持20年办好“红领巾拾金不昧爱心小银行”, 7000多人记载在“光荣簿”上,成为全国少先队活动的经典小品牌。
学英雄,见行动。孩子们坚持开展“你我心手牵,爱心满校园”主题活动,筹集爱心款,存放在小银行“爱心专户”中,连续10年为需要帮助的人捐款20余万元。特别是在江苏新疆西藏青海少年儿童手拉手活动中,少先队员捡拾硬板纸、饮料瓶等废品,变卖后用于奉献爱心,捐赠爱心包裹。特别是三(1)班的李鹏辉,用省下的200元零用钱捐了2个爱心包裹。他为了捡一只几分钱的饮料瓶,钻进发臭的垃圾桶,用他的话说:“活动既锻炼了我,又保护了环境,还奉献了爱心,真是一举三得。”在他灿烂的笑容中,让我们看到一位“爱心小天使”。
2021年,少先队员为新疆、青海、四川等地捐赠“爱心包裹”304个,中国少年报14份。目前,学校3次荣获“江苏新疆西藏青海少年儿童手拉手互助活动贡献奖”,为民族团结奉献了爱心。
社会志愿服务坚持做。利用“小星星志愿服务队”这个平台,少先队员经常走进雪堰镇敬老院、常武太湖医院麻风病康复院等开展活动,“中国辅导员”微信公众号以《重阳节里的“小星星”》为题,专门作了报道。队员们通过参加“迎国庆,献爱心”义卖、太湖湾嬉戏天使跑暨关爱儿童等主题活动,发挥少先队员的主动性,精彩的不仅是少先队活动,更多的是队员责任、担当、奉献的美好品质。“小星星志愿服务队”还获评“江苏省优秀红领巾小社团”。
四、建设市级英雄中队,促进学生向上向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少先队员通过学英雄活动,收获了成长的快乐。常州市党史工委编撰一处处长李明龙、常州市名人研究会副主席张修民、央视特约文化学者、常州市名人研究会副主席、董亦湘研究委员会主任肖飞等专程来到潘家小学,参加首批常州市“董亦湘英雄中队”成立仪式。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秦文向少先队员提出要求,希望建设好“董亦湘英雄中队”,擎旗为虹,把红色传统发扬好。
“董亦湘英雄中队”在武进区第七次少代会上进行了展示,表达少先队员“传承英雄旗帜 誓做红色传人”的心愿。少先队员积极参与全国“成长的视线·青少年科学护眼校园行”、全国“情暖童心•手拉手共成长”爱心公益行等活动,与鞠萍姐姐面对面交流,展示了新时代少先队员的风采。学校荣获了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体少先队员高举队旗,学习英雄,童心向党,团结向上,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