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学科建设>>语文
学习文章: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三重建构
发布时间:2021-12-1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殷春亚

年级语文 备课组活动记载(

时    间

12.14

地 点

年级办公室

活动内容

学习文章

参加对象

全体高年级语文教师

活动目的

学习文章: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三重建构

活动过程:

一、识文——触摸文体炼信息

1. 比较解析识特征

2. 问题导学抓关键

3. 整合材料明联结

二、会意——潜入文本解信息

1、以“非”读非巧梳理

非连续性文本具有“短、简、快”的特点,能系统地呈现文本的关键信息,大大缩减阅读时间,提高阅读效率。教师何不运用非连续性形式的学习支架来帮助学生梳理信息呢?

2、“异”中求同巧聚焦

“异中求同”是指从多则材料中得出一条共同的信息,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几个材料的相同之处,找准关键信息。

3、求“同”存异巧整合

“求同存异”则是当文本主题相同而反应的角度不同时,可将相同的主题保留下来,再将不同角度反应的关键信息合并相加。

三、延展——拓宽文思用信息

1、纵向延伸解疑惑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本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因为这些都是经过编者细心挑选的。但由于教材文本篇幅有限,而在我们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时,需要考虑的内容还要多,因此教师可以纵向深挖文本中的拓展点,提高学生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全面性。

2.横向丰富优语境      

新课标对语文的要求增加了实践性,也就是语文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除了利用好教材资源,还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创设丰富的语境,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3.趣味重组固能力

现代社会正处于信息爆炸时期,人们每天都在接触各种各样的信息。因此在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信息增补,加入一些趣味性的材料,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巩固学生学习的能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潘家兴政路200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3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