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小数二年级上册第61~63页例2、例3、例4和“想想做做”第1—7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经历测量、观察、比划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能表示出1厘米的大概长度;学会用厘米为单位的测量方法,能用厘米为单位测量较短物体或线段;能以厘米为单位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
2.使学生在操作、比较、观察等活动中,体会学习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了解物体、线段近似长度的含义和表达方法,积累测量长度和按指定长度画线段的经验。
3.使学生积极参加操作、测量、画图等活动,主动了解长度单位厘米,感受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台、学生尺、1厘米长吸管、1根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汇报
1.汇报:小朋友,课前我们已经用身边的工具量了量课桌面的长边,现在你能像这样来汇报吗?(课桌面的长边,大约有( )支铅笔那么长……)(哦,你是用铅笔测量的,谁再来汇报?)
2.质疑:我们课桌面的长边都一样长的,为什么大家测出来的数量不相同呢?(测量的工具不一样长。)那怎样才能让大家量得的数量一样呢?(对,要用统一的测量工具)
3.引入: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什么来量?(尺)。今天我们就借助直尺来学习长度单位【板书:长度单位】。
二、认识1厘米、几厘米
1.认识刻度尺。
(1)谈话:老师这里有一把尺,为了看得更清楚,我把尺上的单位放大了。请小拿出自己的尺,和这把放大的尺比一比,找找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2)组织交流:
数:尺子上都有数(这些数是怎样排列的:从左往右,从小到大),一起从左往右有序地读一读。
刻度线:除了数,尺子上还有什么?
尺子上都有一条条的线,这些线有个名称,叫“刻度线”。【板书:刻度线】
这些刻度线怎么样啊?(有长有短)(P:长、中等长、短)今天啊我们就聚焦这些较长的刻度线。(P)
观察这些较长的刻度线,你有什么发现?(下面都有数)这些按顺序排列的数正好在这些较长的刻度线下面,数几就表示刻度几。像“0”就是“刻度0”,是我们尺子上的起点;“3”就是“刻度3”……
厘米:除了数字、刻度线,尺子上还有什么吗?尺子上有字母,是这样的吗?【cm】(齐读)它表示厘米,厘米就是常用的一种长度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厘米】。(齐说)
2.认识厘米
(1)说一说。
提问:老师的尺是放大了的,真实的1厘米有多长呢?
请小朋友看自己的尺,你知道从刻度“0”开始,到哪里是1厘米吗?(P)
S1、S2(请你再来说一说)从刻度0到刻度1这一段的长是1厘米。
提问:你能说说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吗?
小结:在直尺上,相邻两个刻度数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1厘米可以写成【1cm】,读做“1厘米”。
(2)比一比。
活动一:现在请大家拿出这根很短的小棒,在尺上比一比有多长。(1厘米)
活动二:跟老师一起做,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小棒,现在手指不动,再用左手慢慢抽出小棒,这大拇指和食指中间的长大约就是1厘米。(P)
记:看着两根手指中间的距离,把它记在脑子里,想想1厘米有多长。
③活动三:伸出食指,借助小棒尺量一量食指的宽度。(大约1厘米)
记:1厘米大约就是这么长。(教师比划)我们要牢牢记住身上的这把厘米尺,在没有尺子的时候它可管用了。(收)
④找: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完整表达:__的长大约是1厘米)(其他学生判断,还有吗?)
赏:瞧,田字格一条边的长大约是1厘米,订书钉的宽大约是1厘米。
⑦小结:刚才找到的物体的长都是大约1厘米,1厘米大约就是这么长。(教师比划)
看来厘米是一个比较小的长度单位,所以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4) 数一数
①引导:看老师这里放大的尺,刻度几到刻度几的长是2厘米?(指名3人)
追问:2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一起来数一数。
②提问:你还能在直尺上找到几厘米?
小组活动要求:
1.找一找:在直尺上找到( )厘米。
2.说一说:互相说一说刻度( )到刻度( )的长是( )厘米。
3.比一比:在直尺上用手比划出你找到的( )厘米。
交流:(下位找2-3人:0-10、0-5、2-7)请你像这样来介绍一下你找到的几厘米。
③小结:从刻度0开始,到刻度几的长就是几厘米。
三、量长度、画线段
1.量一量
(1)教学例3(P62)
①谈话:认识了厘米,就可以用厘米做单位来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啦。
②引导:要知道蜡笔有多长、线段有多长,该怎么办?(用尺子量一量,请出直尺P)
看电脑老师用直尺量蜡笔和线段的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左端都对准刻度0)
③观察:那现在还需要用自己的直尺去量吗?直接看一看、说一说。
提问:怎么看出来的?(刻度0到刻度几的长就是几厘米)
④小结:一般把尺上的刻度“0”对准左端,看右端对着刻度几,长度就是几厘米。
(2)“想想做做”第1题
①提问:现在我们要想测量长方形的长边(P)有多长,哪一种量法对?
第1种量法为什么不对?(左端没有对准刻度0)
第3种左端对准刻度0了,为什么还不对?(尺子没放平)
②提醒:那你觉得在用直尺量长度时,有什么地方是要提醒其他小朋友注意的?
(左端对准“0”,直尺放平,看右端对着几)
(3)“想想做做”第2题(学习单1)
①观察:这里有两条线段,哪条线段长?
②测量:要想知道1号线段比2号线段长几厘米,该怎么办?用直尺量一量。
③交流:可以分别测量后比较。还可以怎么测量?(也可以直接把后面长的部分量一量得出结果)。
④小结:通过测量,线段确实是有长有短的,线段的长度可以通过测量来比较。
(量法纠正:要和尺子上面这条边重合在一起)
2. 画一画
①尝试:我们能量线段长几厘米了,那你能画吗?试一试,在学习单2(1)上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教师巡视)
交流:(对比同时呈现)你更喜欢哪幅作品?说理由。说说你是怎么画出长4厘米的线段的?
演示:一般从刻度“0”开始,画到刻度“4”,就是4厘米,不要忘记标出线段的两个端点。
标注:为了区分线段的长度,我们习惯在线段中间写上长度4厘米,表示这条线段长4厘米,在自己的线段上也写上长度。
②练习:你还想画出一条长( )厘米的线段?自己试着画一画。
校对:同桌两人用直尺互相检查一下,查漏补缺。
四、练习
过渡:刚才我们通过量线段、画线段得到的都是正好4厘米、8厘米等等,这些这些都是【整厘米数】(齐说)。
2. 练习
(1)“想想做做”第3题。
①量填:老师这里有两条线段,自己用直尺量一量,你发现了什么?
如果不是整厘米数了,你还会量一量,填一填吗?(学生读题、独做、校对:谁来交流?)
②提问:为什么这两条线段长都是大约8厘米?(都是接近8厘米,可以用大约8厘米来表示。)
③指出:实际测量时,有时得不到整厘米数的结果,可以用【大约几厘米】来表达(齐说)。
(2)“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小朋友们,我们已经知道我们的食指宽大约1厘米,那你能量出自己的手掌宽和一拃长大约几厘米吗?
量填:照样子量一量,填一填。
交流:请你说一说。你也来说一说。
(3)“想想做做”第6题。
①看填:老师这里还有三条线段,你能看出各长几厘米吗?看一看,填一填。
②交流:跟同桌交流一下,这里的线段各长几厘米,要怎么看?
我们来交流,第1条线段长(3厘米),怎么看出来的?(刻度1到刻度4有3个1厘米,长是3厘米)
一起来数一数。
第2条线段长(6厘米),怎么看出来的?除了数一数的方法,你还有其他方法能得出这条线段长6厘米吗?
(右端刻度数减左端刻度数)
③小结:我们可以看线段有几个1厘米,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还可以用右端刻度数减左端刻度数也能得到线段的长度。
3.期待新知
提问: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厘米)你对厘米有哪些了解?
总结:我们在测量长度的时候,需要统一长度单位,厘米就是一个比较小的长度单位。我们还借助直尺认识了1厘米、2厘米、几厘米,学会了用厘米做单位来量长度、画线段。)
拓展:猜,还有不同的长度单位吗?有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吗?有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吗?这些啊,等着我们以后继续学习。
【板书】
|
认识厘米(长度单位) 毫米、分米、米、千米……
刻度线
整厘米数
大约几厘米